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讨论发言(7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讨论发言(7篇)

2023-07-29 15:18:01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篇一: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讨论发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交流研讨发言材料

  各位领导、同志们:

  9月份是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月。今年的9月前,又恰逢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划定了主线,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下面,我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主题,简要谈两点体会,与大家交流分享:

  第一,回顾百年,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共同开拓了辽阔的疆域、书写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培育了伟大的精神。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少数民族就与汉族一道,积极投身于救国救亡的伟大事业中来。十大将军之首的粟裕是侗族,东北抗联第三方面军总指挥陈翰章是满族,冀中回民支队队长马本斋是回族,刘伯承与小叶丹的故事更是被写进了小学课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少数民族与汉族一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相互扶持、共克时艰。比如在1959年到1961年,我国遭遇罕见的自然灾害,上海等地出现不同程度的粮荒,政府收养的几千个孩子嗷嗷待哺,后来,党和政府决定把这些“国家的孩子”送到草原,交由蒙古族的家庭抚养。三千多名汉族孤儿与蒙古族母亲之间,演绎出了一个超越地域、血缘、民族的人间佳话,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百般感慨的“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故事。在

  今年2月份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总书记特意提出了“28个人口较少民族全部整族脱贫”,表明了我们啃下了民族地区脱贫攻坚这块硬骨头,兑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庄严承诺。实践证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华民族实现了难得的大团结,各民族相濡以沫、休戚与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的抱在一起,共同创造美好生活。这是我们

  民族工作的良好传统,也是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在未来我们必须要继续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第二,立足当前,民族工作面临一系列新的问题和挑战。当前,“两个大局”相互交织、相互作用、融合交汇,全球范围内的恐怖主义、分裂主义、极端主义挥之不去,民粹主义抬头,民族问题深刻影响着全球和平与发展进程,我国发展环境面临诸多深刻复杂变化。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更要清醒研判、慎重对待涉及民族因素的意识形态问题,持续肃清民族分裂、宗教极端思想流毒。2020年6月,印度军方越过国境线,企图染指我国藏南地区,与边防部队在中印边界西段加勒万河谷发生冲突,4名官兵壮烈牺牲。今年上半年,美国的一些商业公司炮制了“新疆棉”事件,用谣言和谎言对中国进行恶意攻击,意图打压我国的纺织工业和“一带一路”规划,挑起少数民族地区的矛盾。一直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始终企图利用所谓民族问题对我国进行遏制分化。这就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心怀“国之大者”,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不断提升政治领悟力、政治判断力、政治执行力,为党和国

  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提供重要思想保证。第三,展望未来,我们要矢志不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要求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而团结奋斗。作为党员干部,特别是在民族地区工作的党员干部,我们必须要完整准确全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理解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切实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要清醒认识到做好民族工作的长期性、紧迫性、复杂性、艰巨性,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做到维护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态度特别坚决、明辨大是大非立场特别清醒、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行动特别坚定、热爱各族群众感情特别真挚,不辜负党对我们的信任和重托。要着力履行央企的社会责任,促进民族地区发展和乡村振兴,多为身边的各族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题,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就谈这么多,谢谢大家。

篇二: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讨论发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讨发言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朋友们:

  大家好!我很荣幸能在这场研讨会上,与各位一起探讨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是一个传统的文化大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如今的社会背景下,我们中华民族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挑战和压力。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促进民族团结,成为我们需要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首先,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应当建立在文化传承基础之上。我们应该保护、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确保其传承和发展。同时,我们也应该消除文化差异,推动文化融合,让每个民族都能受益于多元的文化氛围中。

  其次,共同体意识的铸牢还需要建立在民族心理健康基础之上。我们应该重视民族心理健康的问题,确保每个人都能过上稳定、和谐的生活。在这方面,政府应该提供必要的心理健康服务,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让人民有足够的心理支持和鼓励。

  最后,共同体意识的铸牢还需要建立在民族认同感基础之上。我们应该让每个人都认识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让他们感受到中华民族的大家庭,从而促进民族团结和统一。在这方面,我们需要加强民族历史教育,让每个人都了解自己的民族根源,从而更好地认同我们民族的共同价值。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需要政府、学者、群众和各界人士的积极参与。让我们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吧!谢谢大家。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朋友们:

