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4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4篇

2023-07-17 16:00: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篇一: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

  小学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为了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学生的严重心理问题由此引发的自伤或伤害他人等严重事件,并且维护学校的生活、学习秩序,从而建立和谐校园。现制定校园心理危机干预应急预案。

  一、具体目的:

  1.通过心理危机教育和宣传,加强学生对危机的了解与认知,提高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为应对危机做好准备。

  2.通过心理咨询等支持性干预,协助处于危机中的学生把握现状,重新认识危机事件,尽快恢复心理平衡,顺利度过危机,并掌握有效的危机应对策略。

  3.通过提供适时的介入帮助防止自伤、自杀或攻击行为等过激行为。

  4.通过构建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做到心理困扰早期预防、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应对,减少和尽量防止危机对学校正常工作的影响。

  5.通过积极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为学生成长营造安康气氛,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安康水平,优化心理品质。

  二、心理危机与心理危机干预

  心理危机是指个体运用寻常方式不能应对或处理目前所遇到的内外部应激而陷入极度的焦虑、抑郁、甚至失去控制、不能自拔的状态。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

  z.

  -

  或刚刚经历重大突发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对处在心理危机下的个人及与其有密切关系的人,采取有效的措施,使之能平安度过危机,尽快恢复社会功能。

  现实生活中灾难、暴力、事故、意外等创伤性事件时有发生。在学校,学生面对学习压力、亲子关系、环境适应、人际关系等诸多问题。因此,心理危机干预迫切而重要。针对高危人群的心理干预能够防止或减轻创伤后的不良心理反响,防止心理痛苦的长期化和复杂化乃至极端化,促进创伤性事件的适应和心理康复。这不仅是对每一个学生的人文关心,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落实科学开展观和建立幸福高州的现实要求。为此,特制定周村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应急方案,以期尽最大努力帮助师生解决面临的可能心理困境,促进学校心理安康教育的更好开展。

  三、心理危机干预的目标

  处理突发心理危机事件,防止造成的更大的伤害;解决心理危机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群体或个体危机消除,恢复常态。

  四、心理危机干预的对象

  对存在以下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

  z.

  -

  3、存在诸如人际冲突明显、学业严重受挫、躯体疾病、家庭变故,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如孤僻内向、与别人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者;

  6、有强烈的罪反感、缺陷感或不平安感者;

  7、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如父母离异、家庭破裂、亲子关系恶化等;

  8、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9、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五、心理危机干预组成人员

  主管领导、班主任、心理教师、校医、校保安人员、司机、心理咨询中心负责成员等。

  六、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分工

  1.主管领导全面组织协调指挥。

  2.班主任了解信息、通知家长、稳定班级。

  3.心理教师现场疏导、干预,防止极端心理行为。

  4.校医现场处理可能的躯体病患及伤害。

  5.校保安人员维持秩序。

  6.司机保证交通。

  7.心理咨询中心负责成员辅助开展工作。

  .

  z.

  -

  8.干预完毕后观察和随访。

  八、心理危机干预的程序

  〔一〕问题的发现

  各班要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响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内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并及时向班主任反响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学校心理安康教育指导中心应给予及时的心理指导,并做好咨询记录,对问题严重的学生实行转介。

  〔二〕讯息报告

  学生发现危机情况,周围同学应立即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学校值班领导报告,值班领导立即向学校主管领导报告,主管领导视危机严重程度酌情向学校领导及时汇报,通知心理教师、校医、保安等相关人员到达现场。。

  〔三〕即时监护

  学校有关职能部门立即派专人对危机学生进展24小时监护,保护学生的生命平安。

  〔四〕通知家长

  在实施监护的同时,学校应以最快的速度通知家长来校,如果家长确实无法尽快赶到学校,在家长以

  、等方式的授权下,对学生采取治疗措施。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展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对没有监护能力或不配合学校的家长,学校应对.

  z.

  -

  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五〕进展阻控

  对于有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展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有关部门应及时阻断。

  〔六〕实施治疗

  需住院治疗的,必须将学生送至专业卫生机构治疗;

  对可以在校坚持学习但需辅以药物治疗的学生,政教处应与其家长商定监护措施;

  对不能坚持在校学习的,按照学校学籍管理有关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由家长监护并离校治疗。

  〔七〕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求助。

  〔八〕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政教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保卫科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展调查取证,并对学生进展平安监护;校医室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心理咨询室负责制定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九〕成因分析

  .

  z.

  -

  事故处理完毕后,心理咨询室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九、心理危机干预的考前须知

  1、危机瞬间发生,决策很重要,所有成员应绝对服从领导安排,防止拖延导致不良后果。

  2、危机就意味风险,所有成员不能因干预无效而自责、内疚,要意识到干预的有限性。

  .

  z.

篇二: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为了更好地帮助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度过心理难关,及早预防、及时疏导、有效干预、快速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降低学生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各种伤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特制订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一、学校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

  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少先队、教导处、年级组、校医等单位负责人担任,办公室设在心理健康辅导室。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全面规划和领导我校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督促有关部门认真履行危机干预工作的职责,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处理做出决策。各年级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由年级组长负责,全体教职员工均有责任和义务。各班班主任应积极协助学校负责人抓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

  二、干预对象

  存在心理危机倾向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是我们关注与干预的对象。确定对象存在心理危机一般指对象存在具有重大影响的生活事件,情绪剧烈波动或认知、躯体或行为方面有较大改变,且用平常解决问题的方法暂时不能应对或无法应对眼前的危机。

  对存在下列因素之一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干预的高危个体予以特别关注:

  1.情绪低落抑郁者(超过半个月);

  2.过去有过自杀的企图或行为者;

  3.存在诸如学业失败、躯体疾病、家庭变故、人际冲突等明显的动机冲突或突遭重挫者;

  4.家庭亲友中有自杀史或自杀倾向者;

  5.性格有明显缺陷者;

  6.长期有睡眠障碍者;

  7.有强烈的罪恶感、缺陷感或不安全感者;

  8.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

  9.有明显的精神障碍者;

  10、存在明显的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或其它可能对自身、他人、社会造成危害者。

  对近期发出下列警示讯号的学生,应作为心理危机的重点干预对象及时进行危机评估与干预:

  1.谈论过自杀并考虑过自杀方法,包括在信件、日记、图画或乱涂乱画的只言片语中流露死亡的念头者;

  2.不明原因突然给同学、朋友或家人送礼物、请客、赔礼道歉、述说告别的话等行为明显改变者;

  3.情绪突然明显异常者,如特别烦躁,高度焦虑、恐惧,易感情冲动,或情绪异常低落,或情绪突然从低落变为平静,或饮食睡眠受到严重影响等。

  三、预防教育

  立足教育,重在预防,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工作。班主任和辅导员应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人生;应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应对学生进行危机应对教育,让学生了解什么是危机,人们什么情况下会出现危机,同学们的哪些言行是自杀的前兆,对出现自杀预兆的同学如何进行帮助和干预。

  学校在学生中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引导学生树立现代健康观念,针对学生中广泛存在的环境适应问题、情绪管理问题、人际交往问题、学习方法问题等开展教育;组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氛围;通过主办主题鲜明的特色班会,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早期预警

  做好学生心理危机早期预警工作,做到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变化早发现,早通报,早评估,早治疗,信息畅通,快速反应,力争将学生心理危机的发生消除在萌芽状态。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和排查制度。

  1.心理辅导室每年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根据测评结果筛选出心理危机高危个体,与班主任一起对这些学生做好危机的预防与转化工作。

