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8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8篇

2023-08-11 09:00: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篇一: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研究与探讨基层党建如何引领社区治理摘要: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需求为根本立足点,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不断探索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本文在了解了各地在城乡社区党建引领、共治共建等方面的改革举措和先进做法,并围绕相关问题开展了讨论研究。关键词:基层党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共治共建社区是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是立足时代新方位、是让生活更美好、人民更幸福的一项重要举措。在国家政策的引领下,各省市均出台文件,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共同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一、其他城市的主要经验做法坚持党建引领是根本保证,在城乡社区治理中都坚持党建引领,通过党组织有机联接驻地单位、物业管理、商圈企业等社会力量,整合多方资源,推进共治共建,实现了“从有求必应,到一呼百应”。(一)推动党建领航以合肥滨湖世纪社区为例,成立的社区党委实现了区域全覆盖,横向由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延伸到红色帮客(骨干党员),纵向覆盖驻地单位党组织、商圈党委、网格党支部、网上党支部,织密党组织这张网,强化“党建+治理”。实行党建联盟。社区成立党建共同体,涵盖42家驻地单位党组织。又如厦门曾厝垵发动商家党员成立经营者联合党支部,对沿街商铺进行“党员示范店”“支部推荐放心店”评选,亮身份,带动诚信经营。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考中单独设置针对社区工作者的岗位,畅通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的渠道。对社区的考核。如厦门市思明区建立了统一的优秀社区考核评价体系,分为正向指标、负向指标和个性化指标与绩效考核奖挂钩。通过发挥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奖优罚劣,形成导向。(三)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提供综合运营服务例如成都和美社区打破政府“大包办”的传统模式,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对社区进行综合化运营服务,在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方面尤其值得借鉴。前期由居民申报项目,社区和枢纽型社会组织共同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评估,三个月试运行期的居民满意度达90%以上的项目方可化为商业运作,且按照市场价50%—70%定价,收入的10%纳入社区公益基金,既满足居民生活需求,又提升社区造血功能,实现社区治理良性循环。■

  赵会娟上级部门的各类评比、检查,导致社区主责主业社务开展较少,居民对社区缺乏认同感和归宿感。二是社区工作人员待遇低、不稳定。社区两委成员工资标准,社区党支部书记、副书记工资分别为郑州市最低工资标准的2.2倍、2倍,没有绩效考核工资和年终奖。社区工作人员工资更低,且没有配套的晋升机制,许多人只是将社区工作作为缓解就业压力的临时踏板,人员流动快,留不住人才。三是治理模式单一。绝大多数社区都拥有居民服务类、兴趣类或互助类社会组织,但几乎没有自己的专业社工机构,且多是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形式引进第三方服务,对政府财政的依赖度过高,缺乏自我造血功能,缺乏对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共建共治作用发挥不充分。四是居民参与度不高。当前参与社区治理的主要还是社区两委、社区工作者等,多数居民对社区事务不关心、不支持,缺乏社区归属感,导致社区治理的“内驱力”不足。(四)发动居民自治是关键所在除了政府政策、人财物支持外,更重要是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激发了内在动力。一是多渠道筹资,实现“钱”的可持续。例如:成都市清水河社区的“1元公益金”,采取机关带头、党员捐赠多元筹措,党员自愿多交“1元党费,上不封顶”。二是培育自治组织,实现“人”的可持续。引导居民成立自治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事务方面各有亮点。作为社区与居民的桥梁与纽带,宣传社区政策、收集居民问题,协助做好群众服务工作。二、当前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随着社区建设发展的快速推进、信息传播方式的深刻变化,与其他地区相比,社区治理仍存在一些问题,创新任务比较繁重。一是社区行政化倾向严重。目前,社区都承担了大量政府交办的行政性事务,除劳保、计生、民政等业务外,还需要上报各种台账、报表,迎接三、方法和措施以党建为引领,以民生需求为根本立足点,积极探索党建新模式,不断探索社区治理体系建设,从自身实际出发,大胆创新、主动作为,率先试点“大社区、全服务”社区治理模式,在实践中逐步探索形成“一极多元共享”的“商都模式”,以区域党建为引领、以多元服务为支撑,形成社会广泛参与、大众共享发展成果的良好效应。(一)强化顶层设计,厘清社区治理“脉络”(1)乘势借力,成立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委员会,把分散在多部门的职能统筹起来,发挥牵头总揽作用,科学谋篇布局。在人员配置、机构设置及职责分工方面,参考成都各区做法,从原来负责社区工作的部门及街道抽调优秀人才担任专职工作人员,设立综合科、社区(二)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是重要手段在社区治理中,成都、合肥、厦门三地都十分重视社区工作者的培养与职业发展,对个人及社区也制定了明确的考核办法。在对个人的激励方面和职业发展及晋升空间方面,三地规定或鼓励中国军转民74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研究与探讨发展科、社区治理科和改革统筹科。(2)完善制度,强化政策支持。借鉴成都市“1+6+N”配套文件和合肥市“1+8”系列文件,结合东区实际,从区级层面制定统领性文件,并分别就基层党建、社区治理、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服务、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社会组织管理、薪酬体系、考核机制等方面制定详细的配套文件,为创新社区治理提供政策支持,确保各项工作有据可依、有章可循。(3)建立科学考评体系。一是参考厦门市思明区,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性强的社区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提拔晋升、薪酬待遇挂钩,以此调动积极性、激发主动性。二是参考成都、合肥两地做法,探索建立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及岗位薪酬体系,提高具有社会工作师资格的职称工资;在事业单位招考中,对符合条件的社区工作者给予加分,或设置只能由社区工作者报考的岗位,多措并举稳定人心、留住人才。(二)突出党建引领,增强社区治理“软实力”(1)完善“一核多元、共驻共建”机制。完善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城乡治理体系,按照《郑东新区“基层党建规范年”实施方案》,推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的建设,扩大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互联网、物业、楼栋等领域党建覆盖,形成横向渗透、纵向延伸、整体辐射的基层党组织网络。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机构及社会组织多方协调机制,动员驻区机关、企业、学校参与社区建设,推动多元协商与共治,实现组织共建、活动共联、资源共享。(2)发挥党员“头雁”作用。党组织要带领社区治理,必须发挥党员“神经元”的作用。要善于发现、凝聚爱社区、有公心、懂治理的本土人才队伍,通过树立“社区明星党员”等措施优先发挥退休老党员、热心党员作用,把群众的急事、难事反映至党组织,群策群议解决问题、满足需求,实现“党组织对群众有求必应,群众对党组织一呼百应”。(三)推进居民自治,激发社区治理“内驱力”(1)去行政化,让社区轻装上阵服务居民。在三地考察中,我们发现成都、厦门两地都将行政事务交由党群服务中心(或社区工作站)办理,社区居委会完全自治,专心做好群众服务工作。建议厘清街道和居委会的权责边界,实行社区服务准入制度,推进政居分离,探索党支部领导下的居委会去行政化改革,让基层党组织和自治组织有更多的人力、时间做好组织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逐步构建“基本服务政府兜底、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专业服务市场为主”的新格局。(2)以需求为导向,逐步引导居民参与自治。一是提高社区认同感。围绕居民需求做谋划,优先从美化改善居住环境,服务老人、儿童、困难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切入,解决一个至多个社区公共议题,把社区工作做到居民心坎上,提高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二是培养主人翁意识。借助端午、中秋、冬至等传统文化节日,开展亲民互动活动,营造社区大家庭氛围;甚至可参考厦门镇海社区将活动场所钥匙交由居民保管,邀请居民开展讲座、帮扶活动等,提高居民的参与度和归属感。三是创新激励机制。探索“时间银行”“爱心银行”等激励机制,居民参与社区服务采取积分制,积分可用来兑换礼品或抵扣社区有偿服务费用,通过物质或精神奖励激发更多居民参与治理,形成居民自我服务长效机制。(3)因地制宜,实现“一村一特色,一居一品牌”。目前东区新建回迁安置小区较多,还有商品房小区和个别老旧小区,建议根据实际情况因势利导、分类施策,突出文化引领,打造特色街区、特色楼栋。新建回迁安置小区硬件设施好、场地面积大,且居民间熟络、对公共事务关心,建议社区注重文明传承和文化延续,可通过举办民俗活动凝聚人心、留住乡愁,传播正能量、弘扬新风气;同时,可利用良好的基础设施引入先进管理理念,探索新型社区服务模式。商品房小区基础设施好、人员构成多元,但普遍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可利用优质设施、环境,积极联合物业开展公益活动、做好社区服务,培育新时代向上向善向美的社区精神。老旧小区基础设施相对陈旧、老年人多,可以通过老旧院落改造、背街小巷治理等措施改善人居环境,做好做优养老及公共服务。(四)探索社会共建,提高社区治理“造血”功能(1)引导设立社区发展基金。挖掘在地资源,通过共同购买、社区互动、辖区单位和社区居民捐赠、企业冠名等多种方式建立社区公益微基金,鼓励社区培育的社会组织开展低偿服务,将部分盈利捐赠给社区公益微基金。条件成熟的社区要探索设立社区基金会,支持社区内各种组织合作,动员辖区社会资源深度持续参与社区治理。政府加强引导,为社区发展基金的注册、规范化运行等提供支持,形成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公益生态价值链。(2)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是指经政府部门认定的,通过健全的组织系统和有效的服务支持,实现同类型、同性质、同领域社会组织的孵化培育、协调指导、合作发展、自治自律、集约服务的联合性社会组织。在政府购买服务方面,建议引进枢纽型社会组织,由枢纽型社会组织根据居民需求,孵化培育其他低偿服务项目,不仅部分收益可反哺于社区建设,还在满足居民生活服务需求等方面弥补政府福利空白。(3)发动社会力量参与。一是组建公益组织。发动辖区机关、企业、物业、民警、商家、学校等单位和志愿者共同成立公益组织,结合自身职业,定期到社区开展健康知识、法律知识、技能培训等免费讲座,承担社区部分公益活动。二是引导企业、志愿者开展公益、低偿服务。挖掘整合社会资源,通过提供免费场地,发动辖区服务行业定期开展半公益活动。完善社区志愿者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志愿者服务积分兑换制度和信用体系,激发志愿者(尤其是退休老党员、大学生、业主志愿者)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Z(作者单位:中共天水市麦积区委党校)作者简介:赵会娟,生于1982年,女,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党建。75Copyright?博看网www.bookan.com.cn.AllRightsReserved.

