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德树人(5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德树人(5篇)

2023-07-25 17:27: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篇一: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德树人

  

  学校教育中落实立德树人的几点思考

  一、在新时代、新课程、新高考改革的背景下,“立德树人”的基本内涵

  “立德”是“树人”的前提与基础,“树人”是“立德”的延伸与目标。青少年学生时代,是逐步形成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扣好人生的究探索中创新工作。

  首先要冷静对待课改之初客观存在的一些矛盾。由于对课程改革的定位不同,所以社会认知与教育认知在前期存在着矛盾。教育?Q策层、政府、教育主管部门,社会、家庭,学校、教师与学生等各种群体对课改的认识都会采用自身立场,加之对新课改了解与理解的不均衡,所以要形成合力是很困难的。课改是件好事,出现学生乐意、家长反对的“窘境”,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新课改更像是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来倒逼现行的高考制度进行改革,就算体验到了新课改的好处,这些学生还必须要经历高考的考验。

  其次,我们要推陈出新,认识到课程改革新的内涵,新的要求。概括来讲,一方面是更加注重学习过程、个体体验,一方面是注重学以致用,强调学习的“功”,一方面是注重个性创造,强调学习的“能”。所以,我们讨论新课改的问题,必须首先抛开推责任找理由的无用的论调,要在对新课改、新高考精神的深刻理解下,切实地转变教育观念,从操作层面来多动脑筋,看我们能做多少,能怎么做。

  认识清楚了,观念才能跟着转变。以“立德树人”为指导,回答好以下两个问题,对转变教育观念至关重要。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为了控制还是自由?这个问题首先要进行回答。我认为教育是对人性的打开,对自由独立思想的引导;教育中持有的道德观不应当与人性为敌,持有的学生观应该重视学生的生存权、保护权、发展权。生命有它自己的缺陷,因此教育需要宽大、博大的人文情怀,以生活为意义的教育比以知识为目的的教育要宽广得多。

  三、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必须切实转变课堂教学

  当前,我们的教师有一些困惑,比如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学生都把考试技巧作为重要内容与重点,当有些有情怀的教师想要有所改变,想要在教学中灌输核心价值观、传统文化、人文情怀教育时,首先是学生就会有意见:“教师,你讲的这些有什么用?能不能给我提分?”功利主义的教育观让我们都在质问“有没有用,能不能提分”,却不再关注教育的本质,文化的价值与意义。但恰恰只有在这些被认为是浪费时间的学习中,我们才没有单纯讲知识、讲技巧,教考试、教功利,我们才在真正做教育。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是单纯地拼知识、拼记忆,不然,我们的教育就已经输了。人工智能,聪明过人;网络信息,知识过人;电脑反应,机敏过人。那么,记忆、知识、计算、翻译、推理、演绎等等,这一切电脑都可以做的比人类更好,我们传统认识下的教育还有什么用?

  其实,不仅是我们的学生、家长、社会,就是我们的教师也变得非常浮躁,追名逐利。各种各样的猜题、押题,机械重复的考试训练,精力全部放在考试成绩上,教育质量的丰富内涵已经被单一的考试成绩所取代。我们现在必须要全面地深刻地转变更新我们的教育观念,在当前尤其是要重新回到教育本质的思考中来。

  四、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立德树人”教育任务落实的最好载体

  中华文化主要是伦理道德文化。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爱”,用三个字来概括就是“泛爱众”,用四个字来概括就是“仁者爱人”,用五个字来概括就是“仁义礼智信”,用十九大报告的提法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最重要的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努力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增强德育工作的亲与力、针对性与实效性。我们要广泛开展各类艺术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注重培养支撑学生终身发展、适应时代要求的关键能力,强化学生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与职业能力,建立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长效机制,全面加强德育、智育、体育、美育与劳动教育,我们的教育改革才能逐步实现“树人”与“树好人”的目标。

  教育是社会进步与变革的基石。谁赢得了教育,谁就赢得了未来。因此,教育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与全局性的功能。我们只有坚决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与接班人,才能解决当下教育的各种现实问题。所以,真正理解与落实立德树人的丰富内涵,根据新时期教育的特点,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健康的身心、良好的审美情趣,突出强调使学生具有中华文化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国际视野的教育理念,才能使立德树人的方向性、民族性与时代性更加鲜明。