  2.学校每年对三类重点人群进行有针对性的排查:①对一年级不能适应学习环境学生的排查;②对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的排查;③对心理压力太大学生的重点排查。

  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汇报制度。为掌握全校学生心理健康的动态发展,随时掌握高危个体的心理状况,学校建立学生心理问题报告制度。

  1.班主任要随时掌握全班同学的心理状况,对班上学生的心理状况每周向年级组长汇报一次,发现同学有明显的心理异常情况要及时向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汇报。

  2.辅导员要深入学生之中并通过班主任、学生干部等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主管学生工作的负责人每周一次向学生辅导员了解全校学生心理健康变化情况。

  3.学校发现有学生心理问题迅速恶化或新发现有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应将该生的情况迅速以电话的形式上报,并在24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心理辅导办公室报告。

  五、危机干预

  对于名单进入《学生心理危机预警对象库》的学生或突发心理危机的学生,学校根据其心理危机程度实施心理危机干预。其危机程度由心理危机评估小组确定。

  建立支持系统。学校要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态,在学生中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良好人际氛围。全体教师尤其是辅导员应该经常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上的困难,与学生交心谈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学生干部对有心理困难的学生应提供及时周到的帮助,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度过难关。动员有心理困难学生的家长、朋友对学生多一些关爱与支持,必要时要求学生亲人来校陪伴学生。

  建立治疗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应进行及时的治疗。对症状表现较轻危机程度不高者,以在校接受心理咨询或到上级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心理治疗为主,可辅以药物治疗。对症状表现较重者必须在医院等专业机构接受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在校或在相应的专业机构接受心理咨询。对症状表现严重、危机程度很高者,必须立即将其送医院等专业精神医院治疗。

  建立阻控系统。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引发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或情景等刺激物,协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危机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对于危机个体遭遇刺激后引起紧张性反应可能攻击的对象,学校应采取保护或回避措施。心理咨询老师、医院医生在接待有严重心理危机的学生来访时,在

  其危机尚未解除的情况下,不让学生离开,并立即报告给学心理辅导室及学生所在年级。

  建立监护系统。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在校期间要进行监护。

  1.对心理危机程度较轻,能在学校正常学习者,学校成立以班主任、学生干部为负责人的不少于三人的学生监护小组,以及时了解该生的心理与行为状况,对该生进行安全监护。监护小组及时向学校汇报该生的情况。

  2.对于危机程度较高但能在校坚持学习并接受治疗者,学校将其家长请来学校,向家长说明情况,家长如愿意将其接回家治疗则让学生休学回家治疗,如家长不愿意接其回家则在与家长鉴定书面协议后由家长陪伴监护。

  3.经心理危机评估小组或心理健康专家评估与确认有严重心理危机者,学校及时通知学生家长立即来校,并对学生作休学处理,让家长将学生接回家或送医院治疗。在学校与学生家长作安全责任移交之前,学校对该生作24小时特别监护。对心理危机特别严重者,学校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或在有监护的情况下送医院治疗。对于出现危机事故的学生在医院接受救治期间,学校亦指派相关人员根据医院要求在病房进行24小时特别监护。

  六、后期跟踪

  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除按学校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外,还应向学校出具学校认可的心理疾病康复证明。

  学生复学后,学校对其学习生活进行妥善安排,帮助该生建立良好的支持系统,引导同学避免与其发生激烈冲突。班主任对其要密切关注,了解其心理变化情况。

  对于因有强烈的自杀意念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学校要对他们给予特别的关心,安排班主任、辅导员、学生干部等对其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心理辅导室对他们保持密切的关注,组织心理咨询老师和专家对其进行定期跟踪咨询及风险评估。

  各工作人员针对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本着教育为主、及时干预、跟踪服务的原则,畅通学生心理危机的早期预警通道,经常性地对本校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逐一分析。对学习困难学生、经济困难学生、适应困难学生、突然遭受重大打击等的学生给予特别关注,随时掌握心理危机高危学生的心理变化。

  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机制

  杨士岗九年一贯制学校

  2013年9月

篇三: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5篇

  篇一: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吴某是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看上去弱不禁风,脾气却特别暴躁。有一次,老师批评了他几句,他竟然拿起裁纸刀追着老师跑,嘴里还凶狠地喊着:“我要杀了你!”最后在几位体育老师的合力下才把他制止。

  原来在吴某小时候曾被老师冤枉过一次,当时还在全校范围内被点名批评,他满肚子的委屈想找人诉说,怎想回到家,由于父母不会教育,又被皮带狠狠地抽了一顿。那时他年龄尚小,属于弱势群体,于是就拼命压抑自己,什么都不说。但阴影已经埋下,等到了初中,他终于把所有的不满都爆发了出来。心理专家指出,吴某在小的时候认知受到压抑,于是初中借助细小的事情就爆发了出来,属于迟发性应激障碍。因此首先要让他把过去受压抑的东西发泄出来,调节他的善恶观。老师和家长可以和他一起讨论发泄的对象问题,告诉他遇到问题可以发泄,但不能伤害别人,要注意时间、地点和对象。其次,可以教他一些制怒的技巧,学习如何控制自己的冲动。比如要发怒时把眼睛抬起来,别盯着对方看,自我进行心理暗示,告诉自己别发怒。

  篇二: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庄,男,10岁,小学三年级学生,其父亲是个体户,家境较富裕。因为父亲有外遇,导致家庭不和睦,夫妻经常吵架,家庭缺乏温暖,这使孩子缺少了父爱和母爱,显得自卑、孤僻,学习成绩直线下降,产生了自卑厌学的情绪。通过家访和了解情况的教师的反映,小庄智力水平属中等,在一、二年级时成绩属中等,但是进入三年下半学期后,学习成绩有较明显的下降,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语文不及格,数学只有65分。进入三年级后学习成绩一落千丈,主科两科均不及格。小庄性格比较内向,不大爱说话,若是陌生人跟他接触,他都一言不发。很难在他口中了解他的结症在哪里,他把学习当作“苦差事”一提起背诵课文,完成作业就头痛,对学习抱着“破罐子破摔”的消极态度,老师多次找其父母谈心,他父母却说:“这样的孩子没出息,随他去吧!”小庄产生自卑厌学的主要原因无疑是受家庭不良因素影响的结果。

  篇三: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自己设计,摆弄。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体。爱护有余,尊重不足。

  当家长明白自己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扼杀,潜能发挥的压制。后悔莫及,情绪变得激动。我教他这样做: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表扬孩子,对孩子学习的负担和困难理解,(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孩子的错),当参谋不成就做一个陪伴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把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

  篇四:小学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小文上五年级,钢琴准备考六级,兴趣不高,而且越来越差,总是被妈妈骂着练琴,文化课学习下滑快。常为学习的事被妈妈打。为了逃避,不得不把卷子藏起,开始说谎,找来妈妈更多的打骂。

  我看到她时,眼睛里带着恐惧,说到作业中一半以上的错误时,有些慌,眼镜观察着大人的表情,给自己编排一大堆的理由。

  我觉得问题在家长身上,和家长长谈了三次,证明我的判断是对的。家长在孩子身上不惜投入精力物力,就是把自己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自己幻想没有实现的都转嫁给孩子,孩子就是自己的未来,随自己设计,摆弄。根本没有把孩子当成:有生命有情感的独立体。爱护有余,尊重不足。

  当家长明白自己做的这些都没有意义,也不可能实现的时候,意识到自己的做法是对孩子自身能力的扼杀,潜能发挥的压制。后悔莫及,情绪变得激动。我教他这样做:找出一百个理由来表扬孩子,对孩子学习的负担和困难理解,(因为这本来也不是孩子的错),当参谋不成就做一个陪伴者,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伙伴。把学习的事情交给老师。

  特别是,征求孩子意见后,停掉钢琴学习,辅导文化课程,一个月后考试成绩提升,孩子情感有很大变化,并表示会努力去考钢琴六级。

  篇五:父母失和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风雨中,有些痛……

  ---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一则

  周一的早晨,心情还沉浸在昨天“圈内”朋友的聚会所带来的心灵成长的快乐中(我们几个从事学校心理咨询工作的朋友会定期聚会,以心理督导的形式,既相互宣泄心理的压力,又达到自我的一种心灵成长)。接到一个班主任的电话:“我们班的那个学生还是哭着要回家,昨天一到学校就是这样,你能找她谈谈吗?”