篇二: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激励共振:在职党员的社区治理参与

  作者:王佳璐,叶敏

  来源:《党政论坛》2020年第9期

  王佳璐

  叶

  敏

  [摘

  要]上海市青浦区盈浦街道三个社区的成功案例表明,在职党员的有效调动机理在于形成一种多重激励机制的共振效应,即执政党的政治性激励、社区和单位的组织性激励,以及在职党员自身的内生性激励。

  [关键词]在职党员;激励;社区治理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制的根本特点是党的领导和党建引领。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目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党建引领是政治领导权在基层治理体制中的体现,是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的基本途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优势。城市社区党建是社区治理走向优化完善的引领力量,“在社区治理主体缺位、组织化不足的背景下,党组织进场补位是维持社区秩序的保障”①,社区党建也是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组织群众、凝聚群众和服务群众的前沿。社区党建固然要发挥好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的作用,还要以一种区域化的思维将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党员纳入社区治理体系,特别是更好地发挥在职党员的社区治理参与作用。

  一、在职党员:一种重要社区治理资源

  如果以居住地和工作地点为划分标准,社区党建的辐射范围就不仅仅包括组织关系在社区的党员,还要涉及如何发挥好组织关系在外但居住和工作在社区的在职党员作用。一方面,在职党员的规模相当巨大。根据中组部发布的《2019年中国共产党党内统计公报》,截至2019年12月31日,中国共产党党员总数为9191.4万名;61岁及以上党员2657.7万名,占总数的28.9%;离退休人员1866.1万名,占20.3%。60岁以下党员有6533.7万名,占总数的71.1%;离退休之外的党员有7325.3万名,占总数的79.7%。在职党员可以理解为处于工作年龄段而组织关系不在社区的党员,考虑到组织关系在社区而又处于工作年龄段的党员数量有限,在职党员的规模相当巨大。另一方面,在职党员具有单位人、社区人和党员三重身份②,对社区党建来说,在职党员既是管理服务对象,又是社区治理资源。在职党员及其家庭是社区的重要构成。在职党员一般比较年轻,掌握各类专业知识和才艺,还有比较发达的社会关系网络,不仅自身能够发挥专长为社区建设出力,在职党员的社会关系网络也能够帮助党组织联系到更多人财物资源。

  社区党建脱离了在职党员是不容易搞好的,社区治理没有发挥在职党员作用也是不容易搞好的。社区党建用好了在职党员的积极作用,社区党组织团结社会的能力就会大为增强,社区治理也会多出更多的有效办法。正是考虑到在职党员潜在的重要作用,中央一直注重通过各类举措调动在职党员进入社区发挥作用,各个地方也在积极探索地方经验,其中最为重要的经验探索成果就是“双报到”制度。“双报到”制度是指驻区单位党组织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居住地的居民区党组织报到。“该项制度起源于上海,是2010年前后上海市为解决单位党员和社区党员分割管理,进而推进各项党建工作落地社区、弥补社区治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而建立起来的。”③2010年之后,“双报到”制度在上海得到了全面推行,并进而延伸出“双报告”“双服务”等系列制度,得到了中央的认可和推广。

  二、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难在何处

  在职党员的社区治理参与虽然能够增强社区治理能力,但是如何有效地调动社区在职党员的积极性却是一个不易破解的难题。

  首先,多数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主动性不足。“双报到”机制的出台和推广意味着,广大在职党员八小时内要在本单位坚守岗位,八小时之外要走进社区,服务群众,这无疑对在职党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高的期望。然而,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只是其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的第一步,在现实中,“很多在职党员虽然填写了相应的表格,但是实际上根本就没有到所在社区报到,更谈不上参加社区活动和建设”,“走过场”的形式化现象较为突出④。也有学者指出,“即使有的社区成立了在职党员理事会,实际上也是名不副实的多,真正发挥作用的少”⑤。究其原因,在职党员主观上服务社区意识淡薄、客观上也缺乏时间和精力。在职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在单位,虽然居住在社区,但社区党组织对于在职党员没有直接的隶属关系。正因如此,在职党员虽实现了到社区报到,但仍不重视在居住地发挥作用,仅以居民身份在社区生活,对社区工作不了解也不熟悉,参与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识薄弱,并没有实现从“单位人”向“社会人”的转变。客观上,在职党员工作繁忙,存在参与率不高、主动参与不足的情况。考虑到单位工作的固定性、强制性和日常性的特点以及城市生活压力普遍较大的现实环境,社区服务就呈现出了临时性、自发性的特征,这就意味着在职党员要在社区中活跃起来,就必须牺牲自己的业余时间。即便他们愿意做出牺牲,具体参与的时间又有着较大的不确定性,无疑增加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难度与阻力。

  其次,社区内部对在职党员的激励手段有限。激励作为一种推动、激发与强化人们行为的力量,在目标达成和人员管理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推动力。然而,作为在职党员服务对象的社区内部却缺乏相应的针对在职党员的激励手段,长此以往不利于形成良好的长效的互动模式。在职党员的党组织关系基本上都挂靠在工作单位,由单位党组织对其进行教育和管理,这种管理体制使得“党员在社区的表现,单位党组织不知道、社区管不着,党员的政治身份处于可公开可不公开状况”⑥。

  “双报到”制度在较大程度上缓解了这种“尴尬”,但由于缺少政策支撑与制度保障,社区和单位之间仍然处于脱节和无沟通状态,这就致使社区党组织层面并不具备管理这些在职党员的权限,在落实具体工作的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抓手,也就无法真正激活这些名册上的在职党员。若是以引入资源和货币的形式去调动他们,性价比显然远不及在社会上招聘临时性工作人员,且脱离了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初衷。对在职党员来说,如果参与社区治理这项任务本身不具备一定的强制性和有效的激励机制,那么就仅靠个人意愿和党性修养了,而毫无约束和缺乏有效激励机制的工作,容易形成“服务组织行政化、党员‘被志愿’”的困境⑦。如何创造和完善社区内部对在职党员的激励手段,挖掘在职党员进社区的内动力,目前来看还处于依靠基层社区各自探索的阶段,取得的成效尚不明显。

  第三,社区之外对在职党员的激励机制较为缺乏。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需调动各方面力量,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外部激励机制。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不仅仅是在职党员个人及社区党组织的事情,要认识到“在职党员社区报到以及参与社区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⑧,涉及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组织、街道党工委以及中央与地方制定的相关制度,等等。现阶段社区外部激励缺乏有效的机制支撑,这主要体现在:其一,针对在职党员进社区更多处于制度的倡议层面,政策支撑力度与制度建设有待完善。其二,单位党组织的正向激励与引导不足。有调查显示,“只有34.5%的单位在选任考察、评奖评优时会将在职党员是否进社区开展服务及其服务的效果纳入其中”⑨。由于单位党组织针对在职党员进社区事宜不负主体责任,部分单位党组织对在职党员进社区的督促和重视程度不够,认为在职党员在自愿的前提下按照相关规定到所在社区进行报名登记即可,至于调动在职党员积极性、提高配合社区治理程度等则是社区党组织的事情。因此,单位党组织比较缺乏针对在职党员进社区的激励机制及相应的管理、惩戒措

  施,既没有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刺激,也没有提高在职党员对于服务社区重要性上的认识。其三,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之间缺乏有效互动,在职党员在社区的表现于所在单位而言没有直接相关性和信息反馈,这也导致在职党员在思想上缺乏认同感,行动上也少了热情。外部激励手段的缺失加之内部激励手段极为有限,导致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激励机制不健全,无法形成一个完整有效的激励闭环。

  三、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盈浦经验

  盈浦街道地处上海市青浦区中心城区,辖区以原青浦镇老城区为主,下设28个社区居委会。截至2019年底,盈浦街道共有党员2709名,其中离退休党员1573名,占总数的58.1%。除了离退休党员之外,组织关系在盈浦街道的党员数量为1136名,但是考虑到许多实际生活在街道范围的党员的组织关系在街道之外,所以盈浦街道范围内的在职党员数量也相当可观。截至2018年10月,已有3120名在职党员到居住地党组织报到⑩。对此,一些社区居委会在实际工作中探索出了有效地激发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经验。特别是西部花苑社区、怡澜社区、绿舟社区三个社区,通过社区党建创新有效调动了在职党员的力量,使得社区的各项工作都走在街道的前列。

  一是依托“双报到”机制有效联系在职党员。怡澜社区居委会2013年成立,下辖2个商品房小区。近年来怡澜社区的各项工作都排在街道的前三名,但是社区一度也深受各类矛盾的困扰。怡澜社区的经验是充分激发社区在职党员的积极作用。首先,借力“双报到”机制掌握在职党员基础信息。2014年,怡澜社区借力“双报到”制度,掌握了社区在职党员的基础信息,摸排出153名在职党员。经过“双报到”的机制,怡澜社区党组织建立了在职党员名册及档案,摸清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居住信息、职业特长、服务意愿,并根据在职党员的职业特长、兴趣爱好和居民需求,依托在职党员活动站设定服务岗位或服务项目,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在职党员可以结合自身实际进行选岗参加活动。其次,建立在职党员微信群联系在职党员。2015年开始,怡澜社区建立在职党员微信群,现在微信群规模已有190人。在职党员微信群是线上沟通交流的重要平台,在职党员既是服务主体也是服务对象,在微信群中可以就社区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在探讨交流中增加熟悉度和对社区共同体的认识,社区党组织往往通过在职党员微信群及时了解在职党员动态、发布活动具体的时间和内容,并做到及时对在职党员参与活动的反馈,听取在职党员的建议。第三,成立在职党员议事团。在日常联系交往中,社区党组织挖掘了一些有威望、有能力、有热心的在职党员,核心成员有10人左右,多数是有治理经验的在职领导干部,还有一些是有专业知识的在职党员,社区在遇到大事、难事时一般会咨询在职党员议事团的意见和建议。除此之外,怡澜社区党组织还积极推动热心的在职党员成为社区各志愿服务团队核心成员,吸纳在职党员成为楼道党小组组长,等等。

