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工业倍增升级(8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推动工业倍增升级(8篇)

2023-07-20 17:09: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篇一: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赣州报道:赣州市出台“1+5+N”?业倍增升级?动?案赣州报道:赣州市出台“1+5+N”?业倍增升级?动?案近?,赣州市印发了《赣州市“1+5+N”?业倍增升级?动?案(2021—2023年)》,提出按照?业倍增升级主攻?向和“育龙头、补链条、建平台、保要素、强集群”发展路径,培育1个产值超5000亿元、5个超2000亿元、N个超500亿元的“1+5+N”产业集群,着?推进产业基础?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努?实现?业经济?质量跨越式发展。根据?动?案,赣州市将通过三年的努?,?争实现规上?业、产业集群、企业倍增升级?标。重点以“两城两?两带”为核?,坚定发展?位产业,壮?“1+5+N”产业集群,努?构建赣州特?现代产业体系。其中,现代家居产业,将着?推动传统家具企业实?精益管理,向智能化、品牌化、个性化定制转型,实现由“制造”向“智造”提档升级;有??属产业,着?发展稀??性能磁性材料、合?材料、?化催化材料等功能材料,向稀?永磁电机、永磁变速器等深加?及应?产品延伸;电?信息产业,将全?融?粤港澳?湾区,积极承接基础材料、元器件、智能终端企业,推进“芯屏端?”融合发展,努?构建“芯?—新型显?屏—智能终端—互联?”集群格局;纺织服装产业,将全?推动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设国内?流的纺织服装智能制造?产基地;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将推动新能源整车、电池企业靠?联强,构建“整车+零部件+研发+检测+汽车?化”的全产业链条;医药?品产业将着?做?做强中成药、仿制药、创新药,??发展医疗器械、现代医疗及康养服务业,构建富硒?品?业体系,壮?饲料、?制品、粮?、酒与饮料、果蔬加?等产业,??发展功能性?品、旅游休闲?品;N个特?产业集群,将着?发展玻纤复合材料、?墨烯保温材料、装配式建筑部品部件等新型绿?建材,积极发展?端?机氟盐、氟精细化学品、盐化?、电?化学品等,??发展通航服务产业,培育发展节能环保、北?应?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壮?“1+5+N”产业集群,赣州市将??实施项?攻坚、企业梯次培育、补链延链强链、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和开发区改?创新六??动。实施项?攻坚?动,对接国家、省重点产业规划,积极策划和争取?批重?项?在赣州布局;??推进央企?赣、民企?赣、粤企?赣,深?开展“三请三回”活动,突出招?引强,加快在建项?竣?投产,市级重点对亿元以上重?技改项?进?调度帮扶。实施企业梯次培育?动,强化龙头培育,每年遴选20家左右企业进?重点扶持,“?企?策”培育百亿企业;?持企业依托产业链条、利?多层次资本市场,兼并上下游配套及并购技术、业务、品牌和渠道等要素;实施中?微企业成长?程,?争每年净增规模以上?业企业150家以上,股份制改造企业50家以上。实施补链延链强链?动,深?推进产业链链长制,推进优势产业强链延链,紧盯有研发技术优势的上市公司、业内前三强企业,推进?端补链、终端延链,?争打造绿?PCB、智能家居、品牌鞋服、稀?永磁电机、钨硬质合?及?钻具、光电显?、锂电等?批市场占有率?、竞争?强的优势产业链,补齐电?化学品、电镀、原料药、服装?辅料、车?系统、正极材料、功率芯?等关键短板。实施创新赋能?动,发挥中科院赣江创新研究院和国家稀?功能材料创新中?作?,集中攻关有??属新材料等关键领域核?技术;推动企业?主创新,??引进、建设“中字头”“国字号”科研创新、检测设计平台,?励企业联合?校院所建?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企业技术中?、院?专家?作站、博?后?作站等。实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动,加快布局建设5G、物联?、?业互联?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运??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技术升级改造优势传统产业;??发展物联?、区块链、?数据与云计算、??智能等数字产业,建设??智能产业集聚区;??发展服务型制造。实施开发区改?创新?动,?持开发区?胆创新、深?开展体制机制改?,推动开发区跨区域合作整合;?持开发区调区扩区,深?开展全市?业园区批?未?及闲置?地清理专项?动;落实?业低碳?动,积极创建绿?园区;严格控制标准?房容积率、?驻率等指标,?励建设多层标准?房,到2023年,?争全市标准?房容积率达到1.5以上,?驻率保持在70%以上。(记者李华)收藏举报