  没过几分钟,还是这个班主任的电话又来了,同时转发过来一个短信:

  “爸爸妈妈我现在很难受,你们也不肯接我的电话,我的心情你们应该知道。可以说我的心理发生问题。我现在不想转学了因为我想到了自杀,很恐怖吧?我最后求你们今天来接我,我等到下午放学你们还不来我就从这里跳下去。”----这是今天凌晨学生发给她父母的。

  班主任:她为何如此执着地要回去?

  在这之前,班主任就曾和我聊起过这个学生,这是一个外地经选拔考来杭州就读的初一学生。作为新生报到就读不到一个月,就想转学回家乡的学校就读。当时,班主任非常耐心地找她谈心,她告诉班主任,觉得在这里学习压力比较大。班主任老师细细地和她分析了各方面的因素,鼓励她尽快地适应这里的学习,面对挑战。事实上,她的学习在班里属于中上,就适应水平来看,亦是适应得不错的那一类。只是不知为何,她总认为自己很不适合在这所众望所归的学校就读。

  家长也曾悄悄地安排她去看过校外的心理医生,医生的反馈是,她挺能聊的,反应,思维各方面都不错,应该没什么问题。

  只是她仍旧执着地要转学。班主任还告诉我,这之前的一周,她还请过三天病假,以身体不适的名义,她是很在乎学习的学生,在家休息期间很认真地打电话来学校问作业及上课情况。只是一回到学校,情绪就变得十分不稳定,只说想家,但就她其他方面的情况来看,她不像是那些不能独立生活的学生。

  昨天是周日,学生按规定回校的日子。父母将她送到学校后,她就一连打了许多电话回家,只说要回家。后来她父母为了让她安心在校学习,就“狠下心”不再接她的电话。结果就发生了开头这一幕。

  于是,我和班主任老师约定,马上安排一至两名平时与她关系较好的女生一直“陪伴”她,中午安排她来心理辅导室面谈,同时,请家长立即赶往学校,并将此事上报学校领导。

  在辅导室里

  中午,为了防止意外,班主任派了一位与她较为“谈得来”的同学陪她来到了辅导室。

  “我就是易楚。”她进了辅导室对我说。

  聪明的女孩一定已经猜到我请她来辅导室的原因了。所以我亦坦诚相待,对她说,“请坐。谢谢你对我的信任,愿意与林老师来聊一聊。老师也请你相信,我只是希望能与你有一次沟通,希望能帮助你更快乐一点,不管你以后是否还在这个学校成长。愿意与我聊吗?”

  她点点头。短发下是一张苍白的脸,显然昨天晚上没有睡好。是

  什么让她如此不安?

  因为是同性,所以我以大姐姐的姿态轻轻地拍了拍她的背,问道:“看你情绪不太好,说说你的烦恼好吗?”

  “老师,我在这里学习感觉压力很大。我希望能够转学,换一个环境,自我感觉会好一些。”

  “我在杭外一点自信也没有,上个月班委竞选,我也没有任何优势。”她低着头说到道,“每次回到家,我的心情就彻底地好了,但是一到周日,想到下午要回学校,我就开始紧张得难受,我不愿意再这样下去了。”

  说到这里,基本上与班主任提供的情况比较一致。既然她一再地提到不喜欢现在的学校环境,我就与她讨论起她对这所学校的期望。希望以此帮助她,也为整个心理辅导理出一点头绪来。

  她首先告诉我,当时是她自己选择这所学校,然后来报考并考上的。她当时对这所学校的期望:一是觉得这里比较注重英语教学,希望自己的英语能学得比较好;二是这里的学生是在全省各地选拔出来的优秀学生,会有许多值得自己学习的方面;三是这所学校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希望自己能在这里得到锻炼,各方面都有进步。

  应该说,她的期望是比较合理的,并且从中也看出这孩子的心理相对而言比较成熟与理性。我就请她继续针对这三点来说说她所感受到的现实。她说,事实上,现在的同学很“爱闹”,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样爱学习,(就这一点,我又请她评价一下现在的同学与她原先想象中的标准比较,是符合的方面比较多,还是不符合的方面多,她

  的回答是:那还是符合的方面比较多);说到英语方面的学习,她还是满意的,她觉得这里学习英语的方法比较愉快,肯定比其他学校要好;但她立即又说,可我没法在这里安心学习,心态一直调整不好,我不能适应独立生活,我太难受了,我都害怕这里了!

  “那我们就不妨假设一下,你的心愿立即就能实现,你马上就可以转学,去你想去的任何一所你所希望的当地的中学。然后我们来综合比较一下,哪所学校对你更适合,就用你的期望作为评价的标准,好吗?”她点点头,我立即拿出一张白纸,画了一张表格,请她来打分。如下:

  现在学校得分

  理想中的当地学校得分

  英语107.5同学氛围1010能力锻炼108心态1013总分4038.5为了让她做出相对较为准确的评价,我采用了请她将现在的学校都评为10分,然后以此为标准,相应地给理想中的当地学校进行打分的方法。前三项下来,她对理想中的当地学校评分,除了同学氛围一项持平外,其他两项居然都是低于现在学校的。于是我又加上一项她在前面的谈话中一再提到的“心态”,这一次,她给理想中的学校打了个高分,高出现在学校三分。我又问她:“你觉得还有什么重要的项目我们没有列入的了吗?”她认真地想了想,摇了摇头。

  我将表格放在她面前,说:“从这个评价结果看起来,综合而论,是否还是现在的学校对你更适合些呢?”

  她低头不语。只低声说了一句:“林老师,我还是想转学。”

  沉默。

  过了一会儿,她似乎突然想起什么,说:“对了,老师,上一回我还做了一份我们当地中学的考卷,做完我给自己评了分,结果只有96分,但我一位小学同学,以前成绩与我不相上下,这张考卷,她可是考了98分呢!所以我觉得还是那边的教育质量好,能出好成绩!”她的情绪似乎突然振奋了一下,为这个新找到的“理由”。

  我笑着请她思考三点:

  第一,这份卷子是当地中学出的,是否意味着可能与他们平时的教学风格较为一致,而可能与我们这里的教学风格就不一致,你在完成这份卷子的过程中还需要一个适应过程?

  第二,中考,高考这样一些重大的考试,一定就按当地中学的风格出卷吗?

  第三,这份卷子你和你的小学同学相差2分,是否就一定说明你现在不如她了呢?

  她似乎有些失望没能用这个例子“说服”我。

  这一个过程下来,我明显感觉到来自她内心的心理防御,而以她的智力水平,足以将她的内心世界掩饰得相当周密。

  于是,我试着通过“房树人测验”来了解她。我递过一张A4纸和一支2B铅笔,请她在上面画一幅画,画什么都可以,只要包括房

  子,树和人三个因素就可以了,房子,树,和人的数量,大小等都不限。

  她没有太多犹豫,立即在纸的中央画了两座紧紧相邻的房子,三颗树,一个人。

  在房树人的测验中,画两座房子的并不多见,我想,这或许就是问题的一个突破口吧,于是,我问她,“你画了两座房子,是怎么考虑的?”