  二是以“亮身份”和“菜单式服务”调动在职党员积极性。在设计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内容上一定要考虑到在职党员的可承受度,特别是要做到力所能及。绿舟社区成立于2005年,下辖3个商品房社区。绿舟社区的社区治理工作也常年排在盈浦街道前列,而其中的关键也在于社区党建搞得活,摸索出“1+2+X”的社区管理新模式,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充分发挥“网络骨干队伍”和“党员服务队伍”的引领作用,特别是有效发挥了在职党员的活力。在职党员“亮身份”机制是绿舟社区的有效探索。绿舟社区在完成在职党员排摸后及时推动在职党员亮明身份,在党员居住地张贴“党员家庭”的牌子,在绿舟社区居委会书记看来,这“既是荣誉也是鞭策”。绿舟社区另一个特色做法是给在职党员提供“菜单式服务”选择,精准对接在职党员的精力和专长为社区服务。绿舟社区在年初会上门要求在职党员填写《绿舟社区党员志愿服务社区登记表》,表中包含菜单式服务的各项内容,主要包括环境维护类、文明创建类、扶贫帮困类、治安维稳类、宣传教育类、文体娱乐类、建言献策类和自主服务类,等等。每位在职党员可以依据自身特长与偏好,选择认领多个项目。为了确保服务认领不流于形式,绿舟社区党组织要求各位在职党员在勾选服务项目的同时,在“备注”栏中标明服务该项目的具体情况、参与时间等,以便于社区统一调配。针对在社区管理、建设和为社区群众提供服务等方面

  有其他特长、资源的在职党员,留有自选项目,充分尊重了在职党员的自主意愿和选择权。如此一来,极大提高了在职党员参与社区的热情与实际参与率。

  三是以“星级党员”和“感谢信”建立正向反馈激励机制。为激励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怡澜社区、绿舟社区和西部花苑社区还实施“星级党员”评定和向在职党员所在党组织寄送“感谢信”。比如,怡澜社区每年11月在社区党支部互相评议和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根据在职党员的社区表现及积分多少评定党员星级,并对在星级党员评比中涌现出来的三星、四星、五星党员进行表彰和奖励。除此之外,社区巧借宣传栏中的党建专栏,建立在职党员荣誉榜,内刊载星级党员评比标准、评比内容,以及评比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事例,营造在职党员“深入社区、人人做公益”的浓厚氛围。西部花苑社区是2002年建立的社区,下辖2个商品房小区,社区内的在职党员资源也比较丰富,特别是有不少体制内在职党员。西部花苑社区的社区治理工作也走在盈浦街道的前列,关键要诀之一也在于充分调动了在职党员的活力。西部花苑社区依托“佐邻友里”党建平台,以党建为引领,发挥党员在所在单元内的作用,将其纳入为楼组的“后援团”,做到关心身边的“人”,管好自己的“楼”,参与社区的“事”。针对参与该项目的在职党员,西部花苑社区颁发胸卡作为身份识别,并将活动参与记录作为评优依据。此外,每年年初西部花苑社区党组织针对参与3次以上社区活动的积极分子,会向在职党员所在单位党支部寄送“感谢信”,每年多达上百份。感谢信的内容包含在职党员在社区具体的服务名称和类型、所获荣誉及突出贡献,表达对在职党员所在单位的感谢,并希望其继续支持、鼓励党员投身社区工作。

  四、激励共振: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逻辑

  盈浦街道三个社区之所以能够较为有效调动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背后隐藏着一种“激励共振”的作用机理,即执政党对在职党员的政治性激励、社区和单位对在职党员的组织性激励与在职党员自身的内生性激励三类激励机制之间的相互支撑作用。首先,执政党的政治性激励对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发挥着重要的引导性功能。《党章》规定:“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过程,既是对中国共产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原则的坚守和认同,也是党的纪律和规范要求对在职党员的号召和要求。执政党自上而下的政治号召和组织纪律构成对在职党员行为模式的一种宏观制度环境,产生一种参与社区治理服务身边群众的政治性激励。

  其次,社区党组织和单位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组织性激励可以理解为一种选择性激励机制,这种激励机制旨在对那些积极参与社区治理的在职党员予以选择性的回报。以上文为例,组织性激励是由社区和单位共同完成的双重激励。社区党组织对在职党员的选择性激励包括开放社区权力(党员议事团)、对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组织集体活动,以及评定“星级党员”,等等。通过写“感谢信”的方式,在职党员工作单位的激励资源被引入,从而形成一种社区与单位互补的双重组织性激励。当然,组织性激励很难离开政治性激励的制度环境,只有执政党在政治上高度重视在职党员服务社区,在职党员的工作单位和社区才有可能形成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也才有可能发挥相互借力的激励功能。

  第三,在职党员基于社区认同的内生性激励也很重要,因为在同质化的制度环境和组织环境下,并不是所有社区都能够充分地调动在职党员的积极性。盈浦街道三个社区之所以比较有效地调动社区的在职党员,在一定程度上与社区属性有较大的关联。三个社区都属于区域内中高端商品房社区,社区有丰富的体制内党员资源,同时拥有较高的自住率。在职党员参与社区并不是为了物质利益,而且希望社区变得更好。在职党员的内生性激励是一种社区自发的力量,但是往往并不会自动涌现和发挥作用。内生性激励也面临着被“搭便车”挫败的威胁,而且往往还会面对“师出无名”的困境。而执政党的政治性激励和社区的组织性激励正好是破解“搭

  便车”困境和“师出无名”的制度渠道,正是执政党的政治号召和社区的组织性安排,让一些热心的在职党员在社区获得释放正能量的舞台。

  注释:

  ①吴晓林:《党如何链接社会:城市社区党建的主体补位与社会建构》,《学术月刊》2020年第5期。

  ②陈媛媛:《有效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作用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35期。

  ③张振洋:《“双报到”制度:强化党建核心作用》,《中国社会科学报》2020年6月17日,第6版。

  ④杨艳:《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学习月刊》2008年第20期。

  ⑤张恺诚:《党的社会工作与在职党员在居住地发挥作用》,《上海党史与党建》2011年第1期。

  ⑥瞿琴娟、何明锐、廖金碧:《发挥在职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党政论坛》1997年第6期。

  ⑦李严昌:《基层治理中的党员志愿服务制度化:意义、困境与路径》,《理论导刊》2019年第3期。

  ⑧李晓壮、李津蓉:《新时代加强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几点建议》,《中国民政》2019第9期。

  ⑨张廷广:《在职党员进社区服务群众是真道理》,《红旗文稿》2017第2期。

  ⑩《盈浦街道攻坚克难,让老城厢焕发新魅力》,2018年11月6日,https://www.sohu.com/a/273673422_205643.

  (作者单位:华东理工大学)

  (责任编辑

  王玉)

