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15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15篇

2022-02-18 03:04:47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15篇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1

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向警予是中国_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是党中央的第一任妇女部长。1928年,不幸被国民党_杀害,年仅33岁。她原名向俊贤,为什么后改名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学校开运动会。在400米决赛中,一位运动员奋力猛冲,后来居上,夺得第一名后突然晕倒在地,向俊贤和同学们将她扶起送到医院救护。

当晚,向俊贤对同学们说,今天400米赛跑获第一名的同学,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贵啊!国家光明灿烂的前途,全靠我们齐心协力去创造。现在,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军阀割据,政府_,社会黑暗,如果我们把赛跑运动员那种拼命的精神用来拯救国家和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为了国家自强,为了民族自强,我们为人做事求学问,都要有这种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从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时时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学问、救国家。

#481593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2

爱国故事:杨靖宇临危不惧

1940年2月,在风雪弥漫、摄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东北抗联杨靖宇同志遭到敌人围追堵截。两个警卫员一个英勇牺牲了,一个身负重伤隐蔽在树洞里。他只身一人,边打边走。

他刚到黑龙江濛江县保安屯附近,就被敌人的坐探发现了。不一会儿,一大群敌人扑了过去。杨靖宇选择了一棵大树作掩护,拔出两支短枪,左右手同时向敌人射击,独身一人和几百个敌人打了一个多小时。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敌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杨靖宇身负重伤,枪里也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了。他坚强挺起高大身躯,深情注视祖国壮丽河山,用热血和生命,高喊“_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壮烈牺牲。

日本强盗把他的遗体运到医院解剖,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杨靖宇就是靠吃这些东西,坚持战斗的。

#481594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3

徐特立“一生都是教书”,他自身的革命精神、高尚的情操和优秀品质被人们喻为“没有字的教科书”,教育和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生。

徐特立断指血的书的故事是一本最感人的爱国主义教科书。1906年,他在周南女校教书,有机会阅读了《民报》、《猛回头》、《新湖南潮》等革命刊物,思想上发生了变化,积极从事革命活动,并指引学生关心国家和民族的命运。1909年的夏天,他应约在修业学校作时事报告。他痛斥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无所不至的侵略,列举了一桩桩传教士毒害中国人民的惨案,他越讲越愤怒,慷慨激昂,声泪俱下。忽然,他跳下讲台,跑到厨房取出一把菜刀,当众砍下自己左手的一节手指。他用鲜血写下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八个大字,表示对帝国主义的愤恨和雪耻的决心。因为流血不止,他晕倒了。事后,省内外许多报纸都以显著位置报道了这一消息,徐特立的爱国壮举教育了各界人士,激发了许许多多教师和学生的爱国热情。

作为一位杰出的革命教育家,徐特立一生都保持着朴素节俭的优良品质,这是一本难得的修身教科书。早在湖南一师的时候,徐特立的生活节俭,就是全校闻名的。他的住处简简单单,没有大皮箱,没有大柜,没有什么值钱的家具,有的只是破旧的书籍。当时,长沙教育界有一个风气,中学教师被认为是有体面的人,出门都要坐轿子,显示绅士派头。可是徐特立却从来不坐轿子。他在长沙师范当校长,又在一师兼课,两个学校相距约10里地,他每次都是往返步行。遇上雨雪天,他就穿着“钉鞋”,打着雨伞,夹着讲义,从不缺课或迟到。一些教师看了很感动,慢慢地也都学着不坐轿子了。

1937年,徐特立领导着陕甘宁边区的教育工作。党中央刚进驻瓦窑堡的时候,当地只有一所学校。一天,徐特立去听课,他穿着破皮袄,腰系一根绳子,学校的教师还以为他是红军的马夫,没在意。第二天,徐特立又和董必武、冯雪峰一起去听课。冯雪峰向教师们介绍了徐特立,教师们大吃一惊,原来那穿着极为朴素的“马夫”,竟是边区教育部部长。有两首小诗描述他在延安时的俭朴生活:“延安诸老惟公特,生活简单如老卒;粗布征衣常补绽,自煮瓜果充粮食。”“少骑公马多徒步,不要随从来照护。携带两个冰馍馍,一天开会好几处。”