  她说:“我没有考虑过,就是想画两座。”----这两所房子应该就是她内心的投射了。

  于是我继续深入:“那这两所房子分别是谁住的呢?”她脱口而出:“左边的妈妈住,右边的爸爸住。”

  “那么你住哪儿呢?”

  她想了一想,指着左边的房子,说“这儿。”我立即意识到可能是她的家庭出了问题,导致她想转学的根本原因或许也在此。

  于是,我请她在画上添上她的爸爸妈妈,她毫不犹豫地就将妈妈和爸爸一左一右地画在画中人的两边。

  “那中间的是你吗?”

  “是啊”,她说。

  她的家庭真如她画的三个人那么快乐,和谐吗?或许这只是她希望别人所认为的情况?画中的三个人只是一种掩饰而已?这时,画上的三颗树引起了我的注意,“你觉得画中的这三颗树是否有点像你们

  一家三口呢?”她没有否认。

  “如果是的话,哪颗树代表你?哪颗树代表你妈妈,哪颗树代表你爸爸呢?”

  她立即指着左边的两颗树说:“这是我和妈妈,”又指着右边的树说:“这是爸爸。”这和刚才她对于房子的“安排”完全一致。

  在这幅图当中应该就装着促使她转学的深层心理动机。

  这时,上课的预备铃声响起了。我将她送至教室。她父亲已经打电话给学校,正在赶往学校的路上了。

  父亲来了,妈妈没来

  不一会儿,父亲就到了学校,同来的还有孩子的舅舅和舅妈。在孩子产生自杀意向的时候母亲居然没来,只是请她的哥嫂作为“代表”,似乎。。。。。。当老师问及此事,三位家长都显示出回避的态度。这似乎也在暗示着父母关系可能确实存在问题,或许正好从某种程度上验证了我的猜测。

  父亲显得比较镇定也比较健谈。

  他说到,“孩子是开学二周后提出转学的要求的。当时主要表现为比较恋家,同时也已经经历了一次进入初中后的学习测试,考试成绩在班里属于中上,也有可能是没有像小学时那样数一数二而心情不愉快吧。我就一直在安抚她,同时也请班主任关注她。但国庆节之后,她还是一再地坚持,所以我们当时带着她找了校外的心理医生。但心理医生认为她反应快,谈吐流畅,没什么问题。于是又在她的要求与我的安抚下过了一个月,每个周末,我都让她回家。但到了上周她的转学要求越来越强烈,所以就同意她回家休息,直到她自己愿意回学校为止。结果休息了三天,她担心学习会因此落下,就要求回学校,但一进校园就又反悔了。好容易在学校挨了两天,到了周末,回家那两天是好好地,但周日一回到学校,就。。。。。。”

  听了父亲的介绍,我发现两个问题,一是父亲在介绍的过程中,始终没有提到母亲对于此事的反应,当我向父亲提出这一点时,父亲只说孩子与他关系比较好,学习上的事都是他管的,孩子母亲只管她的生活。这个回答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尤其与孩子在房树人图画中的“心理投射”是不符合的。另一个问题,孩子父亲的介绍有一点与班主任介绍的有较大出入。班主任介绍前一天孩子回到学校后不断地给家长发消息,家长后来就关了手机,以至于孩子今天早上发出了“最后通牒”,而家长否认说,孩子总共只发了四个短信,只是最后一个电话打来时他们没听见而已。

  我向孩子父亲和舅舅、舅妈指出,从行为来推测,孩子要求转学回家的愿望是如此地强烈,如果仅仅是学习压力,一二次考试没有考到理想的成绩难以引起如此强烈而又持续的反应。何况她的学习成绩在老师那里是受到充分肯定的。同时,整整两个月的过程中,家长和班主任老师又对她付出过这么多的关注,而没有丝毫的改善却反而越来越严重,是否有可能存在其他的原因,她不想告诉我们,所谓的学习压力只是一种借口,一种掩饰?完全有可能她在心理医生那里,也进行了同样的掩饰。

  父亲立即予以否认,说,“不可能,我们家易楚是个很单纯的孩

  子,不可能有其他想法的。”但他再没能说出什么来证明这一点。而舅舅与舅妈在一边则专注地望着我,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我拿出易楚画的“房树人”,提出我的分析:“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处于一生中心理成长最快速的时期,快速得可能让家长还没有‘来得及’意识到,他们开始不仅仅是关心自己的学习,同时还关心自己的形象,自己的家庭等等许多方面。有些事可能家长觉得这是大人的事,小孩子不懂也用不着‘管’,但事实上可能孩子会非常在意,其重视程度可能会超过她生活中任何其他事件。”

  我有意停顿了一下,给三位家长以思考的时间。

  过了一会儿,父亲还是坚定地反驳了我:“我们没有什么让孩子担心的事。”

  我进一步提出我的分析:“请各位看这个房树人测验,在测验中,一般而言,房子代表着家,在这张画中,孩子将通常是一座完整的房子分为相邻的两座,而且明确地说,她和妈妈是住在左边的,爸爸住右边,可能意味着在孩子心目中的家庭缺乏完整性。孩子将左边的两颗树喻为她和妈妈,右边单独的树喻为爸爸,这三颗树的排列方式亦证明了这一点。我也请她将父母画入其中,她画倒是一个美满和谐的一家三口,但可能意味着这是她的期望也可能是一种掩饰。”

  父亲想了想,还是说,“没有吧,我们夫妻关系很好的。”但语气似乎不怎么坚定。舅舅与舅妈仍是不语。

  这时,孩子放学的时间快到了,我们一致决定先由家长带孩子回家,稳定情绪,再作安排。舅舅与舅妈提出,他们家在杭州,孩子来

  去方便,如果要去外面的医院看心理科也方便些,还是让孩子住在他们家,父亲同意了。

  舅舅专程来校

  两天后的早上,孩子的舅舅专程来到学校,要求与我再谈谈。

  这一次,他是独自来的。他告诉我,:“那天,老师您在分析问题时,说到可能是家庭方面的问题,猛然提醒了我。事实上,孩子他爹妈已经冷战很久了,我这做哥哥的一直想劝,但怎么也劝不了,也就只能随他们去,但孩子是无辜的。这两天,孩子都在我家里,我没办法,只好直接敞开来和孩子谈了,孩子也终于承认,她一直要求转学回家,不是为学习压力,而是想回去劝爸爸妈妈不要分开,她担心,她在这儿学习,就‘管’不着他们了,她很担心他们离婚。我们一直没想到,这上半年还是个小学生的孩子会这么在意这事。她爸爸这两天使劲向她保证父母一定不会离婚,但她还是不同意回来。老师您说这事怎么办呢?”