篇三: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MD东中部经验丨本文系安徽省党校系统2018年度重点课题《社区多元共治中的党建引领作用研究》(编号:QS2018074)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实践与思考张蓓蓓(中共肥东县委党校?安徽肥东?231600)【摘?要】?本文阐述了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必要性和内涵,介绍了肥东县社区的实践经验,提出了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几点措施。要树立“党务服务业务”的党建新理念;实现社区党建逐渐由“组织引领”向“功能引领”的转变;实现“单位制党建”向“社区党建”的转变。【关键词】?社区治理;多元共治;党建引领;经验启示[1]“社区是党委和政府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神经末稍”。加强和创新社区治理,是群众安居乐业、基层和谐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实到城乡社区。社区服务和管理能力强了,社会治理的基础就实了。”[2]新时代,如何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统筹推进社区多元主体共治,对于完善十九大提出的“党委领导、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依法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当前基层党建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肥东县镇西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有效解决了新型社区治理过程中面临的一系列难题,找到了新形势下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突破口,探索了一条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新路径。一、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必要性社区治理是国家治理中最基础的一个组成部门,既是巩固基层执政基础和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克服体制转型阵痛的客观要求,更是激发社会组织活力的现实需要。镇西社区创新“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模式,对于有效提升社区治理科学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一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内在要求。众所周知,“政党的基本政治功能是连接国家与社会的桥梁与纽带,其执政的基础在社会,一个脱离社会的政党是没有生命力的。”[3]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是连接国与家的生活共同体,是中国社会的最基本单元,是群众集居之地。在今天城镇化背景下的新型社区,存在着多元的社会主体,他们既是党执政基础的重要平台,也是社区发展的重要支撑点。因此,要构建社区多元共治的基层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多方合力,以此来巩固和发展党的执政基础。二是破解社区治理困境的现实要求。新时代下社区治理也面临着多种的难题,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党组织能力的弱化。一些农村社区党组织行政化倾向较为严重,自治能力不足,居民直接参与到社区具体管理的空间不大,易造成群众认为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影响其对党委政府的信任度。此外大量精英能人涌入城市,导致社区治理缺乏年轻能干事的人,治理能力明显不足。其次是社会组织活力不足。在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模式下,社会组织的发展较为迅速,并且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基层社会组织的发展中还存在诸多问题,有的内部管理水平低下,缺乏有力的领导;有的组织影响力弱,工作处于停滞不前状态等等。为此,社区党组织必须发挥其战斗堡垒作用,加强社会组织的培育和引导,通过强有力的党建引领,及时发现基层社区治理中的一些新情况、新问题,促进多方明确权责、规范自律、依法自治、发挥作用,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提高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确保社会组织沿着正确的方向健康发展,释放正能量。二、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科学内涵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是指在社区治理中,强化党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通过搭建治理平台,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形成呼应群众诉求的治理导向,推动利益相关的多元主体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对公共事务进行有效治理。通过对全省各地多个社区建设的调研和分析,认为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科学内核,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1、政治引领是核心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理所当然“党建引领的核心内容是政治引领,目标是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具化为思想引导、价值引领和行动引领”。[4]当前,社区党组织必须发挥自身政治功能,加强政治引领,否则社区各类主体在治理过程中就会迷失方向。政治引领,说到底就是方向引领、根本引领。就在在政治上保证、思想上引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将党建工作化无形于有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带动更多居民参加到社区管理事务中来,实现多元参与。2、项目引领是基础党建项目是党建引领的主要抓手和载体,是党建引领多元共治最生动、最广泛、最直接的体现。一是通过党建项目确立目标导向。社区党组织要把上级党组织发布设置的党建项目与社区自治项目有机结合,通过发挥内生资源征集项目做各种公益活动,以此减轻基层负担,体现党建的政治方向引领作用。二是通过党建项目树立党建品牌。社区在社会治理中,要通过党建项目的引领示范,积极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党建品牌项目,如合肥市滨湖世纪社区开展的党建引领楼组自治,通过开展各类楼组服务,培养居民和增强居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体现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共治的示范引领。3、服务引领是根本在社区治理中,服务引领的核心要义就是寓领导于服务之中,要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方向、服务社会作为关键、服务群众作为根本,不断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做到在方向上提供引领服务、在议题产生中提供协商平台服务、在问题解决中提供资源支撑服务,使社区党组织成为服务型的党组织,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三、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实践与探索近年来,肥东县镇西社区探索党建引领多元共治的工作模式,积极引领社区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形成党委领导、居委自治、多元参与、资源共享、和谐有序的社区治理新格局。1、创建社区“大工委”平台,织密党组织网络社区党委,根据属地管理的原则,为理顺社区各类党组织隶属关系,打破社区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传统基层党48新西部NEWWEST2019年03月下旬刊

  D丨东中部经验M建垂直领导体制,成立社区党工委。社区党工委根据县委组织部关于驻社区党员要到社区报到制度,将驻区所有党员网格化,每个网格都设立党支部,网格内的楼栋、街巷、院落设立党小组,所有党员划归到每个网格中。每个党小组在每栋楼设立一户党员中心户,亮明身份,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这样使党的组织触角延伸到社区的各个角落,初步形成了“上下联动、横向互动、纵横贯通”的组织领导体制,由此带来对组织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充分利用成为社区党建工作的一大显著特色。2、引领多元组织共商,激活社区联建活力社区党、工委,发挥党组织的引擎功能,在协同多方联动治理中起引领作用。社区成立了联建工作领导组,每月召开一次会议,商讨当月社区党建、居民利益、公益事业、社区治安、文明创建等重大事项,用最快的速度解决老百姓身边的大事、急事、难事,引导社区各方力量对社区重大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逐步形成民主提事、民主议事和民主决事的良好氛围,基层共治功能得到有效激活,实现事先多沟通、遇事多协商、难事共解决,把社区诸多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特别是社区联建领导组还同社区物业公司、业委会等各类社会组织签订联建工作协议,协同解决社区的环境整治、绿化、治安等社会问题,共治效果得到了很好的体现。3、创新服务载体,提升居民幸福感社区党委在打造服务型党组织中,把创新服务载体作为着力点。首先是优化社区行政服务。建立社区综合服务大厅,将社区党务、政务等相关事项进行集中办理,推行“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打造全方位、全天候、零距离的行政服务模式,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其次是优化志愿服务。社区党委将党政、市场、社会三类资源进行整合,组建以劳务奉献、智力服务、应急援助三大类型的红帽党员志愿服务队伍,并收纳“五老”队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社会组织参与志愿服务,提升志愿服务质量。在志愿服务管理上,推行志愿服务“积分奖励”制度,极大地激活了共治活力。在活动开展方面,创新一个特色平台“聚”民,由社区红帽党员志愿者为居民每周免费放一场电影,并利用中场间隙进行好人好事宣讲及安全、健康等知识有奖问答;利用社区活动中心,每月为居民举办一场庐剧专场,传承地方戏曲文化和开展一次困难居民走访活动等。4、建立多元平台,拓宽共治渠道一是设立社区居民议事会,引导社区各方力量按照规范程序,对社区事务进行科学评判、民主决策,激活社区多元主体参政议政的热情。二是设立“阳光村务”维权监督平台,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镇西社区建立“阳光村务”维权监督网站,开设了“社区概况”、“党务公开”、“居务公开”等栏目。网站上把两委的承诺、分工以及对社区的党务、居务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进行公开公示,随时随地接受社区党员、群众的监督。此项工作,为合肥市推进“阳光村务”工作打下了基础,积累了经验。三是设立社区矛盾调处平台,把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社区建立调解委员会,组成人员由社区党委成员、居委会成员、社区矫正员、党员志愿者等组成,调动专业力量参与社区矛盾调处。调委会建立完善的工作机制,定期分类梳理研判各类民事纠纷、突发事件,以此提升效果。四是创新协调机制,引领多元共治。社区在治理中,创新建立由社区党组织牵头,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建单党组织参加的党建理事会,有效整合辖社区单位、共建单位各类资源,通过人员联动、活动联办、资源联享等方式,为社区居民提供便捷服务。例如在镇西社区的汇景小区,居民有假期为孩子们提供补课的服务要求,但汇景小区物业公司只有场地资源,但无人才资源教师。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党委发挥党建理事会的作用,协调共建单位学校党组织,由他们派出党员志愿教师,实现物业公司场地资源和人才资源的有机结合,最终满足了居民的这一发展性要求。四、以党建引领社区多元共治的几点思考1、树立“党务服务业务”的党建新理念在多元主体参与治理的新型社区,党建引领关键在于强化党的领导,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民间组织党建工作是拓展执政空间和整合执政资源的现实取向,也是民间组织健康有效发展的助推器与润滑剂”。[5]只有形成多方共治的治理格局,才能实现社区的和谐稳定。共治,即共同参与社会治理,是社区治理的内核。多元共治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激发公众参与,在民主协商的良性互动中寻求共识的过程”。[6]社区党组织能够为社会组织等多元治理主体的业务发展提供必要的组织资源。同时,“党务服务于业务”就是将党建嵌入到社会多元共治的业务及其过程中,使相关要素都能够聚焦于社会治理的需要,避免出现耗散效应。社区党委在社区治理中,通过建立党建理事会、居民议事会、商圈共治理事会等创新载体,整合社区资源和力量,引领各方主体共同商议社区重大活动和事项,调动了各类社会组织共治的积极性,形成了党建共商、服务共做、难题共解、文明共创的社会氛围。2、实现社区党建逐渐由“组织引领”向“功能引领”的转变“组织引领”的有效性毋庸置疑,但是从社会治理善治的目标来看,基层党建的组织引领作用并不是最佳的。功能引领则强调动态的过程党建,替换组织引领中的静态党建做法,具体说,党对社会的领导必须放弃权力依赖,尽量通过整合性引领、人才引领等功能引领这一非权力手段来实现。社区党委只有尽量的少使用行政化手段,更多地通过多方面的功能引领,比如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把凝聚在党组织内部和周边的社会组织的人力、物力等多种资源来为社区居民服务,不仅能有效的增强党群之间的感情,更能营造出互帮互助、充满活力的社区治理新格局。3、实现“单位制党建”向“社区党建”的转变通过睦邻党建,有效整合各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开展驻区单位党组织党员到社区报到,利用社区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服务,以社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社区在服务民生上,一方面以提升区域化党建服务为工作重点,将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长效化。从组织机制创新来看,拓展党员服务方式,健全多种类型的党员义工服务体系,大力实现“结对帮扶服务”,让每一个党员骨干发挥自身力量来全力解决居民“难、急、愁”的问题,使党组织服务水平呈现全方位、精细化和多元化。同时,应注重引领各类社会精英、乡贤和社会组织广泛参与社区治理,使服务的形式和内容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实现居民共建共享发展成果。【参考文献】[1]?习近平.2018年11月6日至7日在上海考察时的讲话.[2]?习近平.2014年3月5日在参加全国两会上海代表团审议时的讲话.[3]?徐振光.党建引领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共治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7.3.[4]?聂苗.社区治理新格局中“党建引领”的内涵与路径分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7.4.[5]?康晓强.民间组织党建工作的双重(下转第63页)新西部NEWWEST2019年03月下旬刊4J丨经营管理M工作理念,体现创新精神和“赛马”精神的,具有江西烟草商业鲜明特征、为大家共同认可的文化体系,并内化于干部员工的心里,外化为干部员工的实际行动。抓实党建工作,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建立健全基层组织,真正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的坚强堡垒作用。围绕这一总体要求,本调研报告认为,实现“文化、党建正规化”要抓好以下工作,概括为“四个一”。1、遵循一套党建工作标准体系2017年12月30日,国家标准委党组会议正式审议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机关全面从严治党标准体系》(中国标准化出版社)。该标准体系共包括45个标准,包含三大板块。一是党员干部应知应会、必学必做的基本要求。比如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践行“四个意识”、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等内容。二是党组织的基本规范。5个主体各自的工作职责、工作事项、工作程序以及常用的文书表格。比如,党费怎样收,党支部会议怎样开,党员组织关系转移和接受应该怎么做,发展党员有哪些程序,等等。三是工会工作。如工会怎么样开展工作,慰问、救助、补助职工该怎么样实施,等等。总的来说,这套体系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工具书、是教育培训党员的教科书,是党组织、党员干部落实“两个责任”的指南书。2、做好一个文化、党建的年度规划一是要明确各主体的职责。明确党组、各基层党支部,特别是党组书记、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的责任目标和具体任务,明确所有党员需要做什么事,要履行什么职责,要怎么执行。二是要明确年度工作重点。工作重点必须紧跟中央和上级的要求,把工作重心、主要基调明确下来。工作重点还必须具有一定前瞻性,预见未来一年党建工作的发展趋势,让党务干部和党员都做好准备。工作要包括对政治方向、学习教育、组织建设、作风建设、教育管理、文化建设、考核督导等方面的内容,明确工作开展的目标、要求和形式,对全年党的建设工作提供规划性指导。三是要抓好责任制落实的考核。要制定好对党组成员、支部书记、党务干部以及每个党员的考核和日常管理。特别是对支部的考核要提前下发,使支部从年初就可以开始根据重点进行落实和准备,对支部和党员的考核要尽可能量化,不能量化的指标尽量采取民主评议的方式确定,把对支部和对党员的要求具体化,支部和党员对照考核的要求履行好党员责任和义务。对党员实行积分制管理,按照“四讲四有”合格党员的标准要求,把积分类别分为四类:政治信念积分、规矩纪律积分、道德品行积分、发挥作用积分,实行百分制考核,每季度对党员评价一次,对优秀党员进行宣传,对落后党员进行引导。对文化建设的考核要突出品牌形象的树立、职工的认同、客户和消费者的认可等方面,对文化建设的可视化部分采取量化考(上接第49页)核,对职工的认同、客户和消费者认可等方面非可视化部分,可采取满意度测评、民主评价等方式进行。3、打造一个形象统一的文化品牌从成熟现代企业的企业文化构建和推广的实践来看,形成行业统一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有助于企业员工、社会公众对行业企业文化的认同,有助于降低企业文化推广的成本,有助于集中力量形成一个市场价值强大的行业统一文化品牌。目前,“两个至上”或者“两个维护”的行业价值观已经成为行业共识,可以在这个基础上,结合省级商业企业自身的特点,确定一套以省级烟草商业为单位的统一的企业文化标准。以江西烟草为例,围绕优秀商业企业的构建要求,围绕“系责于心、履责于行”、“四个一”工作理念等行业内形成一致的文化符号,构建一套江西烟草商业企业文化体系。根据服务于打造优秀商业企业的长远目标,设立共同愿景、文化理念;根据服务于工业企业的品牌培育目标、服务于客户的赢利最大化目标、服务于市场秩序的专卖监管目标、服务于内部管理的精益管理目标等等,设立与专卖、营销、物流、基础管理等相关的服务品牌和文化理念。这些统一的文化标识,要出现在江西烟草的每个市局(公司)、每个基层县区局(分公司)、每个网格工作站、每个烟基站、每个现代零售终端,体现在每个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服务标准中,形成全省统一的文化形象,通过企业内部持续宣传和企业外部市场化推广,逐步形成市场影响力,增强企业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4、开发一个管理党员的信息平台党员责任和义务的落实,要通过打造信息平台,让党员每天的活动都可以在信息平台中得以记录和交流,方便对党员的监督考核。信息平台应该区分不同职务的党员,如县处级干部党员、支部书记和支委、非县级干部党员等,根据不同类型党员的不同职责,设置各类日志上报的项目。如平台应该包括接受学习教育、撰写心得体会的记录;包括党员参加支部会议、参加党员互相评议、参加组织生活会、参加文化活动等方面的记录;包括党员日常工作任务完成、参与社会服务、参与扶贫攻坚、加班工作、参赛获奖、发挥作用等方面的记录等等,涵盖党员活动的方方面面,每个党员可通过平台实时上传工作照片、参与学习照片、服务群众照片等,通过平台进行交流互动,每个月或每个季度可以在平台上进行打分、评比,对表现突出的党员进行宣传,实现党员管理的信息化。【作者简介】陈?颖(1972—)女,黑龙江嫩江人,本科学历,政工师,江西萍乡市烟草专卖局纪检组长.发展路径[J].党政论坛,2008.4.[6]?张文.“多元共治”的社区治理模式[J].学习时报,2014.9.【作者简介】张蓓蓓(1985—)女,汉族,安徽肥东人,研究生学历,讲师,研究方向:社会学、法学,任安徽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理事.新西部NEWWEST2019年03月下旬刊63