建国以后,徐特立住在北京,物质条件好了,他依旧保持节俭的作风。他常对亲属说,生活上的简朴,不仅可以省下钱来用于公共事业,更重要的是不脱离群众,锻炼人的革命意志,培养人的高贵品质。他的衣被鞋帽都是从延安时一直穿用到解放后,只要能补的,他就坚持不换新的。后来,他同意添置一套料子服和一双皮鞋,平时也不穿,只是因为要经常出席一些重要宴会和参加外事活动的需要。他在饮食上也十分简单,一直爱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开始,他和中央宣传部的部分工作人员住在一起,房子很旧,也较挤,孙辈回家就睡在办公室的地板上。1952年,组织上要给他盖几间房子。他几次表示不同意,说等将来生产搞好了,人民生活富裕了再考虑。后来经过多次说服,并将修建费减去了1/2,他才勉强同意。他住在香山时,很少一个人坐小车。他跟警卫员算过一笔帐:汽车、汽油是用实物或黄金从国外进口的,从香山到城里,来回几趟就把一个中农的全年收入跑掉了。后来进城居住了,他还常常以步代车,保持了优良传统。

1968年11月28日,91岁的徐特立老先生因病去世。他是一位伟大的师表,他为中国教育事业奋斗的一生,永远为人们缅怀,被人们称颂。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4

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向警予是中国_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是党中央的第一任妇女部长。1928年,不幸被国民党_杀害,年仅33岁。她原名向俊贤,为什么后改名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学校开运动会。在400米决赛中,一位运动员奋力猛冲,后来居上,夺得第一名后突然晕倒在地,向俊贤和同学们将她扶起送到医院救护。

当晚,向俊贤对同学们说,今天400米赛跑获第一名的同学,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贵啊!国家光明灿烂的前途,全靠我们齐心协力去创造。现在,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军阀割据,政府_,社会黑暗,如果我们把赛跑运动员那种拼命的精神用来拯救国家和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为了国家自强,为了民族自强,我们为人做事求学问,都要有这种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从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时时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学问、救国家。

#481593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5

这个泳者不是别人,他正是一代匡世伟人毛泽东。

“我要去黄河,你们作些准备。”毛泽东一回到“浴场一号”住所,便激奋地说道。

“去黄河?主席,你去黄河干什么?”毛泽东简单明了的吩咐中往往蕴涵着深邃含义,对此身边工作人员已很习惯,但面对这个似乎是刚从大海里“捞”出来的斩钉截铁的决定,他们仍感到十分突然。

“人说不到黄河心不死,我是到了黄河也不死心呐!”稍顷,毛泽东扳着指头接着又说,“这次我要带一个智囊团去。包括天文、地理、历史、气象、土壤、化学、地质、肥料、水利、电力等等一大批专家,要像李四光这一级的专家。你们给我准备一些应付艰苦生活的东西。我们大家都骑马,沿黄河逆流而上,去寻找黄河的源头,把这条河从头了解起,让它能更好地为我们的民族造福。我还可以到黄河里去游泳啊!”

说完,毛泽东便不再言语了,仿佛这条母亲河正在他胸中奔腾流淌。

熟读经书的毛泽东,他深知黄河在治国安邦中的重要地位。

早在春秋时期,辅佐齐桓公成就霸业的治国良臣管子就曾说过,“善为国者,必先除五害。水一害也,旱一害也……五害之中水为大。”千百年来,黄河多少次漫流失控,尸漂四野?频繁的洪水灾害,直接危及中国大片精华疆土,直至成为历代王朝霸业兴衰、政权更替的导火索。正因如此,汉武帝率众堵口黄河岸,宋太祖御诏疏通黄漕运,忽必烈钦令察河源,康熙帝亲览修黄淮……

可是,中国革命胜利了,黄河洪水还没有被驯服。面对危如累卵的国之忧患,作为这个东方大国的最高领袖,他怎能不兴起制伏洪灾、安流息波的强烈愿望呢!