  我说:“首先要谢谢您对我的信任,将真实的情况告诉我。您也别太担心,首先,我们及时找到了问题的真正原因,避免了在这样一件关系孩子生命的事件中陷入被动。更为重要的是,孩子出现这样的情况,虽然让大家很担心,但对于他们整个家庭,或许会成为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或许会让整个家庭向着良性的方向发展。”我建议他们一家三口一起接受家庭心理治疗。但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出孩子的父母可能还没有这个意识。

  孩子最终将为不和谐婚姻买单

  大量的心理辅导统计结果显示,39%的孩子的心理问题与父母的婚姻状况有着直接的关系。尤其是在中学阶段,父母往往更多地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且认为婚姻是父母两个人之间的事,无论如何,只要双方都爱着孩子就可以了。事实上却忽略了家庭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结构,牵一发而动全身,不和谐的婚姻的最大的受害可能正是父母认为“不懂事”的孩子。

  两天后,父亲带着易楚回到学校。在进教室之前,父女之间又发生了半小时左右的争吵,从两人的身体语言上看得出,争执颇为激烈,我没有直接去介入,因为我认为,或许这争吵是目前他们所能找到的促进家庭沟通的最好形式,虽然并不完整。

  之后,易楚一直在学校正常地学习,成绩仍是中上水平,老师对她挺满意;与同学玩得也挺开心。至于她的家庭的问题的解决,肯定还需要一个过程,我所做的,只是初步“扰动”了这个家庭,应当说,这是一个未完成的辅导,但捅破了这层“窗户纸”,至少让这个家庭透进了一阵清新的风。也希望这个危机事件于易楚而言,是一次家庭风雨中的成长,虽然,有些痛。

  篇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案例

  一个好孩子的“烦恼”

  来访者:王某,女性,13岁,汉族,某中学一年级学生。出生于本市一个较为殷实的家庭。幼小生长发育无异常,性格内向,多愁善感。适龄上学,学习成绩一直很优异,是大人心目中的“好孩子”,人际关系一般,朋友不多。来访者既往身体健康,没有重大躯体疾病史,没有家族精神病史,没有强迫症等神经症的病史。此次来访以前未进行过咨询或治疗。咨询前为其做了SAS评分总粗分80分;SDS评分总粗分43分。

  主诉和个人陈述

  主诉:近一个学期来心情烦躁、注意力不能集中。

  来访者陈述:这大半年来我一直很烦,学习成绩也下降了很多。这和我幸运地摇号进入了向往以久的民办中学那时的感觉完全不一样。那个时候是非常兴奋的。因为我本来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都很优秀,六年来一直担任学校干部,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的荣誉一大堆.我的父母从小对我要求就很严格,他们从不允许我的成绩排在班级前三名以外。当然我也很争气,几乎没有让他们失望过。记得有一次因为我生病没有考到他们的要求,虽然父母没有责怪我,但是我还是觉得很内疚。由于我一向的出色表现,成了老师的表扬的对象、亲戚们教育小孩的榜样。为此我很得意,这种优越的感觉非常好。所以我一直希望在各方面力求做的最好,包括能上一流的初中和高中。现在我的梦想已经实现了一半。于是我在刚进初中的时候就默默对自

  己说一定要和小学一样出色,绝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可是,虽然我学习很认真,但在刚进校的摸底考中我只考了第九名。这个结果和我的目标差距有点大。父母虽然对我没有特别严厉的批评,但是从他们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对我的失望。这件事,让我整整难过了一个多月。之后虽然经过自己的努力,学习成绩有所提高,但是我觉得总不象小学时那么出类拔萃、引人注目了。老师也不象小学时那么喜欢和关照我。另外,由于我以前在小学时成绩优异,不乏有大量的同学愿意和我交朋友,他们觉得和我成为朋友很光荣,这也极大的满足了我的虚荣心和领导欲。在初中我也想交几个新朋友。但是在和同学的相处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都很浅薄,就喜欢谈论影星、歌星,甚至还把这些人视为偶像,真是有点不可思议。所以我也不愿意和他们深交,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有次我一个人在操场上闲逛,偶然看到有个水龙头坏掉了在漏水,就突然在脑海里冒出“国家很多资源就这样被浪费,太可惜了,我好难过”的想法。以后,只要一看到水龙头滴水,就会有这样的想法出现,虽然自己知道没有这个必要,但是无法控制不去想。后来变成只要听到或看到一些很平常的事都会胡思乱想,控制不住。比如,当我听到有同学说他有一道题做不出,我就会不停地想“他为什么会做不出,做不出来考试就要考不合格,我真替他难过”。看到公园里有个大人和小孩在玩,我就会想:“那个大人会不会是个骗子啊,这些小朋友和他玩不是太危险了”。当这些明知不必要的想法出现时,我拼命想克制住,但又控制不住,因此感到十分痛苦,并且有时在想的时候还经常头痛、胃痛。为此我更加不敢去人多的地方,包括学校。

  就怕自己看到什么场景又要冒出什么怪想法了。由于这种情况,使我上课经常不能注意力集中,有时做作业时也会胡想,学习成绩也由此受到很大的影响。想到马上就要期中考了,我就非常紧张,整日焦躁不安,但是只要学习就会出现杂念,我现在一点都看不进书,我真的很着急。

  观察和他人的反应

  来访者身着校服,高高的个子,身材很清瘦。她在走进咨询室时一直躲在妈妈的身后,表情显得很腼腆,眉头紧锁,见面后一直都低着头不敢抬头直视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发现其对答切题,思路清晰,而且有很强的倾诉欲,肢体活动比较多,经常变换坐姿。

  来访者的妈妈反映来访者平时比较多愁善感,好思考,并且对自己要求很高,无论是学习还是其他方面都不甘于人后,是个完美主义者。小学时一直很优秀,绝对是家长、老师心目中的好孩子。刚进初中时学习成绩也不错,就是第一次的摸底考没有考到预定目标。最近听说她好象不怎么喜欢和同学相处。但她很善良,同学有困难她都会积极帮助。初一下开始变得孤僻,喜欢呆在家里,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学习成绩也退步很多,在家里给人的感觉是似乎总有很多心事,但又不肯说。最近还经常说头疼、胃疼。去医院检查,都是正常的。这次也是来访者主动要求她妈妈带她来咨询的。

  评估与诊断

  来访者的叙述表明引起她的一些不良症状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第一,生物学因素。来访者的年龄显示她刚刚处于青春期。这

  个阶段生理发育提速,提早进入成熟状态,但是心理发展速度却相对缓慢。由于身心发展的不和谐和不平衡,使得处于这个阶段的人自我调节能力脆弱,引起心理发展上的种种矛盾,并容易出现心理及行为偏差。第二,社会因素。进入初中,学习环境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来访者不能很好的适应。第一次摸底考试的失利,给她很大的影响。并在同时人际交往也出现障碍。在进入新的环境后,和身边的新同学相处,发现他们和自己没有共同的兴趣、爱好,他们的想法都很幼稚,无法进行很好的沟通,甚至有点看不起他们。所以就把自己孤立起来,独来独往,但内心很孤独,很压抑。第三,心理因素。来访者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敏感多疑,注意细节,做事追求完美,胆小谨慎,有强烈的道德感,对自己和他人都要求很高,若实现不了会很自责。这样的人格使来访者的认知上也产生了偏差,对自己的要求过高,凡事追求完美,尤其是在学习成绩上,一次考试不理想就会非常之难过,并且对同学也以自己的衡量标准来看待,对交朋友的认识也有偏差。

  诊断依据:1、判断正常与异常心理的三原则:来访者的主观心理活动与客观环境是不统一的。在客观上没有要求来访者对水龙头漏水以及其他一些平常的事要反复的表示难过的想法,而是她在主观上却一定要去想,但是她的想法主要起源于自己内心,而并不是别人或外界强加的,并且主动求医,有完整的自知力;来访者的知、情、意也是一致的,她的偏差认知与焦虑的心境和注意力不集中,孤僻、适应不良等表现是协调的;在个性的稳定性方面,来访者的人格几乎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之前就有追求完美、敏感、多疑的人格基础与后