篇四: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有效发挥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作用研究

  作者:陈媛媛

  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9年第35期

  摘;;要:在单位制解体,社区成为整合城市居民基本单元的背景下,社区所承载的治理压力不断加大,需要充分挖掘在职党员资源促进社区发展。在职党员拥有单位人、社区人和党员三重身份,其参与社区治理是发挥党员先进性,充分挖掘社区内部党建资源,缓解社区治理压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的应有之义。但在职党员、社区和单位党组织等主体的认识缺陷、社区活动安排的不合理以及必要管理制度的缺位,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在职党员参与作用的发挥。因此,实现在职党员常态长效参与社区治理,需强化各方主体意识、创新社区活动以及完善相关制度。

  关键词:在职党员;社区治理;必要性;困境;对策

  中图分类号:D2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9)35-0182-02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我国“单位制为主,街居制为辅”的基层社会管理体制逐步消解,社区成为整合城市居民的重要组织单元。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指出,要“坚持以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关键、政府治理为主导、居民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为动力,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体制……”由此可见,完善社区治理体制的关键在于整合利用基层党建资源。在职党员是居住地在社区,但其党组织关系在工作单位党组织的党员,具有“单位人”、“社区人”和党员三重身份特征,是社区内部可利用与待发掘的重要党建资源。

  一、在职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必要性

  (一)保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现代国家建设和社会构建不断要求党的建设与之相适应。一方面,“中国不论是社会,还是国家都是以中国共产党为核心来组织和运作的。这个结构决定了党的作为直接决定着国家作为和社会作为。”[1]另一方面,社会的变化也需要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巩固执政基础,加强自身先进性建设。党的执政基础和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在于密切党和人民的关系,而党员的崇高性和模范性是体现党的先进性的重要标志之一,培育党员崇高性和模范性以及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途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2]。换言之,党员先进模范作用的发挥体现了党的先进性程度,而党的先进性程度又直接决定了社区治理水平和基层社会的整合程度。因此,在职党员不仅要在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要回归并融入社区,提升对群众的动员力、服务面和关怀度,提升群众对党的认可度和追随意愿,从而强化党对群众的整合力,实现社会建设。

篇五: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基层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作用相关

  摘

  要:城市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起着利益协调、价值引导、政治领导等重大作用,对社区共治和自治效果具有深远影响,其工作开展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影响着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本文概述了城市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城市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突出问题,探讨了城市社区治理中加强基层党组织作用的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社区治理;多元主体;;作用;自治

  社区治理中的基层党组织工作是党服务群众、领导基层治理、贯彻落实方针政策的重要阵地,现如今,我国社会处于结构转型的重要时期,城市化建设不断加快,传统单一的基层党组织和社区治理工作理念、模式与新形势不符,面临着改革创新的重重挑战。那么,如何充分发挥出基层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呢?这是摆在我国城市社区建设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1.

  城市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的重要作用

  1.

  引领社区共治和自治全面发展

  城市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工作具有政治引领功能,有助于社区在正确的政治引领下向着健康、规范方向快速发展,为社区公共秩序的建设与维护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提供必要的前提,基层党组织对社区共治和自治的引领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通过基层党组织工作保证城市基层社区及时了解并贯彻执行上级党组织、党中央制定的各项决策部署,始终保持社区治理的发展与国家治理处于高度一致状态。

  其次,基层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后,能够动态监督和管理城市社区内存在的各个治理主体(社区居民、社会组织、政府等),在依法依规的健康轨道上推动社区治理活动有序、平稳的开展。

  最后,当城市社区遇到突发情况或重大事件时,基层党组织工作能够避免社区居民和党员干部出现政治立场动摇的情况,引领群众与党员干部共同维护和遵循社区全局利益。

  1.

  有助于实现社区治理目标

  城市社区的现代化治理想要实现预期目标,就要构建起多元主体协同参与共同治理的模式,创设良好、积极的治理环境,消除悬浮化治理的情况,基层党组织在此过程中具有社会协会功能,及时发现并协调社区内不同组织、单位存在的利益矛盾,稳定社区整个的治理网络,对社区居民与社区组织、单位出现的冲突进行合理协调,运用基层党组织的督促作用,促使社区治理的多元参与主体更好的履行自身社会责任,同时给予社区内区更多基本权益方面的维护,强化社区居民心中基层组织、基层单位的公信力1]。此外,社区内居民之间发生纠纷时,基层党组织工作具有排查和化解的功能,支持并引领社区居民运用正确的自治方法融入社区日常治理工作中,形成“善治”的社区治理体系,更好的实现社区治理目标。

  1.

  引导社区治理文化建设

  实践表明,共通的文化认同在社区治理中可以凝聚居民积极自治的基本共识,基层党组织工作对社区治理文化建设具有引导功能,其积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基层党组织的思政工作能够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形成现代市民的正确意识,提升社区居民法治素养与公民责任心,培育居民互相帮助的社会责任习惯,促进居民自我管理水平和能力不断提高。

  [

  其次,基层党组织在社区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与其适应的社区文化生活,强化社区居民道德水平和思想觉悟能力。

  最后,基层党组织在社区中引导居民重视并传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尊重外来文化与本土文化的差异,共建社区自治新公约,切实减少社区治理中居民参与产生的成本费用。

  1.