正是这种多重情感的驱使,当天下大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毛泽东第一次出京巡视便选定了黄河。从古城开封到悬河岸边,从邙山之顶到引黄渠畔,他一路察看防洪形势,询问治黄方略,展望大河前景,活跃的思维一刻也没有离开这条大河。

在兰考县东坝头,这个一百年前黄河铜瓦厢决口改道的地方,面对危如累卵的悬河形势,毛泽东听说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黄河曾发生一场特大洪水,水势汹涌,尸漂遍野,灾情严重,留下了“道光二十三,黄河涨上天,冲走太阳渡,捎带万锦滩”的民谣。毛泽东关切地问“黄河涨上天怎么办?”面对领袖的千古一问,在场的陪同人员提出“修建水库防御特大洪水”的初步对策,对此他明确表态说“大水库修起来解决了水患,还能为灌溉、发电,通航提供条件,是可以研究的”,体现了一代伟人对加快黄河除害兴利步伐的迫切愿望。

正是在那次谈话中,陪同者还提出“从长远看,将来还要从长江流域引水入黄河”的远期设想,对此,毛泽东风趣地说:“通天河就是猪八戒去的那个地方吧?南方水多,北方水少,如有可能借点来是可以的。”

“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视察结束时,毛泽东意味深长地留下了这句深情嘱托。

毛泽东的一生极具挑战性。“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每一场奋斗,无不是举重若轻、胜似闲庭信步的必胜情怀。但对于黄河,他却从不轻言“征服”,不用“修好”、“根治”之类的字眼,也很少像对长江那样发出响亮的赞美之声,他更多的是仔细品味发生在黄河身边的那些历史故事,惦记着千百年来大河两岸深沉的忧患……

伟大领袖的黄河之行,曾使多少人心潮激荡,夜不能寐!

可毛泽东本人似乎对于这次黄河之行并不太满意,“那次考察,不过是走马观花,没有看出多少东西。千疮百孔的黄河仍未治好,还没能走上造福人民之路啊。”毛泽东几次对有关人员如是说。

特别是对于那座三门峡工程,毛泽东更是牵念有加。早在当初批准这个项目开工时,他就明确表示“要修水库,不要泥库”。可是工程建成后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每念及此,这竟成了他的一块心病。

毛泽东想千里骑马走黄河,还有一层更深的考虑,那就是:借助这次黄河之行,努力打破与外界的阻隔,重新沟通自己与中国社会实际层面的联系。战争年代里他从未有过这种感觉。

在赣闽苏区,只要有几天时间,他就会找来农民、商人、手工业者甚至地主,开个调查会。当地的社会结构、风土人情,乃至一块豆腐卖多少钱,谁家的水酒最受欢迎,土布、盐和“洋火”从哪里进的货,他都了如指掌。

在延安,他穿着和农民几乎一样的棉袄,走在街上。各种人都和他打招呼、聊天,大到边区政策建议、甚至农民说他的一句闲话,都能声声入耳。那时候,外有强敌围剿,内有路线斗争,并不时夹杂着共产国际“太上皇”指手划脚的声音。但不管多么艰难曲折,如何荆棘丛生,在“真正的铜墙铁壁”的拥戴下,毛泽东都出神入化地挺了过来,玩数万敌军于股掌,而且每走一步都感到很踏实。

如今,那种如鱼得水的感觉怎么找不到了?曾几何时,全国各地还是一片莺歌燕舞,各行各业“卫星”频升,捷报频传,为何突然间就变得天灾人祸,怨声四起,饥荒死人的报告纷至沓来

为此,毛泽东很感困惑,决心到基层直接进行调查研究。

1960年6月,他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十年总结》中写道:“八月在北戴河,中央起草了一个人民公社决议,九月发表。几个月内公社的架子就搭起来了,但是乱子出得不少……我们对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还有一个很大的盲目性,还有一个很大的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

他在不同场合提议,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

一次,毛泽东还向他的卫士披露了自己埋藏已久的心迹,他说:“我有三大志愿,一是要下去搞一年工业,搞一年农业,搞半年商业,这样使我多调查研究,了解情况,我不当官僚主义,对全国干部也是个推动。二是要骑马到黄河、长江两岸进行实地考察。要请一位地质学家、一位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一起去。三是最后写一部书,把我的一生写进去,把我的缺点、错误统统写进去。”