篇二: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篇三: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全力以赴推动工业三年倍增——全市工业倍增三年行动暨招商引资誓师大会发言材料

  **是全市工业发展的主战场、主阵地,实现倍增目标,我们责无旁贷、义不容辞。我们将闻令而动,迅速贯彻市委市政府要求,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市”战略,主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瞄准“全市当龙头、全省树标杆”定位,全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努力当好景德镇市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全力做强优势产业、全力做优传统产业、全力做大新兴产业、全力抓好特色产业,勇担景德镇县域经济“长子”重任,实现“拼搏全省十强、建设六大明珠”发展目标。

  二、树牢“项目为王、产业为王”理念,全力推动转型升级,努力当好精细化工医药产业“三年过千亿”的“领头雁”。瞄准“千亿精细化工和医药产业”目标,着力引进生物制药、下游制剂、高端化工等良性大项目进园。同时,加强与省属企业沟通对接,千方百计在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农业发展和一二三产融合等方面,寻求更多合作共赢契合点,努力在景德镇市产业发展主战场上作示范、勇争先、创辉煌。

  三、对接“国家战略、国家平台”载体,全力实施招大引强,努力争当招商引资的“先行者”。我们将深入开展“招大引强攻坚”行动,大力开展链式招商。紧紧围绕精细化工五条产业链,在产业功能配套和龙头企业上下游开展招商。大力开展专业招商。充分发挥5大主导产业招商小分队作用,在项目引进上全面出征、全面拼抢。大力推动全社会招商。强化宣传,强化考核,强化机制完善,推动全市进一步树牢招商引资“一号工程”意识,形成“人人讲招商、处处议招商、事事为招商”局面。

  四、围绕“简政放权、优化服务”工作,全力优化营商环境,努力争当营商环境的“领跑者”。全力实施政策惠企,全面落实省、市惠企政策,全力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全力实施服务暖企,进一步完善联审联批、超时默许、落后淘汰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帮扶机制;

  全力实施环境引企。对标“四最”承诺,全面推行“事先承诺容缺办”“金牌保姆代理办”“互不见面网上办”,做到“主动服务、无事不扰、随叫随到”,不1断提高乐平安商亲商口碑,持续优化乐平营商环境。

篇四: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

  2/2021年第14期/4月伯打造贵州特色新型工业化体系一一图解《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为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近日,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1聚焦聚力产业集群发展奋斗目标"十四五"期间,工业经殳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因地制宜选准主导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围绕高端补链、终端延链、整体强链,加强协

  济主要指标实现倍增。至IJ2025作配套,提高产业综合实力。年,全省工业总产值突破2.8万

  亿元,工业企业达到10万户(其

  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800户),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总

  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提升到

  巩固提升传统优势产业集群。到2025年,优质烟酒、现

  代能源、现代化工、基础材料等传统优势产业集群总产值突

  破1.4万亿元。做大做强地方特色产业集群。到2025年,生态特色食

  品、健康医药、新型建材等地方特色产业集群总产值突破

  2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

  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

  重提升到1.8%,工业投资累计

  8000亿元。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到2025年,大数据电子

  信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总

  产值突破6000亿元,其中,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产业

  突破3万亿元。依托现代能源、优质烟酒、总产值达800亿元。新型建材、生态特色食品、大数

  据电子信息、基础材料、现代化

  工、健康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等十大工业产业,打

  造“两区六基地”,即世界酱香

  白酒产业集聚区、全国大数据电

  着力培育壮大市场主体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和专业化水平,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子信息产业集聚区,全国重要能

  源基地、磷煤化工产业基地、新

  型功能材料产业基地、绿色食品

  工业基地、中药(民族药)生产

  加工基地、高端装备制造及应用

  重点培育龙头骨干企业。到2025年,力争培育千亿级企

  业5户、五百亿级企业10户、百亿级企业20户、十亿级企业10户,新增上市企业20户以上。精心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

  基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00户以上。积极培育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十四五”期间,年均新增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0户以上。

  当代关庄新型工业化/

  21加快开发区转型升级坚持开发区主要发展工业功能定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发挥重大项目建设对稳增长、?深化创新驱动发展建立完善协同创新机制,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运