篇二: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德树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教师如何立德树人

  纳雍县沙包乡教育管理中心

  张钊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学校要深刻把握十八大要求,更新人才观、质量观,真正把育人摆到首要位置。作为教师,我更加关注教育,从总书记对教育的论述中让我备受鼓舞。

  “立德”对教师的要求是立师德;“立德”对学生的要求是立学德。立德树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当前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根本任务,为了更好的落实这一根本任务,我们教师肩上责任重大,我们要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心灵,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教师,立德的目的是为了树人,树“德才并重,以德为主”的人。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如何做到立德树人呢?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以下几点做起:

  (一)忠诚教育,爱岗敬业

  忠诚教育、爱岗敬业的实质就是奉献、就是付出、就是全身心投入,这是党和人民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为了培育人“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我的人生信条,我将认认真真工作,以身立教,甘为人梯,在教书育人的工作中,谱写人生华美乐章。

  (二)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是我国教师的传统美德。我国春秋时代的大教育家孔子把“为人师表”作为对教师职业的最基本要求。他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国唐代的教育家韩愈进一步明确提出“以身立教”认为这样教师才会“其身亡而其教存”。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是以身立教的杰出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典范。他倡导“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以教人者教己”。这在当今社会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教师应从自己的行为规范做起,处处严以律己,当学生的表率。教师事事以身示范,这是无声的命令,它比空洞说教更有力量。“身教重于言教”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

  (三)着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的崇高追求,是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的最高目标、最终价值取向。教育作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必须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持续发展、终身发展和健康成长。在坚持德育为先的同时,全面加强和改进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文化知识学习与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的统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尊重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要尊重学生,不使用粗暴的态度,不随意呵斥学生,这样就会使学生感到教师是可亲可敬的。学生的精神上没有了束缚,必然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学生的积极性越高,教学效果就越好。如果我们在课堂上或者在辅导学生的过程中,失去了耐心和对学生的信赖,我们出口伤人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尽管我们事后恢复了正常,但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却可能无法恢复,师生间的关系可能无法再恢复如初了。如果我们信赖学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氛围,就可以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方能使师者乐教,学者乐学。但如果我们缺乏可信度,学生就会想方设法和我们对着干,自然难易取得预期的教育教学效果。因此,不要做出伤害学生的举动,当一名优秀的教师,需要和学生们相互信赖。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勇于创新,奋发进取

  勇于创新、奋发进取,是铸就高尚师德的前提。教师从事的是创造性工作,创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首先教学观念要更新。现代教育呼唤现代教育观,如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现代学生观”。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处理与社会和自然关系的能力,以及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能力;同时,评定学生质量的标准也在于学生应用和拓宽知识的能力,在于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富有创新精神,注重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才能培养出创新人才。

  总之,一位教师如果能立德树人,使学生爱戴,家长尊敬,自然就会有好的社会声誉,一定会被社会所称道。我们都应该向这个方向努力。让我们每一位老师保持一颗平常心,保持激情,做好花的事业,少生气,少抱怨,快快乐乐的去面对,努力去适应环境,适应社会。“用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情绪,去做平平凡凡的工作。”

  “眼睛向内,敬业奉献,提高素质,超越自我。”

  用心去打造学生的明天,做一位立德树人、学生爱戴、家长尊敬、社会称道的好老师。

  精品资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WelcomeToDownload!!!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精品资料

篇三: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德树人

  

  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立德树人”

  德格县城关一完小

  李树康

  摘要:《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要坚持德育为先、立德树人。我们必须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德育教育,把立德树人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搏击教育之长空,培育社会之幼苗。

  关键词:数学

  教学

  德育

  立德树人

  从教十一年,我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数学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同时也要结合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品德教育。苏霍梅林斯基说过“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和充实智能,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我通过翻阅资料、阅读文献,体会到要在数学教学实践中“以德树人”应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和影响学生。