可是,人一旦到了至高无上的境地,就连最起码的要求也成了一种奢望。他似乎怎么也无法走出这座“围城”。

毛泽东觉得再也不能这样继续下去了,也许这正是他要走出丰泽园,走出菊香书屋,凭借黄河再度“突围”的真正含义。

1964年8月初,平阔恬静的北戴河浴场突然传来一阵军马嘶鸣之声,一支由中共中央警卫局局长汪东兴精心组建的骑兵大队,在北京西郊香山经过特殊训练后,奉调紧急赶至北戴河海滨。

年逾古稀的毛泽东,在卫士簇拥下登上一匹专门挑选的白色高头大马。他昂首挺胸,挽缰策马,行进在金色的沙滩上,一如当年“屈指行程二万”之风采再现。

“练吧,不会骑马就去不了黄河。如果人生连黄河都没有见过,那是会后悔的。”毛泽东语重心长地鼓励身边工作人员。

然而,就在这时,一场“千里走黄河”的壮行却注定要搁浅了。因为毛泽东感到中国已经出了修正主义。

1964年12月26日,是毛泽东的71岁生日。他在人民大会堂订了几桌菜,请部分中央领导人,各大区主要负责人以及少数劳动模范、科学家一起过生日。宴前,毛泽东即席讲话“今天不是做生日,也不是祝寿,我用自己的稿费请大家吃顿饭……什么四清四不清,什么党内外矛盾交叉?这是非马克思主义的,党内有产生修正主义的危险……你们什么事情都不给我讲,有人搞独立王国,尾巴翘得很高。”

一顿寿宴大家吃得索然无味。

中国出现修正主义,当然要比千里走黄河重要。于是,黄河骑兵大队很快就宣布解散。一场最高规格的“黄河壮行计划”无果而终。

不过,即使在轰轰烈烈的“---”中,毛泽东也没有忘记黄河的事情。1972年他大病初愈,在接见美国总统尼克松时还曾风趣地说“前些时候我到马克思、列宁那里去了一趟。他俩对我说,你那个国家的钢铁、粮食还太少,再说你还要去黄河,你不用来这么早了。你先回去吧。看来我的一片真诚感动了马克思和列宁,去黄河还是有希望的……”

黄河啊,这是毛泽东魂牵梦绕的一条大河!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6

石宝芹,1932年11月生,江苏响水县陈家港南林人。1947年1月国民党-军队再次占领陈家港后,严密封锁,大镇区内生活资料严重匮乏。石宝芹为谋生计,经常用火油,火柴等到王集(今南河)头甲一带去换些玉米,面粉,山芋干等,回去充饥度日,在频繁的往来中.她们与南河区民主政府逐渐取得了联系。1947年秋,开始将南河区民主政府的油印宣传品带进被敌人侵占的陈家港,宣传土地改革,全国解放战争形式等提高群众觉悟。

农历腊月末的一天拂晓前,在新民街巷内挨户地把传单塞进门。天亮后,国民党-军队发现了共产党的传单,立即进行追查。由于叛徒告密,当天晚上,石宝芹等四人落入敌手。在牢中,敌人威逼利诱,但她们众口一词;“不晓得”,“不知道什么传单、小报”。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她们坚贞不屈。翌年2月16日,四个姑娘被国民党军队押往南潮河闸堤内,反动军官对她们说:“还有最后机会,谁交待了谁就可以回家。”而四个姑娘齐声说说“你们要杀就动手吧,没有什么可讲的。”最后国民党军队残忍地将她们四人全部杀害。石宝芹英勇就义年仅16岁。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7

爱国故事:杨靖宇临危不惧

1940年2月,在风雪弥漫、摄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东北抗联杨靖宇同志遭到敌人围追堵截。两个警卫员一个英勇牺牲了,一个身负重伤隐蔽在树洞里。他只身一人,边打边走。

他刚到黑龙江濛江县保安屯附近,就被敌人的坐探发现了。不一会儿,一大群敌人扑了过去。杨靖宇选择了一棵大树作掩护,拔出两支短枪,左右手同时向敌人射击,独身一人和几百个敌人打了一个多小时。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敌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杨靖宇身负重伤,枪里也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了。他坚强挺起高大身躯,深情注视祖国壮丽河山,用热血和生命,高喊“_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壮烈牺牲。