  ?位,推动要素资源向开发区集聚,促

  进规范有序发展,加快推动各类开发

  区转型升级。调结构、促转型的关键作用,强化

  招商引资扩大增量,加强技改升级

  用,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增强核

  优化存量,增强产业发展后劲。着力开展产业大招商。心竞争力。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

  到2025年,建设融合标杆项目

  科学推进开发区规划建设。到

  2025年,开发区工业总产值占全省工业

  总产值的比重提高到90%左右。大力培育开发区首位产业。到

  “十四五”期间,国家级开发区力争

  每年新增1个50亿元以上项目,省级

  开发区力争每年新增1个20亿元以

  200个以上,工业化和信息化融

  合发展水平提升到60以上。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到

  2025年,形成千亿级开发区5个、五百

  亿级开发区10个、百亿级开发区40个。上项目。全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2025年,力争全省规模以上

  工业企业新产品销售收入占比

  规范提升开发区管理水平。进

  “十四五”期间,每年推动400个1亿元、200个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开

  工建设。持续推动企业技术改造。

  一步理顺体制机制,剥离开发区社

  会管理事务职能,规范管理机构和

  人员配置,完善“管委会+运营公

  司”模式,提升经济管理能力和市场

  10%以上。鼓励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

  入。“十四五”期间,每年重点培

  “十四五”期间,年均启动实施技

  术改造项目1000个以上。育20家以上研发投入占比高于

  化运作水平。5%的科技型企业。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循环转型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严格环

  ?保标准,推动清洁生产,促进资源节约与综合

  利用,提升工业绿色发展水平。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实施绿色制

  造专项行动,打造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

  口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深入推进工业节能。落实国家能耗“双

  控”政策,完成工业节能目标任务。大力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到2025年,大

  宗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率达70%。(整理/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刘力维

  制图/董桂

  责任编辑/李玉红)回”

篇五: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试

  验

  区

  专

  栏2021·第2期总第192期景德镇市出台工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张贝JingdezhenCityIntroducedaThree-YearActionPlanforDoublingtheIndustryZhangBei为奋力开创工业发展新局面,2021年我市特别出台《景德镇市工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市要用2021年至2023年三年的时间,举全市之力决战决胜工业强市,围绕“3+1+X”特色产业体系,实施“三个千亿”工程,即建设一个千亿园区(高新区),打造两个千亿产业(陶瓷、精细化工和医药),全市工业经济总量突破3000亿元。《行动计划》明确,要实施园区发展升级行动,深化园区体制改革,在全面开展满园扩园的同时强化配套设施建设,要组建专业招商队伍着力“招大引强”,确立奖励发放标准;要实施重点产业提升行动,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在力推产业项目建设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并支持产业集聚扩大;要实施企业梯次培育行动,引导企业特色发展,助推企业“转企升规”,与此同时分行业分层次选择一批发展前景好、税收贡献大的领航企业进行重点扶持,推动更多条件成熟的企业股改上市;要实施创新创业引领行动,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强化企业创业主体地位,推动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着力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在鼓励创新创业发展的同时加强产业人才培养。《行动计划》还对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一是加强组织领导,通过成立市工业强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来牵头实施倍增行动,由各县(市、区)承担倍增行动主体责任。二是强化资金保障,设立15亿元重大工业项目投资引导基金,用于保障先进制造业重点项目落地。三是优化营商环境,每月6日定为“工业服务日”,各级各部门主要领导采取现场办公的形式,精准了解企业需求。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对各县(市、区)、园区和市直单位进行考核评价,每季度通报一次评价结果,并作为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据了解,《行动计划》还要求各县(市、区)、园区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支持本地工业经济发展,同时参照该计划奖励标准给予配套奖励,原则上不低于市财政奖励标准。《行动计划》的出台将大力推进景德镇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助力深入实施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加快推动工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进一步为我市工业发展汇聚资源、集聚力量、形成优势。(原载2021年3月3日《景德镇日报》)1

篇六: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学习永无止境

  工业经济三年倍增实施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八次全会提出的“三年大变样、十年大振兴”的宏伟目标,扎实推进我县“工业强县”进程,全面实现“工业倍增”目标,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XXXX工业经济发展现状