  拉近党与人民群众距离

  对于党组织而言,社区治理在基层党组织的参与和引领下,能够强化党在人民群众内部的执政威望,采取使用的社区现代化治理理念与手段方法,在实践中缩短人民人群与党组织的关系。

  对于人民群众而言,通过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全面铺开的各项工作,可以立体化、多渠道认识中国共产党,深入掌握党的政策与国家现行战略方针,改变对党的浅显认知状态,祖东关注党的事业动态,在与基层党组织共同参与社区治理过程中,实现人民群众和党心声互通、信息共享的效果,进而潜移默化形成人民群众与党之间的亲密关系。

  1.

  城市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面临的突出问题

  最近几年,虽然基层党组织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作用愈加突出,获取了显著成效,但是其实际开展过程还面临着以下几方面突出问题,严重影响和限制了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的发挥,不利于提升社区治理效率和水平。

  1.

  基层党建理念革新较慢

  基层党组织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实践者,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将党建融入社区治理时,没有及时革新党建工作理念,其思想观念受资源权利约束、国家诉求

  变化、社会制度急剧变革等诸多因素影响,难以顺应新时期的需求转换理念,容易发生偏紧、偏松的党建建设倾向2]。

  例如,有的基层党组织人员在社区开展党建活动时,存在着严重的权威主义和管控思维,力图全面控制社区秩序,不够重视居民群众向基层党组织的诉求与表达意见,盲目提高社区中党组织的掌控力,没有发挥出下情上传的功能,只是向社区单向渗透国家权力,对社区自主发展和社区自治产生了挤压作用,久而久之,社区治理的民主化发展与基层党建权威形成了对立面,难以实现基层党组织现代化与社会化功能的过渡转型。

  1.

  领导方式较为传统单一

  现如今,我国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相较于过去发生极大改变,整体上处于持续下移趋势,加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切实改变了城市社区治理结构。基层党组织、居民委员会、街道、职业职能部门共同构建起社区治理的多元化主体,指定部门社区事务的政策3]。多元主体的出现后,传统单一的基层党组织领导方式不再适用,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此外,一些社会组织在治理工作中有了直接参与的途径,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路径将社区治理外包职能承接下来,这就意味着社区治理和现代化建设中社会组织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一旦基层党组织沿用单一传统的领导方式,势必难以应对社会组织的影响3]。

  [[[[4]。

  结束语:

  总之,社区治理中基层党组织的作用不容忽视,现阶段,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获取了一定成效,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新时期的社区治理过程中,要多措并举通过基层党组织聚力赋能,凸显基层党组织的职责作用,形成党组织引领下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社区治理的科学格局,强化社区建设合力,一起为居民建设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徐选国,吴佳峻,杨威威.有组织的合作行动何以可能?——上海梅村党建激活社区治理实践的案例研究[J].公共行政评论,2021,14(1):23-45.

  [2]颜德如,张树吉.基层党组织统筹社区应急治理的组织化整合路径[J].探索,2021(1):125-138.

  [3]张沛.基层党组织引领社区治理创新的实践与思考

  ——以河南省洛阳市为例[J].领导科学论坛,2021(9):41-46.

  [4]韩冬雪,胡晓迪.社区治理中的小区党组织:运作机理与治理效能

  ——基于党、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J].行政论坛,2020,27(3):11-18.

篇六: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党员注册志愿者项目NGO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理论与方式探讨

  党员注册志愿者项目NGO在社区治理中的角色:理论与方式探讨

  的依赖于非专业人士,这势必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效果。第四,管理以及服务的狭隘性。尽管非政府组织本着志愿的宗旨结合起来,但也难免具有一定的狭隘性。现实中,不少非政府组织雷同

  利益集团,他们在管理中往往只是为特定的人群负责。由于党员NGO组织在党员组建的基础上建立,广泛吸纳其他社会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地避免了一些弊端。

  二、党员NGO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特点探讨

  转移的趋势。党员NGO在以

  小政府、大社会

  为目标的职能转变过程中,将承担或转载更多的社区服务、社区管理职能。管理学家萨拉蒙把此称为

  局多元化的结果,它体现了

  自由

  和

  多元化

  价值,它所追求的也正是特定群体利益要求的满足。计划经济下的政府对一切大包大揽,社会供给单一化、平均化,过去政府管不了、管不好、不该管的许多事情现在可以交给社区来管理,交给NGO来管理。社会多元化、需求多元化、管理多元化、服务多元化,NGO因此日益凸显它的重要性。

  三、党员NGO在社区治理中的发展途径

  在我国,非政府组织仍处在发展初期,但是,他们相当成功地赢得了一定的环境。我国的社区治理需要NGO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要加快党员NGO在社区中的发展。

  拓展社区功能,整合社区资源,完善社区治理,更好地满足社区公民日益多元化的需要。

  是,当前对NGO的认识不到位限制了其在社区中的发展,作为新生事物的党员NGO组织在社区治理中还面临诸多现实困境。随着政府改革和市场经济的推进,NGO越来越成为解决社区问题时必不可少的组织机制。

  附送:党员活动中心户先进事迹材料

  党员活动中心户先进事迹材料

  ××*是罗斯村党支部腊者村党小组组长,活动中心户,腊者村组长。作为党小组活动的中心户,他充分发挥中心户的作用,积极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及农村实用技术等。促进了本村党员群众政策理论水平和科技致富能力的提高。

  一滤布、勤奋学习的领头人

  他平时不但注重加强学习,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

  做起,用实际行动诠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还注重组织本党小组党员学习有关党的方针、政策,收看时事政治、富民强村、实用技术、等内容的电教专题片等。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作为农村基层的一名普通党员,作为活动中心户,他既抓好自身学习,率先垂范,又紧密结合本村工作实际,根据村支部关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具体安排,抓好组织工作,积极组织本党小组党员参加学习教育活动,活动参与率达100%。

  二、致富兴村的引路人

  他积极宣传农村实用科技,积极带头推广新品种,农

  技部门引进“美国绿宝石”青笋瓜、菜豆、番茄等品种时,老百姓不相信,不愿意种,他毫不犹疑带头试种,现在此项产业已成为全村人民的“衣食父母”,平均亩产值1500元,亩均纯收入800—1000元,每年可为种植户创收201X余元,农民得到了实惠,尝到了甜头。农副产品及蔬菜已远销外县至师宗、沪西、陆良、曲靖、呈贡、昆明、外省至贵州兴义、广西西林等地,大大提高了经济效益,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

  三、公益事业的热心人

  注重教育事业的发展工业滤布,村小多年成危房,在改造工程时,由于资金不够,他就带头搬运砖块,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在创建平安村社时,他又积极带领护村队员每天坚持护村巡逻,不断强化人防建设,不断完善治安防控体系,有效地维护了本村的社会治安的稳定。

  四、联系群体的贴心人

  作为活动中心户,他将上级党委的政策宣传给群众,群众通过他将问题和意见带给党委,他成了党委和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腊者生态村开发时,他在宣传规划开发精神时,有群众对规划的厕所位置提出了自己的意见,他立即向乡党委政府反映,引起上级重视,生态厕所的建设位置放在了停车场,方便了到腊者旅游的游客。

  《党员活动中心户先进事迹材料》

篇七: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工作机制分析

  摘要:社区党建工作不仅可以有效整合社区资源,让党在基层社区发挥巩固执政的目的,而且具有整合党的自身建设作用,通过社区党建工作凝聚党员和群众,从而实现党对社会领导。因此,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过程中,必须通过不断增强社区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以多元互动促进共同参与,以共同参与促进社区治理,推动建立具有中国特色多元合作共治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关键词:党的建设;社区治理;多元主体;协同共治;融合

  社区治理是社会治理的基础环节,也是国家治理的基础性工程。“治理和管理一字之差,体现的是系统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综合施策。”近年来,福建省厦门市注重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核心引领作用,以社区居民的需求和满意度作为服务型党组织的检验标准,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有效载体、活动方式、资源支撑和实现途径,引导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群众自我管理,已初步构建起“以社区党建为引领、以发动群众共同参与为核心、以完整社区建设为平台”的社区治理基本框架,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提升居民幸福指数和群众满意度,为探索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之间的协同模式积累了宝贵经验。

  1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背景与动因

  近年来,在社区治理体系不断完善过程中,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盲区和漏洞日渐显现,主要表现在社区党组织在社区治理工作上领导核心地位不够凸显,居民需求的多元化与社区社会组织服务体制尚未理顺,社区自治功能弱化、居民认同感不强、参与度不高等老问题不同程度出现,同时,社区居委会权责、社区物业监管、业委会成立与换届、业委会有效运行、小区公共经费使用等新问题亟待解决。

  (一)社区治理主体职责不清,政府与社会边界模糊、社区服务碎片化特点明显,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回应性、协同性不足

  当前,随着单位制管理向社区制管理转变,社区工作中已日渐明显地分离出相对独立的行政性事务和自治性公共事务。一旦社区居民与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出现争议问题,个体化的社区居民难于对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形成有效的监督,往往求助于社区居委会来解决问题,由于社区居委会对对业主委员会及物业公司只有指导和协调的责任,没有监督和管理的权限,面对着难于监督的物业公司和不作为的业主委员会,社区居委会往往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左右为难、疲于奔命。上述情况既反映出社区协商治理结构的利益相关性特征和主体多元性特点,同时也折射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回应性、协同性不足的漏洞和弊端,亟待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会管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二)社区功能混杂、居委会角色冲突,管理方式行政化特征明显,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灵活性、有效性不足

  当前,随着单位制管理向社区制管理转变,社区工作中已日渐明显地分离出相对独立的行政性事务和自治性公共事务。伴随政府各部门“工作向社区延伸”,本该由政府部门或社区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如公共卫生、社会治安、优抚救济、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等交由社区全力承担,并要接受相关政府部门检查和考核。在社区管理主体单一的情况下,社区党委和居委会日渐呈现“职能多元化”和“任务多样化”特征,承担着“党和政府在社区的代言者”“党和政府与社区的连接者”“基层群众自治的组织者”“居民利益代言人”“部分社区事务的实际决策者”“大部