  德育教育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陶冶学生的情感,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过程。教师的形象和精神面貌对学生的影响是直接的,也是深远的。其中教师的示范作用以及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是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主要方法。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能感染学生,我们要以严谨的教学风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来影响学生。上课时,着装要朴素大方,讲普通话,语言要清楚、明白、有逻辑性。板书要整齐,书写要规范。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的仪表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受,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使学生感受了美的教育。

  辅导“问题生”要耐心、细致,使学生在教师的感染下,潜移默化地受到了熏陶和教育。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老板着面孔,死气沉沉,则教室的气氛必然紧张、严肃,学生容易产生一种压抑感,他们学习的潜能就挖掘不出来。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创设情境,将师生的感情、融于认知活动中,使学生在一个愉悦、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格。在课堂的理性灌输中融进形象化情感,使教与学产生和谐的共振效应,德育就会进入新的境界并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二、在情景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教材中的情景引入(教师根据内容创设情景)教学过程中的合作学习都可以很好地对学生的行为习惯进行教育,让学生学会尊重、谦让、团结协作和关心他人。另外立德树人不能只局限在课堂上,应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我们可以适当开展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和数学主题活动来进行德育教育。列如,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水土流失情况统计),学生可以从题目中联系生活实践考虑到我们的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调查统计,巩固所学知识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三、以前辈数学家的事迹和成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

  心理学研究表明,榜样教育对具有最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数学教学中适当的介绍一些数学家的事迹,是非常必要的。例如:教学六年级数学《圆的周长》,当教师讲到圆周率时,可用有文字和图片结

  合的课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约在1500年前就计算出圆周率应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的计算精确到7位的人。并讲述了祖冲之在追求数学道路上的感人故事,这个故事可感召学生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人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造、执着追求和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使学生了解我国光辉的科学史,激发民族的自豪感和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立志为振兴祖国的科学事业而勤奋学好数学。

  四、利用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培养过程中强化德育情感----立德树人。

  在教学过程中,使数学德育理论具体化、操作化,同时,又可以使数学德育实践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对于小学数学教育,宜采用如下几种方法:

  1、转化法。就是把数学中的原理和方法,转化成学生的一般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例如,对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拼拼摆摆,动脑思考,顺乎自然地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从中领悟出“实践出真知”的观点。

  2、比较法。就是抓住事物之间的联系,通过对不同的算式、图形、解题思路进行比较,可使学生从中发现规律。例如,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求比一个数多几、少几”,中年级应用题“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高年级教材中分数应用题的互相转化等等,在数学中,可以把他们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一方面使学

  生有比较,有鉴别,掌握知识;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领悟出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

  3、迁移法。这一方法要求把已知迁移到未知、把此一类知识迁移到另一类知识中,使学生受到相互渗透、影响和转化的观点的教育。这也正是《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的“要将数学与其他学科密切联系起来,从其他学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资源”。例如,学习统计知识,可结合小学五年级《综合实践》下册统计“白色污染”,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将数学知识迁移到其他学科,使学生不仅提高了知识学习的效率,而且逐渐树立起普遍联系、转化的观点。

  4、实践法。组织有趣的数学课外活动,在提高能力中受到德育教育。在课堂上,教师不仅寓德育教育于数学过程,还应鼓励和指导学生通过课外阅读,社会调查等途径搜集资料,从中受到教育,这样不仅智力得到发展,学生还在人际交往、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方面得到锻炼,受到思想品德教育和美育熏陶。寓教育于学习之中,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五、循序渐进,掌握好小学生立德树人的原则。

  1、情感性原则。情感是促使学生知识内化的催化剂。教师要创设情感氛围,借助情感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之得到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广阔的心胸,和谐地发展各方面的素质。

  2、科学性原则。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做到旗帜鲜明、观点正确、说理明白。教师要站在育人的高度给学生以正确的认识导向,使学生信服地接受教育,并指导自己的行为。如四年级上册的数学广角中,讲