  XXXX工业经过多年发展,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初步形成了采矿、金属冶炼、食品饮料、木材加工、皮毛皮革、化工医药、机械、建材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目前,全县共有集体、私营、个体等各类工业企业3700家,固定资产达到11亿元,从业人员3万余人,XX年实现产值73.2亿元,实现利税8亿元。其中规模企业36家,XX年实现工业总产值9.65亿元,工业增加值19975万元,税金3620万元。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优势产业日趋明显。我县初步形成了以精细化工为龙头,以化学医药、金属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和矿产资源开发为支柱,以机械、建材、皮毛加工等传统产业为补充的产业格局,现有亿元企业4个,千万元企业8个。全国重要的精细化工生产基地已在我县初具雏形,锦鑫公司、长城特钢厂、天锦食品公司、双立电解厂、森凤木业公司、机床配件厂等企业成为全市的骨干企业。

  2、地位与作用不断提高。XXXX工业的地位和作用已日趋凸现,XX年工业企业实缴税金4560万元,占全县税金总专业的学习

  学习永无止境

  额的57.7%;工业提供的就业岗位占全县劳动力的15%以上;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7%,三个产业构成由上年的26:37:37调整为31:41:28,工业经济成为拉动全县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3、发展后劲不断增强。XX年以来我县大力开展项目年活动,工业经济增势强劲。XX年13个项目竣工投产,XX年19个项目竣工投产,18个项目正在建设。全县规模企业已增至50个,资产总额增至9.3亿元,为我县工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我县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1、经济总量小。我县的规模企业总产值等硬性指标在全市四个县(市)仍然最低。2、发展速度慢。虽然XX年我县的规模企业产值比上年增长24.5%,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但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6.3个百分点。3、运行质量差。大部分企业处于初级加工和配套加工状态,产品技术含量低,粗放经营和分散经营严重,创税能力和经济效益较低。

  二、工业倍增的总体思路及目标总体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彻底消除“等、靠、要”和温饱即安、小进即满的陈腐观念,以项目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努力盘活资产存量和资源存量,坚持内外并重、量质并重,引进资金、项目、人才,用资金增量来激活专业的学习

  学习永无止境

  资产、资源存量,用项目突破来带动经济整体突破,经过三年努力,实现XXXX工业的跨越式发展。任务目标:以XX年9.65亿元为基数,到XX年确保规模经济总产值实现25亿元,年均递增35%;力争实现30亿元,年均递增46%。三年新建投资额超亿元项目5个、超千万元项目25个、超500万元项目30个。每年实现域外招商引资额5亿元;每年实际利用外资400万元美元,实现出口创汇1600万美元。每年新增规模企业15户。至XX年建成产值10亿元企业1个、5亿元企业1个、亿元企业5个;力争使第二产业在GDP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工业税收突破1亿元。

  三、实施步骤及阶段目标

  以超常的发展速度确保超常的经济发展。规模企业XX年要新增产值5亿元,XX年要新增产值5亿元,XX年要新增产值10亿元。

  (一)XX年以上年新建成的19个新扩改项目为依托,使规模企业增长速度达到50%。抓住天合精细化工苯磺酸一期工程投产,长城特钢连铸生产线建成的契机,确保两个企业共新增产值3亿元。促进华卫公司、双立电解厂扩产增效,确保新增产值1亿元。巩固矿产资源开发成果,使大榆树堡、张家堡的3个铁选厂实现产值5000万元。抓好晶超米业公司、盛隆铁合金公司、庆隆水泥厂、东方膨润土公司等企业的运营,确保新增产值5000万元以上。

  专业的学习

  学习永无止境

  (二)XX年以在建的20个项目为依托,确保新增生产能力5亿元,实现翻一番的目标。加快建设速度,XX年要确保12个项目竣工投产。高台子1.5万吨糠醛项目、白庙子钼铁和钒铁项目、大榆堡东城石材万米花岗岩板材项目XX年要跨入亿元企业行列。利民鹅业、广威食品、大石食品餐桌菜项目要形成产值1亿元生产规模。松树沟煤矿、清河城子煤矿、硅锰合金项目XX年要新增产值1亿元。此外,XX年城关石油机械配件、刘龙台金矿、七里河玉米芯等项目都要建成产值千万元规模。

  (三)XX年以三大项目竣工投产为保证,实现五个优势产业大变样。全力抓好天合精细化工50万支镁合金轮毂项目、1000吨氟碳醇及1500吨高品质氟树脂项目和投资4000万元的车床整机生产线项目,争取XX年上半年开工兴建,XX年完全形成生产能力,分别实现销售收入2.3亿元、6.3亿元和1亿元。到XX年我县五大优势产业的企业规模和生产能力都要实现巨大突破。医药化工产业:以天合精细化工公司的3个国债项目、1.5万吨糠醛、华卫公司扩产增效为重点,使医药化工规模企业由2个增至6个,产值由3亿元增至12亿元。金属冶炼产业:以锦鑫公司、特钢厂和双立电解厂为龙头,规模企业由5个增至10个,产值由2.8亿元增至6亿元以上。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以利民公司和晶超米业公司为代表,规模企业由14个增至20个,产值由2.7专业的学习