  在我之前的发言中,我强调了建立在文化传承基础之上的共同体意识铸牢的重要性。在这方面,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是至关重要的。而当前,我们不光需要保护传统文化,还需要对传统文化进行现代化的转换,让它适应现代社会,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共同体意识铸牢要建立在民族心理健康基础之上。针对当今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个体化和人际交往压力问题,我们需要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文化氛围,推动各种心理健康服务的开展,强化心理健康教育,以缓解民众的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的压力,并建立星级心理医院,为普通大众提供可负担的广泛服务。

  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的铸牢还需要建立在民族认同感基础之上。一个民族要想增强团结和凝聚力,必须拥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加强民族历史教育,让年轻一代学习了解、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补齐自己的文化认同缺失,打造具有中华民族自豪感的自我认同。

  在这方面,众多文化节庆活动的开展也是至关重要的。通过庆祝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活动等途径,让各族群众增进相互理解

  和感情交流,增强与其他民族共同生活、共同发展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最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每个人都应成为民族复兴的强劲引擎。每个人都应牢记自己的民族身份,促进民族团结,激发本民族文化的活力,为中华民族的崛起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一起携手前行,推动中华民族的复兴,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谢谢大家。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文明历史和多元文化特征的民族,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应该是包容、开放、多元和创新的。我们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包容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以建立更加宽广、多元的共同体意识。通过加强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宣传,引导大众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建立中华民族自信,从而推进中华民族的团结和共同发展。

  总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民族振兴的基础。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意识的传承者和发扬者,每个人都应该饱含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共同营造一个强大、团结、和谐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过程中,除了加强文化传承、民族心理健康和民族认同感的建设之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多领域的合作和协调,促进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合作和共同发展。

  例如,在经济领域,我们应该积极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

  济区域间的协同和互补。同时,我们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的发展支持,使农村地区逐渐融入城市化发展进程,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并加强乡村文化建设。

  在教育领域,我们应该加强全民教育,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水平,同时注重培养青年一代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信心。我们更应该注重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特别是在少数民族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注重发展民族教育,提高少数民族教育水平,激发民族自豪感和认同感。

  在社会建设方面,我们应推进城乡一体化,促进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融合发展。另外,我们应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强社区文化建设,注重发展和完善社会福利事业,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和社会保障需求。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在方方面面不断加强合作协调,促进各族群众的平等合作和共同发展,才能构建起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相信,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一定会团结一致、共克时艰,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并共同发展和繁荣。

篇三: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讨论发言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3篇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1篇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统一、团结的多民族国家。中国一共有五十六个民族,其中,汉族占了总人数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他五十五个民族人口较少,称为少数民族,比如满族、回族、傣族、苗族、壮族、土家族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

  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暴乱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2篇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3篇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四: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讨论发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材料

  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亲爱的同胞们:

  我们现今的中国,正面临着着眼全球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我相信,这其中的一个核心点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一方面是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众多的人口和广阔的国土,另一方面,也经历了各种困难和屈辱的历史。今天,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历史时刻,我们要牢记历史长河,珍惜来之不易的现在,勇担新历史使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前进。

  面对日益增多的国际竞争和挑战,我们应该更加清醒地认识到,只有紧密团结得到广泛支持,才能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多的发展机遇。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共同体,就是指以共同的利益和目标为基础的一种联合体。在国家层面上,就是指以中华民族为核心、各民族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持、和谐共处的新型国家和社会组织形式。这种共同体意识,需要每个人都有,不仅仅是领导干部,也包括每个普通民众。只有通过共同的认识和行动,才能凝聚起民族感情和凝聚力,从而让中华民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我们在多个方面下功夫:

  第一,在学习上下功夫。我们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包括读书、听讲座、观看电视节目等,了解中华民族的丰富历史和文化,以及新时代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新实践,增强我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

  第二,在交流上下功夫。我们需要主动和不同民族的人交往,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和习惯,增强彼此之间的相互了解和认同感。同时,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中,我们应该互相支持、互相帮助。