日本强盗把他的遗体运到医院解剖,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杨靖宇就是靠吃这些东西,坚持战斗的。

#481594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8

爱国故事:溥儒不为名利所动

溥儒,字心畲,书画家,清宫宗室。为人清室。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_下的傀儡。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民党的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481591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9

爱国故事:杨靖宇临危不惧

1940年2月,在风雪弥漫、摄氏零下40多度的大森林里,东北抗联杨靖宇同志遭到敌人围追堵截。两个警卫员一个英勇牺牲了,一个身负重伤隐蔽在树洞里。他只身一人,边打边走。

他刚到黑龙江濛江县保安屯附近,就被敌人的坐探发现了。不一会儿,一大群敌人扑了过去。杨靖宇选择了一棵大树作掩护,拔出两支短枪,左右手同时向敌人射击,独身一人和几百个敌人打了一个多小时。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被他打回去了,一批批的敌人倒在了他的面前。

杨靖宇身负重伤,枪里也只剩最后一颗子弹了。他坚强挺起高大身躯,深情注视祖国壮丽河山,用热血和生命,高喊“_日本帝国主义!”随后壮烈牺牲。

日本强盗把他的遗体运到医院解剖,发现胃里没有一粒粮食,只有野草、树皮和棉絮。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杨靖宇就是靠吃这些东西,坚持战斗的。

#481594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10

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向警予是中国_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是党中央的第一任妇女部长。1928年,不幸被国民党_杀害,年仅33岁。她原名向俊贤,为什么后改名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学校开运动会。在400米决赛中,一位运动员奋力猛冲,后来居上,夺得第一名后突然晕倒在地,向俊贤和同学们将她扶起送到医院救护。

当晚,向俊贤对同学们说,今天400米赛跑获第一名的同学,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贵啊!国家光明灿烂的前途,全靠我们齐心协力去创造。现在,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军阀割据,政府_,社会黑暗,如果我们把赛跑运动员那种拼命的精神用来拯救国家和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为了国家自强,为了民族自强,我们为人做事求学问,都要有这种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从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时时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学问、救国家。

#481593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11

爱国故事:溥儒不为名利所动

溥儒,字心畲,书画家,清宫宗室。为人清室。为人清正,不慕权势,富有民族气节。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并企图吞并整个中国,扶植亲日势力,溥伟贪图荣华富贵投入日本帝国主义怀抱。溥仪做了满洲国皇帝,成了日本_下的傀儡。溥仪为了显示"皇恩浩荡",下诏书召见宗室,封爵,溥儒当然也在被召之列。可他断然加以拒绝,隐居于西山为家,连字画也不卖,周围的人竟不知道他就是鼎鼎大名的溥心畲,都把他看做普通家夫。抗战胜利后,他辞去国民党的国大代表,拒绝参加政治活动,以卖书画为生。一生保持清白的人品。

#481591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12

爱国故事:向警予改名的故事

向警予是中国_的第一个女中央委员,是党中央的第一任妇女部长。1928年,不幸被国民党_杀害,年仅33岁。她原名向俊贤,为什么后改名为向警予呢?一年夏天,学校开运动会。在400米决赛中,一位运动员奋力猛冲,后来居上,夺得第一名后突然晕倒在地,向俊贤和同学们将她扶起送到医院救护。

当晚,向俊贤对同学们说,今天400米赛跑获第一名的同学,他的拼命精神多么可贵啊!国家光明灿烂的前途,全靠我们齐心协力去创造。现在,外有列强欺凌,内有军阀割据,政府_,社会黑暗,如果我们把赛跑运动员那种拼命的精神用来拯救国家和民族,我们的国家就有希望了。为了国家自强,为了民族自强,我们为人做事求学问,都要有这种拼命精神。我已想好了,从今日起,我改名叫“向警予”,就是要时时敲响警钟,提醒自己不要忘记用拼命的精神去求学问、救国家。