  学习永无止境

  亿元增至4.5亿元。矿产资源开发产业:以东城石材、松树沟煤矿、刘龙台金矿和留龙沟银矿为突破口,规模企业由3个增至13个,产值由XX万元增至2亿元以上。机械建材产业:以机床整机生产线、石油机械配件、XXXX水泥厂项目为骨干,规模企业由6个增到11个,产值由5700万元增至1.5亿元以上。

  专业的学习

篇七: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关于实施工业企业倍增计划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县委《关于实施工业企业倍增计划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进一步明确“倍增计划”工作机制、标准和流程,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目标要求

  按照“选好选优、培优培强”的原则,在全县范围内选取一定数量的企业,支持其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推进兼并重组、加强产业链整合、强化资本运作和创新招商等手段提升综合竞争力,力争通过3至5年,推动重点企业实现规模与效益倍增。倍增企业的倍增目标,原则上以××年度的数据为基础,在约定年限内实现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至少翻一倍,支撑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对应的税收效益等相应增长。

  二、企业遴选

  (一)遴选原则

  1.可创性。倍增企业须具有良好的经营能力、运营团队和增长基础,并且制定可行的倍增方案。

  2.创新性。倍增企业能通过科技创新、发展总部经济、兼并重组、产业链整合、资本运营、创新招商等要素供给实现倍增。

  3.示范性。对倍增企业的培育方式和企业自身发展模式,能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示范经验。

  4.补强性。优先考虑扶持对改善我县产业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企业。

  (二)企业申报条件

  1.企业在××注册、纳税,具有独立法人资格。

  2.××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000万元,营业收入增长不低于5%,利润总额为正数。高新技术企业不受此条件限制。

  3.具有良好发展基础,所在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和技术团队。有明确的倍增方案,倍增意愿强烈。

  4.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企业信用评价良好,环保、安全等方面不能为国家限制性企业。

  5.具备科技创新、总部经济、产业链整合、资本运营和创新招商等成长驱动因素的一项或多项。其中,科技创新驱动,侧重选取研发投入较大、拥有专利较多、知识产权及技术投入较大的企业;总部经济驱动,侧重选取已在我县建立总部或正在启动总部建设的企业;

  产业链整合驱动,侧重选取具有整合上下游产供销环节的企业;资本运营驱动,侧重选取上市后备企业及上市梯度企业库中,上市条件较为成熟的企业;创新招商驱动,侧重利用以商招商等新的招商手段和方式,引进关联性产业或企业。另外,如企业具备其它符合集约型经济发展的创新性要素,同样可视作具备成长驱动因素。

  (三)企业申报及遴选程序

  1.发布申报通知。县政府公布“倍增计划”的申报通知,公布企业遴选工作机制及措施,组织发动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

  2.企业申报。企业根据申报通知要求,自愿进行申报。

  3.形式审查。县“倍增计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倍增办”)对申报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形式审查;由税务、统计、财政等部门核对企业提交的相关数据。

  4.审查通过后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

  5、公布“倍增计划”企业名单。

  三、扶持措施

  (一)倍增政策支持。县商务和粮食局、财政局、经济科技和信息化局、金融办、食品药品工商质量监督管理局等部门梳理公布原有普惠性政策清单,其资助额度、比例和限额可分别对倍增企业按照原

篇八: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县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倍增的实施方案

  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部署要求,现就推进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实现工业倍增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方向,坚持创新驱动、项目牵引、量质齐升,坚持升级传统产业优存量、培育新兴产业扩增量、做大支柱产业强支撑,推动***制造绿色化、融合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全面构建特色鲜明、结构优化、链群完整、竞争力强的现代制造业体系,努力实现工业倍增目标,着力打造全国绿色制造业基地和全省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为打造“四个在***”城市品牌、高质量建设“三市”提供有力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全市制造业创新能力明显提升,产业链群更加完整,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工业经济总量在全省占比明显提高,力争规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年均增长15%以上,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3200亿元以上,其中制造业产值达到2900亿元以上;规上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30%,工业增加值对GDP的贡献超过35%,规上工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实现倍增。