  来的表现没有特别差异。因此可排除精神病性的诊断。

  2、来访者在咨询前做过全面的身体检查,可见她的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作基础,但她对自身存在的症状感到痛苦和无能为力,学习成绩下降,人际交往存在障碍,可见她的社会功能明显受损。自知力完整,病程多迁延。符合神经症的诊断标准。

  3、符合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1)主要以强迫思想为主;2)来访者明确表示强迫症状起源于自己内心,不是被别人或外界影响强加的;3)强迫症状反复出现,来访者认为没有意义,因此试图抵抗,但不能奏效。因而感到极为痛苦,并有了明显的躯体反应,如胃痛、头痛;4)已对学习和生活等社会功能造成损害,病程至少已有近半年。

  诊断为强迫症。

  咨询目标的制定

  咨询师和来访者共同商定了咨询目标。首先设定了具体目标,即摆脱目前这种强迫思维,解决由此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孤僻、人际交往不好等问题,这是近期目标。然后又制定了最终目标,即增强环境适应能力,塑造良好的人格,消除强迫症状的人格基础,促进心理的健康和发展。

  咨询方案的制定

  来访者虽是个中学生,但是在交谈过程中发现她的理解能力和领悟力很强,加上她有强烈的求治愿望,所以采用认知治疗与行为治疗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讨论,使其对自己症状追根求源,探明原因,端

  正认识,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且在同时配合厌恶疗法,对强迫症状予以克制。

  咨询方案实施前告知来访者双方的责任和义务,要求来访者积极思考,提出问题并按咨询师的要求完成作业。

  与来访者约定会见的时间,依据她的要求每周会见一次,并告知其收费情况。

  咨询过程

  咨询过程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来访者一起分析她的成长史、症状出现前后的重大生活事件,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增强她对咨询的信心。第二阶段,应用认知疗法,和她一起分析病因,启发认识外表症状后面隐藏的人格基础。使她领悟到塑造良好的人格是矫正强迫症状的重要途径。第三阶段,指导应用橡圈厌恶疗法,缓解她的强迫思维。第四阶段,在咨询取得一定效果后,通过探讨让来访者领悟到人格塑造的长远性和艰难性,帮她树立毅力和信心,进一步巩固咨询效果。第一阶段分两次咨询。在第一次咨询时,一开始来访者还有些犹豫,欲言又止。当咨询师向她介绍心理咨询的一些原理和原则尤其是保密原则后,来访者好象没有了顾虑,把她目前的症状滔滔不绝的向咨询师述说。这让咨询师对来访者目前的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来访者述说过程中,咨询师适时地对她一些异常的想法和目前的痛苦与烦恼的表示理解,让她充分地感到了咨询师对她的尊重。在良好的谈话过程中,来访者对咨询师产生了信任感。第二次咨询,由于上次和

  来访者建立了较好的关系,来访者一来就按上次的安排和咨询师谈起了她的家庭和成长史,根据她的叙述,咨询师了解到来访者从小接受着古板、严格的家庭教育,被要求遵守较高的伦理道德标准。因此造就了来访者的个性也是敏感多疑、胆小谨慎、凡事追求十全十美。这使咨询师对她的心理历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且在和谐的交谈气氛中,来访者对咨询师的信任感进一步增强。

  在第二阶段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主要运用认知疗法和来访者对其的症状进行理性的分析,一起寻找引起症状的原因。咨询师首先和来访者根据她描述的经历和事件归纳、总结了她的个性:敏感多疑、胆小谨慎、凡事追求十全十美。接着和来访者探讨这样性格的人当进入青春期,生理发育上的明显变化,加上她升入初中,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对新的环境以及新环境中人际交往不适应,并且学习成绩没有达到预定目标,有挫折感时,是很有可能导致强迫症状的出现的。来访者通过咨询师的分析明确认识到塑造良好的人格,是消除强迫的重要途径。但是来访者却有些疑虑。她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人格能重新塑造吗?咨询师给她进行了分析,因为青春期学生的人格还没有成熟,其可塑性还是很大。只要自己具有自我培养和塑造的意向和决心,只要注意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自己,持之以恒地注意消除不良的人格特征,每个青春期的学生都会成为自我教育的胜利者,都会使自己的人格更完善。这大大增强了来访者对克服强迫症的信心和决心。之后的几次咨询,咨询师和来访者对上述问题展开了进一步的探讨。来访者认真地分析了自己对学习成绩要求过

  高的想法。并且认识到了,人无完人,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不可能不出差错。对待学习也是一样,不能对一次考试不理想而耿耿于怀。咨询师也和她一起分析了和同学交往出现障碍的原因主要是对同学的要求过高,用自己的评价模式去要求别人。要塑造人格,还要宽于对待周围的人,不要把自己的个性特征强加于人,要理解你周围人要做到与你良好相处也是一件不易的事。如果再对人苛求,就有些不合理了。要尝试着平等、宽容的与同学交往,试着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才能顺利和他们很好交往,甚至成为好朋友。中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友谊感发展的鼎盛时期,广交朋友可以打开一个人封闭的心灵。使自己的思绪和朋友的思想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你会受到很多有意的启发和帮助,你会感到整个世界阳光灿烂,学习生活多姿多彩。来访者十分赞同咨询师的看法,并表示会尝试着接纳身边的同学,试着和他们交朋友。之后,咨询师向来访者提了建议,让她用丰富多彩的生活充实自己,把无意义的想法从脑海里挤走。例如,多参加文娱、体育或其他集体活动,这些对于健康身体、陶冶清操、培养兴趣、开朗性格都十分重要,都可以转移自己对症状的有意注意,使自己逐渐从强迫症状中解脱出来。

  第三阶段,咨询师主要根据行为主义理论,辅导来访者运用厌恶疗法来克制强迫思维。咨询师首先简单向来访者介绍该疗法的理论基础。厌恶疗法的机制是经典条件反射,也就是当来访者的不良行为即将出现或正在出现时,给予一个令人不快的惩罚性刺激,使人产生厌恶的主观体验。经过多次反复结合,不良行为与厌恶体验就建立了一

  种新的条件反射联系。以后当他欲实施或正在实施这一不良行为时,变会产生厌恶体验。为了避免这种厌恶体验,他只有放弃或终止原有的不良行为,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应用橡圈厌恶疗法,即在左手腕上套橡圈,要求当出现强迫观念时,即拉橡圈至有痛感,并计算拉弹次数,直到强迫观念消失为止。每日需做记录。来访者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并非常积极地要求学习和实施这个方法。咨询师也对她耐心地进行指导。之后每次咨询前,来访者都会很主动的向咨询师述说她运用这个方法的体会以及效果,咨询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进一步的解释和指导。这个阶段其实是配合第二阶段的认知疗法一起展开的。在认知矫正的基础上实施行为治疗这样的效果更为显著。

  第四阶段的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来访者取得的咨询效果进行阶段性总结。来访者告诉咨询师,通过这段时间的咨询,她渐渐明白自己的个性与其症状的密切关系,慢慢开始注意和克服自己的不良性格倾向。学会树立适度的目标和要求,学会了包容同学的缺点和不足,寻找和欣赏他们身上闪光点。在这样的基础上,她很快就在班里找到了几个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不再孤独和寂寞了,心情也愉快多了。在朋友的帮助下,她对新的校园生活逐渐适应,学习成绩也慢慢进入全班前5名。另外,她仍然坚持进行橡圈厌恶疗法,发现强迫观念由第一周的每天出项3-6次,每次拉弹橡圈30-50次才消失,到第九周起强迫观念不再出现,橡圈亦脱掉,偶有轻微的强迫想法出现,能很快控制而消失。咨询师对她的进步与改变做了赞许与鼓励,增强来访者的信心,并向来访者指出,要塑造一个良好的人格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所以不要凭一时心血来潮,想一下子改变不完美的个性,一旦遇到困难又失去信心和毅力。来放者表示很接受咨询师的说法,并表示了自己的决心和毅力。