  到合理利用时间问题,让同学们都科学的安排自己的时间,珍惜时间。

  3、层次性原则。思想品德教育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接受能力,必须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体现德育渗透的梯度。如低年级引导学生认识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初步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有学好数学的信心。中年级则要有机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使学生初步学会分析、归纳的方法,有独立克服困难的愿望和体验.高年级则要把数学和社会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猜测、探索、比较、概括、合作的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六、联系生活实际,在课外延伸中渗透德育教育-----立德树人。

  1、通过数学训练和实际应用,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教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在数学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例如学生常会遇到一些难题,许多同学则会“置之不理”,没有迎难而上的勇气和毅力,这时要结合数学家成长的经历教育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要有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坚强毅力,这对今后干什么事都有很大帮助,具备了这些品质将来才能为四化建设贡献力量。

  2.通过数学作业和练习,培养学生严格、认真、仔细、工作有条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的良好作风。数学作业和练习是学生必不可少的,数学中经常打交道的是数字和图形,数字要求不能有一点错,图形要力求完美,学生要严格要求自己,凡事认真仔细,干工作有条有理,对计算结果负责任。通过这些良好品质的培养,将来走入社会参加工作,才能对自己要求更高更严,才能把工作干得更好。

  总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立德树人,重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教师要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和知识的接受能力,点点滴滴,有机渗透,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作为新时期的一名数学教师,应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篇四: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德树人

  

  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做到立德树人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要有“师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较高的人格魅力。我们教师是学生崇拜和模仿的对象,只有教师以身作则,才能有效引导学生去正确的学习如何做人和学习。

  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映在学生眼里,会对学生的道德行为

  习惯产生很重要和深远的影响,我们要对教育事业充满爱,对学生充满爱,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事业中。

  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中也必须要渗透德育教育,寓思想政治教育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之中,才能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教学的目的。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兴趣,是学生对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的学习目标正确确立的前提条件。德育并不仅局限于政治思想品德的教育,科学的思维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勇于探索、勤于钻研等品质教育也应是德育的一部分。以综合实践活动史为载体,德育教育便不再空洞乏味、苍白无力。

  这些综合实践活动史实让孩子们明白了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是相连的。希望他们明白自己肩负的重任和使命,为自己的将来,也为了自己能在未来的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史上多作贡献。同时也教育孩子们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勇于探索、不畏困难、尊重知识、团结协作、大胆质疑、实事求是、坚持追求真理。

  综合实践活动有其自身的德育教育优势,只要我们注重并坚持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不失时机的德育教育,就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教学与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安全环

  保意识等方面的教育有机结合。我们的学生就能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人生观、价值观,最终达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深化课程改革,有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总体要求。

  2020.9.16

篇五: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德树人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立德树人教育

  摘要:“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在素质教育中被广泛推崇,倡导教师为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榜样,不仅要传授书本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以此帮助学生构建健全的人格,提升自身修养。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展开了在教学中渗透“立德树人”的实践探析,并对此提出了策略。

  关键词:立德树人;小学语文;实践策略

  教育的首要目标是立德树人。作为新时代的小学语文教师,在完成知识与技能方面教学目标的同时,还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发展,使立德树人和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相得益彰。基于此,教师要从立德树人的角度进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巧妙地将德育因素和文本样式、学生的实际情况相融合,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来说,教师要基于学生的心理进行多角度的文本解读,学习多种德育渗透策略,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规范自身行为,并强化道德品质。

  一、挖掘课文内容,体现立德树人

  语文教材的编排,有很多内容都是出自对学生思想道德培养的目的,因此有很多课文都蕴涵着深厚的情感部分,这就需要教师教学中对此部分进行挖掘,并合理运用到课堂上。翻开语文课本会发现,有诸多课文的内容都非常富有情感,教师的任务就是利用情感的渗透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够体会其中的内在情感,从而培养学生的素养。

  例如,在《朱德的扁担》的学习中,教师可以通过情感朗读带领学生展开文章的研读,深入体验到朱德不畏艰难险阻、艰苦奋斗的精神。了解到为了让战士们能够有饭吃、吃饱饭,身为军长的他不怕道路曲折,坚持为大家挑粮食的故事。通过对课文的深入了解而切身体会到朱德同志舍自身为大家的高尚品德,并引导学生领悟其中不怕困难、坚持不懈的精神。同时,教师也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中的情境,使得学生更直观感受到当下艰苦环境中朱德同志依然乐于助人的高