  三、主要任务

  (一)加快产业集群建设。按照强产业链市场主导、弱产业链政府引导、全产业链创新融合的路径,推进重点产业链“链长制”,落实一条产业链一个包抓领导、一个工作规划、一个相对集中的承载空间、一套支持政策、一个工作专班、一个产业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一支产业发展基金“七个一”机制,编制产业链全景图,聚焦重点产业制定精准政策,补齐产业链短板,锻造产业链长板,集中力量培育一批百亿级产业链,打造装备制造、现代材料、绿色食药3个千亿级

  产业集群,巩固提升产业竞争优势。(各产业链牵头部门负责,各县区及经开区落实)

  做强四大支柱产业。航空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整机制造、零部件配套、航电设备、无人机制造、通航装备、飞机维修服务等,加快构建“西汉蓉”航空产业带;金属材料业重点发展优特钢材、钢制品、锌基合金、钛材、钒材等,延长产业链条,打造西部重要的金属材料产业集群;绿色食品业重点发展功能食品、保健食品、休闲食品等,推进特色产品精端化、酒水饮料多元化、传统食品规模化,提高“味见***”品牌知名度,建设优质有机绿色食品供给基地;医药制造业重点发展中药饮片、配方颗粒、中成药、高端原料药和仿制药等,扩大“汉八味”精深加工利用,打造“汉方药都”品牌。到2025年,力争航空装备制造业、绿色食品业规模分别达到600亿元,金属材料业规模达到1000亿元,医药制造业规模达到400亿元。

  壮大三个成长产业。精密装备制造业重点发展数控机床及滚动功能部件、精密复杂刀具、仪器仪表、输配电装备、医疗器械等,加快向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转型;非金属材料业重点发展硅材、新型建材及高端装饰材料等,推动产业绿色化、高端化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重点发展服饰加工、家用纺织品、产业用纺织品等,完善设计、电子商务等产业配套,加速形成集聚效应。到2025年,力争精密装备制造业规模达到300亿元、非金属材料业规模达到200亿元、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布局四个新兴产业。绿色能源产业重点加快推动天然气页岩气开发利用,扩大核燃料产能,推进氢能、光伏等新能源产业化布局,建设绿色清洁能源基地;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围绕智能终端、工业自动化设备、5G通信和高端消费电子等市场,布局发展电路类、机电类、传感类、通信类元器件产业,健全配套体系,逐步形成基础电子元器件和核心零部件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动力电池、充电桩等配套产品,积极引进新能源整车企业,建设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增材制造产业重点发展增材制造装备、增材制造专用材料以及增材制造核心器件等,推进增材制造研究

  中心建设,加快产业化应用。到2025年,力争绿色能源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电子信息、增材制造、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达到100亿元。

  (二)大力培育创新生态。建立科技创新产业链“链长”制,搭建“科技鹊桥”,加快秦巴生物资源与生态环境国家重点实验室、西交大***科技园等重大产学研平台建设,积极争取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省级创新联合体和共性技术研发平台布局***,推动创新链高效服务产业链。全面落实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每年新增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院士专家工作站20个以上,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180户。到2025年,力争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达到3个以上、省级达到15个以上,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6%。(市科技局牵头负责,市工信局、市科协、国家税务总局***市税务局等部门配合,各县区、经开区及滨江新区落实)

  (三)加大招大引强力度。按照链合发展思路,树立投行思维,制定重点产业链招商指南,围绕价值链中高端谋划新项目、招引新产业。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圈和西安都市圈产业协作,积极参与全省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强化与央企、省企合作,引进一批技术水平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项目落户***。“十四五”期间,全市年均招商引资合同项目中制造业项目数占比不低于40%、制造业到位资金占比不低于40%。(市经合局牵头负责,各县区及经开区落实)

  (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推进产业数字化,实施“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工程,加快5G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工业互联网平台2-3个,推动1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积极创建绿色园区和绿色工厂,培育绿色产品和绿色供应链,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加快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鼓励企业发展工业设计、定制化、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服务型制造,积极培育制造业新模式和新业态。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计划,每年市级工业重点项目不少于100个,工业技术改

  造投资年均增速保持在20%以上。(市工信局牵头负责,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发改委等部门配合,各县区及经开区落实)