  之后,根据来访者的咨询效果,咨询师慢慢延长了咨询的间隔时间,并对前面的咨询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回顾和总结,客观的评定咨询成效,最后结束咨询。

  咨询效果评估

  来访者自我评估:咨询结束时强迫症状基本消除,“感到了半年多来从未有过的轻松,心情也开朗多了,尤其在学校也有了好朋友”,“现在上课注意力能够很好的集中,学习成绩也有了提高。”

  咨询师的评估:咨询的具体目标、近期目标已实现,来访者已基本摆脱强迫思维,由此产生的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下降、孤僻、人际交往障碍等问题也已解决,整体功能恢复地较好。长远目标、最终目标方面,可以看出来访者对自己的人格有一定认识,但要她能否真正有毅力去塑造良好人格,促进心理的健康和发展,需要长期随访后评估。咨询结束前的心理测验:SAS评分总粗分25;SDS评分总粗分24分,也提示抑郁、焦虑较咨询开始前有明显改善。

  辅导反思

  在和王某结束咨询后还是做了一段时间的跟踪和回访,除了她个人反应各方面情况都有所好转之外,我还专门不定期的找了她的班主任了解她的情况。据她班主任说她已经适应了初中的校园生活,在班里慢慢地活跃起来,和同学相处的很不错,还有一定的号召能力,而

  且学习成绩也进步很大。听到这些反馈,我也颇感欣慰。时间飞逝,就当我已经开始慢慢地淡忘了她的时候,却在去年的教师节意外的遇到了她。这时的她已经是杭州一所知名重点高中的学生了。她说她是专门来看我的。她和我说了一句话我印象颇深。她说:“真庆幸我们学校有心理辅导室,有专业的辅导老师,否则我就被‘水龙头’害死了。”

  她的话一直在我脑里回响,让我感触很深。王某是幸运的,不仅因为她所在的学校有心理辅导室,有心理辅导老师,更重要的是她能及时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寻求帮助。其实在学校里有很多受到心理困扰的学生对心理健康的知识一无所知或者误解很深,对心理辅导更是“谈虎变色”。认为走进心理辅导室进行心理辅导的人就是有精神问题,认为心理辅导老师不过是在帮班主任进行说教、管理。这种想法往往会错过孩子的最佳辅导时机,让他们在心灵的泥沼中难以自拔。因此,社会、学校各方面因积极开展心理健康的宣传、教育,通过各种途径让学生真正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辅导,遇到问题能主动、及时的寻求帮助。有人说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但我想如果这种遗憾是来自于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无知,那就太可惜了。如果我们整个相关的宣传教育工作做得更加完善一点、我们辅导老师工作做得更细致一点,那么许多的学生可以更早的走出心灵的沼泽地,这不正是我们所希望的吗。

篇四: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

  小学心理危机干预制度

  根据《省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干预机制实施方案》的精神,为推动和完善我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创建和谐校园,有效地对学生心理危机进行干预,及早预防、及时疏导、快速干预、有效控制学生中可能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减少学生因心理危机带来的生命、财产、健康损失,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结合我校实际,特制订本制度。

  一、指导思想

  心理危机干预是指运用心理学、心理咨询学、心理健康教育学等方面的理论与技术对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或人群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全方位的心理指导、心理辅导或心理咨询,以帮助平衡其已严重失衡的心理状态,调节其冲突性的行为,降低、减轻或消除可能出现的对人和社会的危害。

  根据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实施现状,本着“下移重心

  落实基层

  预警为主

  干预为辅”的心理健康教育新导向和新理念,贯彻“以预防和发展为主,以干预和咨询为辅”总体发展思路,逐渐建立一套农村中学有效的心理预警以及干预机制。增强学校心理危机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培养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欣赏生命、珍爱生命的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问题求助意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和心理危机应对能力。

  二、工作原则

  1.生命第一原则。

  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本着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和珍惜学生生命——“生命第一”的理念出发,提高我校全体师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意识。

  2.面向全体师生原则。

  为全体师生提供心理危机辅导、心理知识普及、心理危机干预培训等,从而提高学校全体师生对心理危机的关注,并提高师生的心理危机觉察能力、心理危机处理和应对能力。

  3.预防和预警为主原则。根据“市中小学心理危机预警机制的运行:干预、预警和应急”,提倡“预防为主,及时预警”是心理危机干预的重点。

  -

  -优质专业-

  -

  4.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

  本着理解、关怀、尊重和共情的咨询理念,为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危机知识宣传、预防、预警及干预工作。

  5.个别性对待原则。

  根据不同师生心理特点和个体背景,提供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的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措施。

  6.协调合作原则。

  实施危机干预过程中,需要学校全体领导、老师及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三、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一)危机干预对象

  1.在校心理健康普查及“学生心理档案”中筛选出来的有较严重的心理障碍、心理疾病的学生。

  2.由于学习基础和能力差,从而导致学习压力过大而出现心理行为异常的学生。

  3.出现严重适应不良导致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新生适应不良者、就业困难的毕业生。

  4.生活中遭遇突然打击而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家庭发生重大变故(亲人死亡,父母的离异,父母下岗,家庭暴力等)、遭遇性危机(性伤害,性暴力,性侵犯,意外怀孕等)、受到意外刺激(自然灾害,校园暴力,车祸等其他突发事件)的学生。

  5.性格向孤僻、经济严重贫困且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6.人际关系失调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如当众受辱、受惊吓、与同学发生严重人际冲突而被排斥、受歧视的学生、与老师发生严重人际冲突的学生。

  7.青春期情感问题,如个人感情受挫后出现心理或行为异常的学生。

  8.由于身边的同学出现个体危机状况而受到影响,产生恐慌、担心、焦虑、困扰的学生,如自杀或他杀者的同宿舍、同班的学生等。

  -

  -优质专业-

  -

  9.已诊断患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如患有抑郁症、恐怖症、强迫症、癔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病等疾病的学生。

  10.有自杀倾向或既往有自杀未遂史或家族中有自杀者的学生。

  (二)具体实施

  总体而言,根据本校学生的心理特点,建立具有城中特色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其中,以心理健康、心理危机知识的教育为立足点,以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预防、预警”为重心,建构全方位、各个部门协调合作的心理危机干预体系。

  1.教育与预防系统“立足教育,重在预防”是心理危机干预的基点。

  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教育与预防工作理念:要在学生力开展生命价值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生命,善待生命;大力开展自我意识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愉快接纳自我,积极发展自我,树立自信,消除自卑;大力开展危机应对教育,提高学生对心理危机的辨识和应对能力;组织引导各班委会、团支部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帮助学生优化个性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协会,通过学生心理危机协会,进一步深入开展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宣传与调查;校心理健康指导中心、各年级组(教研处)、学校德育处及相关部门应组织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学校形成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

  针对本校中小学生开展以下心理危机教育及预防工作:

  (1)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团队建设。

  该小组成员包括学校德育处负责人、心理咨询师、班主任等,负责校我校学生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教及危机干预工作的总体策划和实施;为中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及辅导提供政策、人员、物质、经费等方面的保障;同时,定期召开专题研讨会研究我校中学生心理特点、心理危机处理情况,制定心理危机干预实施计划,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强化心理健康教师和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