  分社区事务的实际执行者”“社区矛盾纠纷的协调者”和“政府公共服务及行政性事务的承担者”等多种职能和责任。

  (三)社区治理参与主体之间互动不足,缺乏有效沟通,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互动性、实效性不足

  社区协商共治的是一个多元参与主体互动协商的过程,通过协商合作、协同互动、协作共建等来建立对共同目标的认同,进而依靠社区居民认同来采取共同行动,联合起来对社区公共事务进行治理。长期以来,社区党建工作往往按照自上而下的原则“单向”开展,社区党组织往往将自己定位为“管理者”,党建工作主要参照上级要求,缺乏自下而上的有效反馈,导致党建工作相对“封闭”在党组织内部,开展活动考虑党员、群众实际需求不够,对党员群众缺乏吸引力、影响力,与驻区单位党组织缺乏沟通和联系,主导作用发挥不充分,驻区单位参与不积极等情况,难以形成双向互动、开放兼容的基层党建新格局。

  2社区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探索与实践

  (一)推动条块融合,组建社区大党委

  原有的基层治理模式中,社区工作更多依靠“条”上的行政力量推动,“块”的力量整合和运用较少。如何发挥社区党建工作的政治核心作用,如何主动回应社会格局变迁带来多元主体诉求多样的要求,如何发动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群体积极加入基层治理行列,如何破解传统社区党建工作难以适应基层治理形态变化等问题,社区党委始终坚信辖区内的多元主体力量,既是社区治理结构中的服务对象,同时也是参与主体并且拥有诸多的资源和优势,社区党建工作的关键是通过社区党组织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能够激活各类社区主体服务居民的潜能,组织和发动社区各类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二)整合辖区资源,构建多元服务体系

  社区党建工作最大的资源是社区党员群体,强化社区党建工作在基层民主自治中的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拓展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通过打造多层次的党组织服务网络和平台,不断壮大多元共治的党组织服务体系。为此,社区党委首先是对社区党员群体进行系统类别划分。针对离退休党员、在职党员、社区大党委成员单位党员,探索不同类型党员参与社区治理的途径和方式。例如,离退休党员长期居住在社区,对社区的情况比较了解,空闲时间比较多,有更多的时间精力来服务这个社区;在职党员平时工作比较忙,但他们工作在各自的岗位里,可以调动的资源比较多;辖区大党委成员单位的党员,一般是作为一个群体参与社区治理。针对不同类别党员的具体情况,社区党委注重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搭建差异化服务平台和机制,让各类别党员能够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畅通民意表达通道,激活社区治理内生力量

  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优化管理、维护稳定,是社区党建工作的核心内容。原本的社区决策、社区大小事务的开展,都是社区党委根据上级要求作出决定,更多的是“自上而下”的传导。面对社区多元主体的利益诉求,原本的治理体系面临着治理主体结构失衡、功能模糊、关系失范、行为失调、利益失衡所带来的种种困扰,极大地限制了社区治理的进步和发展,也给社区党建工作带来了诸多挑战。对此,社区党委注重搭建各类协商议事平台,引导党员参与社区治理,促进群众自我管理,将社区决策的关口前移,更加突出社区党组织在引领各类主体开展民主协商、共同决策、互相评价等“软性”功能方面的作用,有效促进了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

  3结语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细胞,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场域,也是公共服务供给的单元。在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构建过程中,党组织是社区建设的领导者。公共服务与社会管理向基层社

  区的下沉,是当前中国社会治理的一种新趋势。从社会治理的社区化的视角看,社区已经从单纯的生活居住区,逐步演变为具有多重功能的社会共同体。因此,推动政府公共服务平台向基层社区延伸,建立和完善社区居民为终端的公共服务体系,已经成为当前社区治理的一个主导性发展趋势。这要求社区基层党组织要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必须改变以往那种单一管控的思路,确立尊重居民诉求、回应群众期待、满足社区需求的治理理念,通过与居民个人、业委会、物业管理方、社会组织、民间团体的双向互动,凝聚群众参与共识、塑造居民自治精神,推动社区多元利益主体的共同参与合作,最终实现社区有效治理和公共服务有效供给。

  参考文献:

  [1]牛君.试析党建工作与社区治理相融合的工作机制——以福建省厦门市前埔北社区为例[J].厦门特区党校学报,2018.

  [2]张大勇,王超."互联网+"背景下社区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协同治理机制创新研究[J].东方藏品,2018,000(008):P.214-215.

篇八: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社区治理党建服务

  1.社区党组织如何创新服务载体,拓展服务内容,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社区是党和政府服务、联系居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社区党组织应该积极创新服务,引领城市基层治理。

  具体来说,可以有以下三点建议:

  第一,完善党建网络体系,破解社区治理创新的核心难题。健全体系、整合资源、增强能力,这是社区治理创新中需要着力破解的核心难题。

  如何在传统治理网络难以覆盖的新兴领域形成有效的自治与共治联动机制,更是社区治理创新面临的首要问题。可以将强化街道党工委职能作用为突破口,将管理和服务力量向街道社区倾斜,在提高“两级政府、三级管理”效能的同时,构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共治新格局。

  建立了区委、街道党工委、居民区党组织“三级联动”的工作体系,在推动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党建协作互补、社区党组织工作向新兴领域拓展过程中,通过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完善了党建网络体系。依托党建网络体系,在基层社区形成以党组织为核心、居委会为主导、居民为主体,业委会、物业公司、驻区单位、群众团体、社会组织、群众活动团队等共同参与的基层治理架构,不仅促进了纵向联动与横向协作,而且有效解决了传统治理网络存在盲区的问题。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第二,以党建带群建,统筹治理资源,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党的基层组织中蕴藏着强大能量。

  以党建带群建,把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党建统揽起来,就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价值引领、组织动员、支持服务、统筹协调和凝聚骨干方面的作用,汇聚治理资源,协调治理行为,提升精细化治理水平和基层治理能力。

  第三,从企业、高校、社区吸收优秀骨干力量,组建有良好作风的基层干部队伍和社区党支部书记队伍。

  社区治理创新成效如何,基层干部是决定性因素。应该积极在体制、身份、待遇、出路等问题上创新思路,从源头上解决社区骨干队伍选人难、留不住的问题。

  真正使得基层干部和社区党支部书记来自群众、理解群众,具备服务群众的能力与热忱,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和良好口碑。为有效开展社区治理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层组织基础。

  满意请采纳。

  2.如何做好社区党建,社区治理,社区建设

  社区是城市居民的家园,社区的安定直接关系到一个城市的繁荣与稳定。

  创建“平安社区”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区域竞争力,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实际行动。

  我觉得,要做好社区综治工作和群防群治工作,必须从上至下,从领导到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基层,从社区居委会到居民群众,都要得到共识,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创新理念,整合资源,专群结合,标本兼治,严厉打击犯罪活动,积极化解不稳定因素,构建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体系,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力量。

  一、落实综治工作领导责任制

  从街道干部到各社区的专职工作人员,都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把综治工作和群防群治工作抓好,切实负起保一方平安的责任。

  1、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紧紧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治安防范,强化基础工作,着力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的落实,保持良好的社会治安秩序,维护社会稳定。

  针对新时期稳定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制定全年综治工作方针。

  2、建立责任到位层层负责的工作网络。

  街与各居委签订目标管理责任状,及时指导工作的开展。

  3、以社区居民的切身利益为落脚点开展综治宣传,如一些机团单位较多的社区宣传阵地,可利用这些社区文化角、墙报,深入地宣传严打的重要性,普及综治以及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常识,分发宣传材料,收集居民意见,在社区内也起到广泛宣传的作用、形成人人知法、懂法、守法和维护治安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激发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积极性。

  二、开展“安全创建”活动,推动防范措施的落实

  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创建”活动,营造各社区范围内的治安稳定环境,是搞好安全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防范和综合治理工作的基本途径。要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重点抓好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案件的预防工作。

  1、深入开展创建“无毒社区”和与驻街单位共建安全社区等工作,全面提高社区居民的安全感。

  2、我们可以从居民中选出身体素质好、责任感强的同志充实到治安防范队伍当中,定期在社区的各个楼院当中巡逻,起到良好的镇慑作用。

  其次,与派出所、物业公司配合,由派出所指导物业公司保安人员在小区内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夜归人员实行护送制度,确保小区大楼的走道照明亮灯率达95%。

  3、健全治安防控体系和维护社会稳定长效机制。

  健全治安防范队伍,严密监控和重点路段、部位的治安动态,及时处置突发性治安事件,对全街道治安秩序进行有效的监控、防护和及时作出应急反应,健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维稳工作机制,能有效预防、发现、调处和化解不稳定因素。

  4、开展治安乱点、盲点、治安混乱部位的整治活动。

  对一些主要街道的车辆停放秩序、小区治安秩序、出租屋、商铺、废旧物资回收业、娱乐行业和重点路段进行治安情况专项整治。

  三、健全综治维稳工作长效机制

  1、结合目前各社区实际,整合现有社会资源和专区民警、居民群众的力量,健全防控网络,增设治安岗亭或警务室,加强边际治安联防,加强街巷、道路巡防,将治安巡逻覆盖街道整个区域。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新格局,增强治安防控能力。

  2、建立暂住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全面加强暂住人口各项工作。

  积极发挥检查督促作用,配备暂住人口专管员,使暂住人口的管理、教育、服务、维权各项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教育,结合街道辖区内的非公企业党组织建设,培养吸收外来务工人员中的优秀分子加入党团组织,组建若干由暂住人口组成的调解员队伍。

  二是加强管理,对出租房屋加强治安管理,督促和鼓励用工单位、出租房主与居委会做好暂住人口登记做证工作,深入排摸“三证合一”和暂住人口办证一站式服务,做好暂住人口治安、计生、劳动就业等工作。三是加强服务,推行暂住人口适度集中居住。