  (五)培育壮大市场主体。深化企业培育护航行动,做优做实“管家”式帮扶,推动更多企业“小升规”。加强龙头企业培育,“一企一策”支持企业做大做强。建立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库,大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小巨人”和专精特新企业。成立重点产业发展联盟,定期举办产业发展论坛、企业家“沙龙”、供应链对接等活动,带动上中下游企业融通发展。到2025年,力争培育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和“小巨人”企业5户,省级专精特新和民营经济转型升级示范企业突破200户,规上工业企业总数达到1500户,年产值过百亿元、五十亿元和十亿元企业,分别达到3户、10户和50户以上。(市工信局牵头负责,市农业农村局、市统计局等部门配合,各县区及经开区落实)

  (六)打造高能级产业平台。贯彻产城融合理念,推动重点工业集中区与毗邻城镇(区)统筹规划、协同发展,全

  力打造***经开区、高新区、航空智慧新城、勉县工业集中区4个千亿级产业平台。开展“设施提标、产业提级、服务提质”行动,加快推进园区管理和运营模式改革,加大标准化厂房等生产生活设施配套力度,积极引导规划设计、环评检验、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机构入驻园区,建立完善园区投融资、创新创业孵化和一体化服务平台,打造宜居宜业的新型产业综合体。探索建立产业发展利益分配机制,支持山区县发展“飞地经济”。每年新增标准化厂房50万平方米以上。(市发改委、市工信局、市商务局、市自然资源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各县区及经开区落实)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全市工业倍增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指导工业倍增工作,定期研究工作推进中的重大问题。各县区政府和市级有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谋划推动,制定实施方案和配套政策,狠抓工作落实。建立工业倍增考核指标体系,实施量化考核,推动工作落地见效。(市工信局牵头负责,市委督查办、市考核办等部门配合,各县区及

  经开区落实)

  (二)强化金融支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来汉设立分支机构或开展业务,引入风投创投产投、融资租赁、商业保理、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业态,完善“金融超市”功能,实现小额贷款现场办理或线上办理。将制造业发展基金规模增加到100亿元,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充分发挥政府性担保体系作用,探索建立制造业融资担保风险资金池,落实担保贷款代偿损失银政分担政策,500万元及以下担保费率降至0.8%,500-1000万元担保费率降至1%。全市制造业企业贷款余额年均增长20%以上。优化纾困资金运营模式,解决企业还旧贷新短期流动性困境。完善挂牌上市后备企业资源库,建设企业上市培育服务中心和上市挂牌孵化基地,支持制造业企业上市。到2025年,培育上市企业10户。(市金融办牵头负责,市财政局、***银保监分局、市投控集团等部门配合,各县区及经开区落实)

  (三)保障工业用地。优化工业园区国土空间规划,加大工业用地储备,优先安排重点工业园区满园扩园用地计

  划。建立重大工业项目用地保障机制,优先保障高新技术项目和重大制造业项目用地需求。积极推进“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探索M0新型产业用地供给,实行工业用地弹性年期、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应。完善工业用地亩均产出、投资、能耗等评价机制,盘活批后停建、缓建及未建等存量用地,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支持符合城市规划、产业政策和安全环保要求的城区制造业企业零增地技改扩能,依法依规推进企业“退城入园”。(市自然资源局牵头负责,各县区及经开区落实)

  (四)做强人才支撑。实施天汉精英计划,建立便捷高效人才引进新模式,完善和落实购房补贴、家属随迁、体检就医、子女入学、人才公寓等支持政策,健全人才服务“绿色通道”,引进100名以上“高精尖缺”领军人才。每年组织企业家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更新经验理念,提升管理水平。推动产教融合,深化校企合作办学、“订单式”培养等模式,培育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技工队伍。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形成尊商亲商爱商的浓厚氛围。(市

  人社局牵头负责,市教育局、市工信局、市总工会等部门单位配合,各县区及经开区落实)

  (五)优化营商环境。畅通水、电、气、运、讯等生产要素供给,降低企业生产运营成本。坚持事不过夜、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理念,开展专班专组专员亲商助企活动,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全面实行“一网通办”“最多跑一次”等模式,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制度,推行联合检查,优化执法方式,让企业心无旁骛抓生产、谋发展。定期开展惠企政策落实效果第三方评估,打造最优产业生态。(市发改委牵头负责,市工信局、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管理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配合,各县区及经开区落实)

  附件:1.工业倍增十条支持政策

  2.***市工业倍增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附件1工业倍增十条支持政策

  一、加大财政支持。扩大市级工业发展专项资金规模,市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2亿元的工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各县区要设立或配套增加工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制造业企业加快发展。