  相关教师继续参加市省级心理健康教育教研活动,鼓励其他教师参加培训、以及C证的认证考试。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管理一线工作者、班级心理委员进行心理健康辅导专业技能的教育和培训;对学生进行-

  -优质专业-

  -

  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对普查筛查出来的高危人群做到早了解、早预防、早控制、早化解;班主任逐步开展撰写“班级心理日记”,积淀相关案例,逐渐完善学生心理档案卡资料;组织有关成员对有心理危机的学生进行评估,包括对危机干预学生的康复状况进行鉴定,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处理意见、建议;对危机干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辅导,记录并跟踪个案,建立中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档案。

  (3)充分利用已建立的心理工作室。

  任用专职心理辅导老师接待心理困惑及心理危机学生,进一步让学生了解和熟悉校心理工作室的服务和工作;开通心理危机专线及心理危机网络平台(如,“心理话吧”、“健康小舟”),方便学生随时获得帮助。

  (4)做好心理危机知识宣传和普及。

  通过心理危机知识大奖赛、心理危机小册子发放、班集体心理危机知识讲座、黑板报评比等活动,促使中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危机定义、心理危机问题察觉意识、心理危机应对策略及可获得的危机应对资源,使学生充分了解心理危机干预基本常识。如,做好考前心理讲座、家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周等一系列活动。

  (5)整合高校力量,借助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实习工作,根据班级辅导活动意向表,将逐渐在本学期落实开展一系列有针对性的主题班队团体辅导活动。

  包括心理危机团体辅导等,上周五已由四位大学实习生和八、九年级三个班级作“价值取向”“团结协作”“压力放松”为主题的心理辅导。

  2.预警系统

  建立学校三级预警系统:

  一级预警系统以班级为单位,主要由班主任、心理委员、寝室长和学生家长组成,旨在及时发现和预防心理危机;

  二级预警系统以各年级组、教务处、政教处负责人,把握年级学生心理特点;

  三级预警系统主要指专职心理老师,做好心理危机知识普及、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学生心理咨询及危机处理,必要时并做好转介工作(医疗中心等)。

  在学校三级预警系统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预警工作:

  -

  -优质专业-

  -

  (1)班主任、教研处、心理工作室等负责人需时刻关注学生心理档案跟踪或周边师生反应具有心理困惑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帮助具有心理困扰和问题的学生,缓解心理危机冲突,并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合理的心理问题批判及心理危机解决对策。

  (2)充分利用学校已建立的学生心理社团——“青雨社”,进一步成立“学生心理危机干预调查小组”,结合班主任及班心理委员工作,记录班级中可能存在的心理危机学生,并形成以班为单位的“心理日记本”,允许学生在该日记本上畅所欲言;另外,针对学生心理社团成员,要逐渐开展小组辅导和定期讨论,及时掌握学生心理动向,从而及时预警和干预。

  (3)留意来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或通过、校园来咨询的学生(以及班主任及同学反应的具有心理困扰的学生),充分了解这些学生心理困扰问题的严重程度,及时联系班主任、同学及家长,为其提供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从而弱化心理危机发生的可能性。

  (4)建立起通畅的学生心理危机信息反馈机制,做到在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心理危机动态:对有心理障碍的同学,周围同学应予以理解、关心和帮助学生,并及时向班主任或心理老师反馈情况;对有行为异常或近期情绪、行为变化较大的学生,班主任、心理老师、班心理委员等应给予及时的关注;对问题严重的学生需转介到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由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对学生进行预诊和危机风险评估,提出危机干预措施和初步的治疗建议。

  (5)及时做好预警报告。发现学生危机情况,周围同学和各班心理委员应立即向班主任、心理老师等报告,心理老师等在采取必要措施并迅速赶往现场的同时向领导报告,做到及时预警、及时报告、及时处理。

  3.应急系统

  (1)及时报告。

  班级以最快的速度通知班主任、心理老师,有班主任、心理老师根据危机严重程度考虑及时通知领导,并及时通知家长来校。在紧急情况下,可采取直接送至专业卫生机构进行治疗等相应处理措施。必要情况下,对学生强制采取治疗措施或派人将学生遣送回家,并视情况为其办理休学或退学手续。

  -

  -优质专业-

  -

  (2)进行阻控。

  对于可能造成危机扩大或激化的人、物、情境等,进行必要的消除或隔绝。对于学校可调控的可能引发其他学生心理危机的刺激物,各系应协助有关部门及时阻断。

  (3)实施治疗。

  对经专家组确认有严重心理障碍或发现有自杀意念以及出现自伤自残等行为的学生,学校应立即通知学生家长来校,商议处理事宜。在将学生安全移交给家长之前,学院应对学生实行24小时特别监护。必要时可实施隔离,或送往安全环境监护,并派人协助保卫人员进行24小时监护。若出现心理障碍急性发作,应立即送往专业精神卫生机构接受治疗。学生在医院接受治疗期间,辅导员应与主治医生保持联系。

  (4)应急救助。

  得知学生有自伤或伤害他人倾向时,相关人员应立即赶赴现场采取救助措施,紧急情况下应先拨打110、120等紧急求助。

  (5)事故处理。

  当学生自伤或伤害他人事故发生后,学工处负责现场的指挥协调;保卫处负责保护现场,配合有关单位对当事人实施生命救护,协助有关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取证,配合各系及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安全监护;校医务所负责对当事人实施紧急救治,或配合相关人员护送至就近医院救治;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负责制订心理救助方案,实施心理救助,稳定当事人情绪。

  4.监护和跟踪

  (1)因自杀意念强烈或自杀未遂休学而复学的学生,应有家长陪护。

  学院要安排学生干部、学生心理委员、或室友密切监护,制定可能发生危机的防备预案,随时防止该学生心理状况的恶化。并对学校围能诱发大学生心理危机的人、事、情景等刺激源,领导小组应督促有关部门及时阻断,消除对高危个体的持续不良刺激。“心理咨询中心”要组织专家定期对其危机程度进行评估。

  (2)对中小学生危机事件处理完毕后,心理咨询中心应对危机事件卷入人员进行心理康复干预。

  -

  -优质专业-

  -

  通过个别辅导、团体辅导等方法帮助大学生及其相关人员,如辅导员、学生管理人员、同学、家长等人正确处理经历、目睹或干预危机遗留下来的心理问题,尽快恢复他们的心理平衡,尽量减少由危机造成的负面影响。

  5.备案

  事故处理结束后,校学生心理咨询中心负责事件的成因分析,对事前征兆、事发状态、事中干预、事后疏导等情况认真梳理,尤其对那些行之有效、操作性强的手段和措施认真总结,以备今后参考。

  另外,心理咨询中心要形成危机信息备案制度,建立《心理危机信息管理系统》。需要及时更新心理危机干预人员信息和资料。其中,心理危机信息管理系统还应包括:

  (1)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筛查出来的高危学生;

  (2)心理咨询教师的咨询与访谈记录;

  (3)学生因心理障碍需退学、休学、转学、复学等,或重大违纪处分或等处理详细材料复印件;

  (4)学生自杀事件发生后(含未遂)以及危机处理的详细材料(包括遗书、日记、信件复印件,录音资料)等;

  (5)各部、年级班主任、班干部、咨询师等对高危学生实施监控与干预的详细记录。

  (6)心理危机人员事后疏导、干预及跟踪记录。

  其中,因心理危机而休学的学生申请复学时,应到指定的医院进行复查诊断,获得医院的康复诊断证明后,方可按学院学籍管理办法办理复学手续。心理咨询室在学校的协助下对学生进行后期跟踪,尽可能减少复发。

  -

  -优质专业-


推荐访问:小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干预 小学生 危机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