  第三,在制度上下功夫。我们需要落实各项民族政策,建立有效的制度保障,让各个民族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我们也需要建立各种民族团结交流的平台,让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更为便捷和有效。

  第四,在行动上下功夫。我们需要在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上,积极践行“团结、友爱、互助、和谐”的民族精神。在实际行动中,表现出我们共同体意识的力量和优势。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团结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建设。我们要认真学习和贯彻他们谆谆教诲,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重要使命,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让中华民族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篇五: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讨论发言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稿

  在不断进步的社会中,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发言稿,发言稿是作为在特定的情境中供口语表达使用的文稿。写起发言稿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研讨发言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xx安排,本人专题学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刻领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对党的民族理论与时俱进的创新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保证。高校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阵地,聚集着众多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阵地。高校的工作措施得不得当、力度够不够强都将直接关系到党中央重要决策部署是否贯彻落实到位。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要紧密围绕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关决策部署,加强民族团结教育,认真做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决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做好相关工作。

  一、深刻认识构筑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必然性

  我国是多民族国家,在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各民族共同开发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共同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缔造了今天56个民族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中华民族大家庭,这是孕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深厚历史根基。20xx年9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正式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大论断,是对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的准确把握,是对中华民族团结进步规律的深刻揭示,也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基础和必然要求。

  二、深刻理解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意义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员交流频繁、网络、电视和新型媒体的普及,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学前教育迅速发展,社会语言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少数民族地区已经具备了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基本教育教学语言的条件。党的十九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教育、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和安排。特别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成为教育教学的基本语言,极大促进了民族地区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升。20xx年3月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并强调,要倍加珍惜、继续坚持民族团结光荣传统和“模范自治区”崇高荣誉,巩固发展民族团结大局。要抓好党的历史学习教育,教育引导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不移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多次深入调研、体察冷暖,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召开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亲切关怀下,从雪域高原到天山南北,从祖国北疆到西南边陲,少数民族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全面小康阳光普照,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少数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各民族同胞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谱写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篇章。站在新起点,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目标,就需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发展繁荣,牢记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在促进民族团结方面把工作做细做实。要通

  过文化认同筑牢民族团结之根,凝聚民族和睦之魂;要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政策;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树立爱国观念,抵制错误思潮,以全面认同为民族复兴凝聚合力。

篇六: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讨论发言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民族团结是新疆稳定的”保护之神”,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各民族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学习,互相促进,一起建设美好家园!下面是本站为大家整理的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供大家参考。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五月的天山南北,微风拂面,大地充满了无限生机与活力。泽普县迎来了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民族团结教育月年年有,可是今年的民族团结教育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今天我们隆重欢聚一堂,以演讲的方式歌颂民族团结,礼赞民族团结先进个人王燕娜的感人事迹。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大爱不分民族感天动地。

  家住新疆乌鲁木齐高新区桂林路社区的王燕娜,为了挽救我县维吾尔族学生毛南江年轻而宝贵的生命,无偿将自己的肾捐献。并表示要自强不息,继续为加强民族团结,共建和谐社会作出自己最大的贡献。

  是什么原因让出生在小康之家的汉族少女王艳娜不顾亲人的反对,不顾未婚夫分手的威胁,毅然无偿捐肾挽救维吾尔族高三学生毛兰江生命呢?原因在于她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

  王燕娜及全家善良、淳朴的事迹感动了全疆各族人民,从他们全家的身上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还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王燕娜能在自己人生刚刚起步、正值豆蔻年华青春最美好的时刻做出这样重大超乎常人的处事抉择,确实值得我们全疆各族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学习。你不仅是民族团结的模范,还是新时期新形势下道德建设的楷模。”

  我认为王燕娜做出了平常人难以做到的不平凡的事,为新时代青年树立了民族团结和道德建设的榜样。

  今年5月,是自治区第26个、我县第27个民族团结教育月。我希望全县各族干部群众和团员青年,努力向王燕娜学习,学习她无私奉献,情注社会的优秀品格,学习她用血肉深情维护新疆民族团结大好局面的高尚道德情操。人人心中有一种超越血缘、亲情、民族的大爱,有无私博大的胸怀和闪耀人性光芒的大爱,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弘扬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为泽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及权限的发展、进步、繁荣、稳定营造良好的环境气氛,做出新的贡献。