  二、鼓励技术创新。对新认定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一次性奖励企业100万元;对中央和省级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大型企业来汉设立科研、检测实验机构等平台的,按实际投资额的2%,给予最高不超过500万元的补助;对当年开工当年投产且投资额在2000万元以上并纳入统计的工业技术改造项目,一次性奖励30万元。

  三、扶持企业做大。对首次纳规入统的工业企业,在省上奖励的基础上再奖励10万元;对年产值首次突破50亿元、100亿元且上缴税费总额不低于主营业务收入5%的工业企业,分别奖励企业管理层100万元、200万元;对率先实现倍增目标的产值过1亿元、10亿元以上企业,分别奖励企业管理层50万元、100万元;对市内工业企业参加政府组织的各类展会,给予运费、展位费补助;对通过认定和考核的重

  点产业发展联盟每年给予工作经费补助。

  四、加强示范引领。对获得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单项冠军”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新认定为国家智能制造、绿色工厂(园区)、工业强基、工业互联网示范企业或平台的,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新认定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服务型制造企业(平台)以及企业公共服务机构(平台)的,一次性奖励50万元;对首次通过国家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的企业,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首次取得军工“三证”之一的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

  五、支持招商引资。对新引进的投资5亿元以上先进制造业项目,按时竣工投产并纳入统计后,一次性奖励引进县区(园区)100万元;对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先进制造业项目(含本地企业新建项目),实行“一事一议、一企一策”扶持政策;对战略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类企业租赁标准化厂房的,项目投产后,前三年免租金,后两年租金减半。

  六、推动园区升级。对年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亿元、300亿元、500亿元、1000亿元的省级工业集中区,分别奖励10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500万元;对获得国家级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特色载体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新建三层及以上标准化厂房并按计划完成竣工验收的工业集中区,按100元/平方米给予园区补助,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主动退城入园的企业,按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的0.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七、降低融资成本。对本地企业通过合法金融或类金融机构融资(需还本付息)且固定资产投资额在3亿元以上的制造业扩能升级项目,按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计算利息额的50%,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的贴息支持。对在主板、创业板或科创板首次上市的企业,分别给予500万元、300万元奖励;对在“新三板”首次挂牌的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奖励资金在上市前分阶段拨付到位。

  八、降低用地成本。制造业项目土地出让金可按分期付款方式缴纳,首次缴纳50%,其余款项一年内缴清;对制造业企业在符合规划、不改变工业用地性质的前提下增加容积

  率的,经核准不再增收土地价款。

  九、设立突出贡献奖。每年从工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000万元,奖励为工业倍增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优秀企业家;定期组织优秀企业家免费体检和赴发达地区考察学习。

  十、强化鼓励激励。对获得全市年度发展循环工业考核先进县区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对成功创建省级“工业强县”的县区,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对2025年前完成工业倍增目标的县区(园区),按其产值在全市总量占比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以上政策由市工信局牵头负责,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制定具体落实举措,一年一评估、一年一完善。县区、园区获得的奖励资金,可直接奖励到有功人员。涉及的政策与其他已出台政策不一致的,按照“就高不就低、不重复奖励”的原则执行。

  附件2***市工业倍增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名单

  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

  成员:市政府分管副秘书长

  市考核办常务副主任

  市发改委主任

  市教育局局长

  市科技局局长

  市工信局局长

  市公安局副局长

  市民政局局长

  市司法局局长

  市财政局局长

  市人社局局长

  市自然资源局局长

  市生态环境局局长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局长

  市交通运输局局长

  市水利局局长

  市农业农村局局长

  市林业局局长

  市商务局局长

  市文化和旅游局局长

  市卫生健康委主任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局长

  市应急管理局局长

  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局长

  市统计局局长

  市经合局局长

  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

  市医疗保障局局长

  市智慧城市建设局局长

  市金融办主任

  国家税务总局***市税务局局长

  ***供电局局长

  市投控集团董事长

  地电***分公司总经理

  各县区人民政府、***经济技术开发区、兴汉新区、航空智慧新城、滨江新区管委会主要负责同志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主要负责统筹指导工业经济倍增工作;根据需要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重大事项和问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工信局,办公室主任由市工信局局长兼任,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协调任务分工,督促工作进度,确保目标任务高质量完成。


推荐访问:推动工业倍增升级 倍增 推动 升级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