  尚行为,从而触动他们的心理,产生敬佩的情感。总之,在贯彻“立德树人”的教学观念中,教师要善于发现课文中的德育内容,并将其充分展现给学生,加强其切身体验的效果,从而实现树立优良品德的目标。

  二、开展课文朗读,体味文章情感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大多课文都有朗读的要求,只有通过朗读才能体会到课文中的含义,从而加深印象。朗读教学也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语文课文来看,有很多内容都是读起来很顺口,只要对其进行朗读就能够不断加强理解,以此可见在朗读中也能实现与文章情感的沟通,而深入到个人思想中。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朗读部分的教学,并增强其与情感的融合,通过含有情感性地循环朗读带动学生对课文中的情感体验,以此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

  例如,在《少年中国说》的学习中,教师可带领学生进行课文朗读,并要饱含情感地重复朗读,借此引导学生体味文章中的情感,加强他们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熏陶。该课文讲述了作为少年身上应有的担当,抒发了爱国情怀。通过反复朗读,使得学生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转换为树立自身正向思想的能量,利于其形成健康的观念与品格。同时,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指引学生要学会独立朗读的习惯,并事先对文中重点进行整理,从而在学习中加强对此部分的理解,进行多遍阅读,能够更好地吸收课文传达的情感。教师将朗读教学的作用充分发挥,也是对语文学习的有效帮助,同时还能产生强烈的正能量,进而利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养成。

  三、巧借媒介渗透,引起思想共鸣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媒介来渗透德育,一方面可以对学生产生较为直观的冲击,另一方面也可以给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在语文课堂上播放视频让学生活跃起来,强化他们的语文学习效果。由于课堂教学时间较为短暂,选择的视频时长不能过长,最好限制在三到五分钟。同时,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播放视频、刺激学生的感官上,更重要的是要在播放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实现立德树人。

  例如,在《海滨小镇》的教学中,笔者给学生准备了两段视频。一段是关于海滨小镇优美风光的视频,在教学导入环节播放给学生看,意在提升他们对海滨小镇的好奇心,引导他们走进文本。另一段视频则在学生对海滨小镇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进行播放。在后一段播放的视频中,学生可以看到美丽的海滨小镇环境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很多角落堆满了垃圾。看过这段视频,很多学生都很愤慨,不满有人破坏小镇的环境。对此,笔者告诉学生,不仅是海滨小镇的环境遭到了破坏,很多其他的地方也遭到了破坏,破坏者正是人类自己。听了这些话之后,很多学生都陷入了深思。趁此机会,笔者给学生渗透了保护环境的理念。

  四、利用活动渗透,滋润学生心田

  在语文教学中利用实践活动进行德育内容的渗透,一方面可以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另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促使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得到良好道德品质的培养。因此,教师要将实践活动融入语文课堂,让学生在活动体验的过程中进行语言建构和素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转化为能力,最终达到立德树人教育的目标。

  例如,在《父亲、树林和鸟》一文的学习中,很多学生都体会到“父亲”的爱鸟之情和“我”的护鸟愿望。因此,笔者在课堂上组织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分别扮演“父亲”“我”“鸟儿”的角色,并根据文中的内容进行情境表演和对话。在表演和对话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父亲”为什么被称为鸟的知音,“父亲”是怎样爱鸟和懂鸟的,为文中的“我”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同时,学生在活动中可以逐渐形成爱鸟和保护大自然的观念,树立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正确思想意识和价值观。所以,教师要借助课堂活动来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让学生意识到应该保护动物。

  综上所述,立德树人是新课程标准设置的教学目标,但要在教育工作中真正地做到,还需要教师多做研究。小学语文学科与德育本身就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教师需要利用语文学科的优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寻找或创造机会进行德育渗透,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小学语文教学中立德树人的实践与研究[J].吉林教育,2021(1):2.

  [2]段宝峰.立德树人背景下小学语文德育课堂的构建[J].语文课内外,2021(7):255-255.


推荐访问:如何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立德树人 树人 教育教学 立德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