  一曲优美动听的《我们新疆好地方》,唱出了两千二百万天山儿女的心声。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大地安定祥和,到处奏响民族团结的凯歌。

  民族团结月,凝铸同志兄弟情。新疆生活着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等47个民族,数百年来,在抵御外敌入侵、反对分裂祖国的斗争中,各族人民结下了兄弟般的深厚情谊。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

  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党和政府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蒸蒸日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日可待。相反,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党和政府要花大量的精力来维护社会政治稳定,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各族群众惶惶不可终日,安居乐业根本谈不上,各项事业功亏一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是一个美好的梦想,遥遥无期。这样还会再次沦为他人任意宰割的羔羊。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我们的明天就是科索沃、巴勒斯坦、伊拉克。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中国民族团结,社会政治稳定,西方敌对势力最不愿意看到。民族纷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国力衰弱,人民受苦受难,正中他们的下怀。所以为们要从对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中华民族负责的高度,来认识和对待民族团结。

  为此我们要向王燕娜那样心灵无私天地宽,心中有大爱。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做起,从自我做起,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的思想,象爱护自己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象珍惜自己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团结。坚决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坚决不做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在”一反三维”、打击”势力”的斗争中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现有15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74个团场。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目前,全区有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42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清真寺23000多个,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自1983年以来,我们新疆已连续26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盼发展、求团结、思稳定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局稳定。

  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新疆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__年专门发了加快新疆经济建设发展的32号文件,为今后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精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新疆是祖国西部的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发展前景广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将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努力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言稿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之福,祖国分裂、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之祸,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三心合一心,黄土变成金”。

  团结是力量,团结是财富,团结是生产力,团结是国家发展进步的基础。”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使数万同胞遇难、数百万人痛失家园,灾区人民生命财产和经济社会发展蒙受巨大损失。地震天不塌,大灾有大爱。

  地震发生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传播着血浓于水的中华民族骨肉亲情、民族大义、文化大同、无疆大爱,全国各族人民充分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国主义精神,纷纷伸出援助之手。这是改革开放30年的伟大成果,是党富民强国大政方针的生动写照,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一心、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高举维护国家统一、维护人民利益、维护法律尊严、维护民族团结的旗帜,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爱民族团结,像保护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民族团结,自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和关注!

  觉扞卫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扞卫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坚决粉碎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图谋。

  没有民族的和睦相处,就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没有社会的安定团结,就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没有国家的繁荣发展,就没有各民族的兴旺昌盛。只有各兄弟民族手挽手、心连心,团结一致,才能众志成城,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篇七: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讨论发言

  

  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宏伟战略,多次谈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央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到中央民族工作会议要求“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再到党的十九大强调“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作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写入党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为全党的共同意志和基本遵循。下面,围绕本次研讨主题,简要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是要在坚持党的领导中增进政治认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做好民族工作、促进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首要的就是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做好民族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到加强民族团结的各方面,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确保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始终沿着正确轨道向前推进。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

  断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切实增强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二是要在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中增进国家认同。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把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作为重要内容。要持续深化正确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教育,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纳入干部教育、青少年教育、社会教育,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人们的心灵深处。同时,要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自觉以民族大义为念、以中华民族共同体为重,把国家的安全、荣誉和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觉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发展繁荣。

  三是要在建设共有精神家园中增进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增进各民族对祖国、对中华民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支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民族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要坚持交流互鉴、兼收并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内涵深刻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中华民族形象,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聚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意识的文化动力。要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使之成为促进各民族民心相通、文化相融的桥梁。

  四是要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感情越培养越深厚,在深度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增进情感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由之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各民族在社会生活中彼此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前所未有,我国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呈现大流动、大融居的新特点。民族工作要顺应这种新形势,进一步拓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广度和深度。把民族团结作为最大的群众工作来做,在凝聚人心上下功夫,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


推荐访问:学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讨论发言 共同体 中华民族 意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