  四是要重视暂住人口的维权工作,协同有关部门努力维护外来民工合法权益。

  3、大力倡导见义勇为,街道应每年评选、表彰奖励各社区涌现的见义勇为积极分子,弘扬社会正气,营造全社会勇于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浓厚氛围,同时要做好青少年法制教育,努力减少青少年犯罪。

  4、加强各社区工作人员责任心,切实维护社会政治稳定。要把排查调处矛盾纠纷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重点排查化解那些可能导致重大恶性刑事案件和可难引发群体性事件的矛盾纠纷。

  要耐心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真心实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积极发挥街道、企业治保会调委会作用,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信访问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题,及时研究对策,采取有效措施予以解决,努力减少集体访、重复访和越级访的发生。

  处置群体性事件坚持依法办事、坚持按政策办事,坚决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坚决维护社会稳定。

  四、构建党建工作载体,发挥社区党组织作用

  1、各社区应积极与驻地单位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帮助驻地单位搞好内部的环境卫生,落实解决下岗分流人员再就业,提供后勤服务。

  3.社区党组织服务功能包括哪些

  1、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促进城市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社区党组织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把主要精

  力投入到社区建设和社区服务上来,紧密结合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和社区建设的实际,努

  力实现“五个好”的社区党建目标要求;健全预防、化解各种矛盾和纠纷的机制,消除各种

  不稳定因素,为经济、社会发展和居民群众安居乐业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2、发展社区文化,建设文明社区。

  社区党组织应当认真履行领导辖区思想政治工作

  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动员、协调、组织辖区内各单位共同建设文明小区。首先,社区党

  组织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倡导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道德规范,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

  年思想道德建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设,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的风尚。

  其次,社区党组织要充分

  挖掘社区文化资源,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有益、积极向上的文体科技活动,满足群

  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再次,要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努力创建文明小

  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

  3、搞好社区服务,满足居民群众多方面的需要。社区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群众最

  直接、最广泛的优势,进一步树立群众观念和服务观念,以人为本,着眼于解决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广泛动员社区各方面的力量,把服务群众工作做好、做实、做细。

  整合社区资源,形成社会化和产业化相结合的社区服务体系。要适应社区群众民主意识和政

  治参与愿望普遍增强的新变化,把领导社区群众实行“四自”作为社区党组织的一项重要任

  务。

  4、加强社区建设和管理,推进和谐社区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社区党组织要注意研究社区管理规律,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更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方式,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作用。

  社区党组织要针对

  城市社区新情况、新特点,经常研究,分析社情民意,找准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多

  渠道、多层次地开展社区建设和管理等各项工作,引导群众正确认识改革开放,正确看待社

  会现象,把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保护好。社区党组织要不断提高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的本领,推动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5、扩大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社会影响力,扩大党的群众基础。要不断增强党在全

  社会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做到哪里有群众哪里就有党的工作,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组织,哪里有党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社区党组织要及时指导和协调社区

  内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建立健全党的组织,对暂不具备建立党组织的要通过党员联络服

  务站、选派党建工作联络员、帮助建立群众组织等方式开展工作。要切实加强对社区内退休

  人员、下岗失业人员、流动人员中的党员的教育管理和服务,使党员的先进性在社区建设中

  得到充分体现。

  4.如何抓好党建服务,提升社区服务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并强调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根据省委组织部《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为进一步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更好地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进步一、指导思想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针,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纯洁性建设为主线,以服务发展、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党员为主题,二、主要目标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努力实现以下目标要求。——基层党组织服务意识进一步提升。

  始终把服务发展作为方向、服务社会作为关键、服务群众作为根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本、服务党员作为基础,做到围绕中心服务发展,深入基层破解难题,贴近群众改善民生,关爱党员增强活力,各个领域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的服务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明显提高。——基层党员干部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加强社会管理的能力显著增强,综合素质明显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建强服务阵地,创新服务载体,健全服务体系,改进服务方法,完善服务制度,形成科学规范、实际管用的长效机制,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基层党员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通过扎实有效、实实在在的服务,使新形势下基层党建工作的业绩更加突出,本地本单位各项工作成果更三、主要任务1、围绕产业项目建设搞服务。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参与产业项目建设攻坚年活动,着力推进产业项目战略升级。

  围绕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产业化发展布局,抓好在产业项目建设一线建立党组织,实现党的组织与产业项目同步建立、同步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开展抓项目、比贡献、促发展活动,推动全党招商、全民招商、全社会招商,在全市形成齐心协力抓产业、抓项目、抓招商,全力以赴谋发展的良好氛围。

  进一步加强机关党组织作风建设,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创新服务载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体、完善服务机制,切实提供政策支持和高效优质服务,为大上项目、上好项目创造良好环境。更加显著,广大群众对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广大党员对基层党组织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围绕现代农业发展搞服务。适应“三农”、“四化”的新形势新要求,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大力推进以家庭承包为基础,合作农业为载体,规模经营为前提,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科技化为内容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不断提升现代化大农业的建设水平。

  大力培植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农村党组织领办创办合作经济组织,带头推进粮食高产创建、新品种试验示范、特色经济作物、高效设施蔬菜、高科技畜牧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各类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促进农业增产、农村繁荣、农民增收。农村基层党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争取更多国家和省的项目和资金,吸纳更广泛的社会资金,切实提升装备农业、设施农业、技术农业、规模农业、合作农业、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3、围绕新农村建设搞服务。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顺应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坚持新农村建设同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和工业化、城市化的协调发展,大力搞好县城、重点城镇、节点中心村和农牧业生产点系统综合建设,着力改善农村面貌和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企业、机关等领域基层党组织要加快项目、资金、信息、人才、技术等组织资源和社会资源向农村的聚集投放力度,不断创新基层党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组织服务农村社会管理的体制机制,切实形成服务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氛围。加强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探索服务农民多样化需求的新途径,真正使新农村达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标准。

  4、围绕城市经济建设搞服务。立足邻近哈大齐都市圈的地缘优势,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大力发展城市经济建设主战场,加快推进工业经济、高新技术产业经济、商服经济、城市基础产业经济、城市社会事业,高标准高质量地发展城市产业经济。

  充分发挥城市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街道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广大群众积极投身城市经济建设和城市管理之中,群策群力抓融资,千方百计激活民营资本,努力在改造老城区、辟建新城区、建设产业园区的实践中彰显基层党组织的先进性,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提升市民素质和城市文化,增强城市功能和综合竞争力。5、围绕民生事业建设搞服务。

  坚持“发展促进民生、民生依赖发展”的思想理念,大力弘扬辛苦劳动、勤劳致富的优良文化,紧紧围绕实施民生民利好事实事工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服务功能,千方百计解决好就业、收入、教育、医疗、社保等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直接地惠及民生。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社会整合。

  5.如何引领社区创新从党建创新引领基层治理创新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要切实解决少数基层党组织存在的就党建抓党建,党员和群众参与热情不高、效果不理想等问题,必须以党内活动引领社会活动,不断激发党组织、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

  深化开放式组织生活。在确立开放式组织生活对象时,要充分吸纳辖区居委会、群众工作站、业委会、物业管理公司、社会组织、驻区单位的负责人和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居民骨干参与;在确立开放式组织生活主题上,将涉及社会管理的重大事项、关系民生的重大问题,作为党组织生活的重要内容,普遍推行重大决策先在党内讨论,上级党组织作出重要决定前提交基层党组织讨论,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重大问题组织党员充分酝酿等制度,引导党组织与党员、群众开展多种形式的互动交流。

  深化党员义工服务。以“网格”党组织为依托,建立党员义工队伍,力争一个社会管理“网格”有一个党员义工队(分队),吸引广大党员和群众注册为义工;充分发挥党员义工组织的示范带动作用,围绕慈善救助、法律维权、纠纷调解、守楼护院等社会管理事务,组织和策划形式多样的党员义工活动,为党员和群众直接参与社会管理活动搭建平台。

  深化“项目工作法”。大力推行人民团体党组织、“枢纽型”社会组织重大社会服务活动“项目招投标”,对活动策划有创意、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参与面广、活动有成效的社会服务项目,给予专项活动经费补助。

  鼓励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围绕实施公益类、慈善类、服务类民生服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务项目,组织策划活动,实现群众的事情群众定。

  鼓励社会组织党组织引导党员和社会组织直接参与到更多的社会管理活动中来,探索政府转变职能,以购买社会服务项目的方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新途径、新方法。

  6.社区的党建工作具体包括哪些

  社区党建工作项目都有:

  (一)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列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二)深入开展文明社区的创建提升建设。

  根据社区至2011年三年创建的提升计划精神。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文明社区创建提升工作,在全面落实社区管理、社区环境、社区服务、社区。

  扩展资料中国共产党要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密围绕党的基本路线,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精品文档,助你起航,欢迎收藏关注和点赞!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党的建设。

  7.如何发挥党组织在社区治理中的重要作用

  探索推行“1234”工作法,进一步强化社区基层党建,深化基层治理创新,助推“双强六好”基层党组织建设。

  “1”即建强“一个核心”,突出社区党建龙头引领。“2”即依托党建带动社建、依托社工带动义工,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壮大志愿服务队伍。

  “3”即坚持民事民议,让群众由“普通听众”变为“议事主体”;坚持民事民办,让群众由“单纯业主”变为“自主管家”;坚持民事民评,让群众由“旁观看客”变为“大众评委”,社区基层民主自治管理不断深化。“4”即实现“四个提升”:创星级自治社区,提升群众参与度;创建文娱风尚社区,提升群众文明度;创建平安法治社区,提升社区和谐度;创建真情温暖社区,提升群众满意度。


推荐访问:如何组织更多党员参与社区治理 党员 治理 参与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