#481593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13

1886年12月1日生,字玉阶。四川仪陇人。1909年考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同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13年后在滇军任营长、副团长、团长、旅长。曾参加护国、护法战争。1922年赴德国留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到苏联学习军事,次年回国。1927年在南昌创办国民革命军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参加领导八一南昌起义,任起义军第九军副军长。1928年参与领导湘南起义,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同年4月,率起义军上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后改称红军)第四军。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军长。1930年起,任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军团长,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和毛泽东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胜利。1933年春和周恩来一起指挥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1934年10月参加长征。1935年1月,在党中央召开的遵义会议上,严正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坚决拥护和支持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在长征途中,对张国焘的分裂红军和叛党活动,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八路军总指挥(后改称第十八集团军,任总司令)。转战晋察冀鲁豫等省,建立和扩大抗日根据地。1940年冬,提出“南泥湾政策”,对发展大生产运动,粉碎国民党-对陕甘宁边区的封锁,作出了重大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央军委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协助毛泽东组织指挥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随后又和毛泽东一起发出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指挥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为-国民党反动统治,夺取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1949年11月至1955年5月兼任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是中共第六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副主席,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十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1959年4月起任第二、三、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

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1976年7月6日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14

朱利华在1932年2月被招收到安徽省涡阳县人民银行红卫街文明储蓄所做临时工。

她上班后的第十三天,大约十一点钟,储蓄所只有她和副主任史学堂在班上,这时从门外先后进来一高一矮两个青年,那矮个子青年掏出手枪喝道:"不准动,动一动就打死你们!"他慢慢地退到门边,用左手把门反扣上。高个子也从捉包里拿出一柄刺刀,绕进柜台逼向朱利华,让她把钱统统交出来,朱利华眼盯着歹徒向她胸前逼近的刀尖,悄悄把身子挡住送往县银行的装满钞票的提包,心里打定主意,今天就是死,也不能让坏蛋抢走一分钱!她猛一转身撕开窗帘高喊:"快来人哪,有人抢银行了"歹徒见事情败露,便向她后腰捅了一刀,歹徒正要拔刀,朱利华挣扎着:"有人……"歹徒又把拔了一半的刀再次捅了进去,朱利华一头栽倒在条椅上……。"一分钱也不能让歹徒抢去,一分钱也不能……",

朱利华用最后的一点意识和力量,把装钱的提包拉过来,紧紧抱在怀里,压在身下。正当朱利华倒在血泊中时,史学堂抄起藤椅和歹徒搏斗,歹徒逃窜了。史学堂也因流血过多昏倒在地……他们俩因抢救及时获救了。他们的勇敢精神深深鼓励了广大人民,受到人民的赞扬。

现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简短篇15

按照国际法,对战俘应该尽快遣返并不准虐待。但是美国侵略军丧尽天良地迫害志愿军战俘,不但抢走了他们的一切财物,还指使特务和叛徒强迫战俘背叛祖国,呼反动口号,甚至在他们身上刺反对祖国的字。

志愿军战俘张子龙拒绝那样做,特务们就打得他浑身是血,还丧心病狂地割他的肉,又浇上油烧。张子龙在生命垂危时仍然喊着:不屈服,不屈服!特务们又把钉子钉进他的脑门,用刀刺他的额头,还残忍地割掉他的耳朵和生殖器,最后剖开他的肚子,掏出心肝煮着吃。张子龙为祖国壮烈牺牲。

美军把几个女战俘剥光了衣服,要侮辱她们,她们宁死不屈,抢过敌人的枪开了火,自己也倒下了。

有一批战俘为了祖国的荣誉,把防雨布刮掉橡胶,染上红药水,又一针一针缝上了五星,做成一面国旗,然后唱起了国歌。一天清晨,他们把国旗升起在战俘营。美军要开枪打,志愿军战俘高声说:“根据日内瓦公约,战俘有权利保留自己的信仰和升自己的国旗。”然后他们对前来调查的人说:“我们全体志愿军战俘,都要求回到自己的祖国。”

志愿军战俘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们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他们身为战俘,没有给祖国丢脸,而是为维护祖国的尊严做出了贡献,连一些美国人也表示对他们非常敬佩。


推荐访问:爱国 简短 事迹 当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 爱国的名人素材事例简短 近代关于爱国的典型人物素材 写一篇爱国人物的事迹 爱国人物作文素材 现代爱国英雄人物事迹简短 近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 爱国作文素材人物事迹 古代爱国素材人物事迹 爱国素材简短人物15个事例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