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关于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3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年关于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3篇】

2023-08-20 10:1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关于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3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关于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3篇】

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3篇

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篇1

杭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究

作者:曹强凤;周杲尧;

作者机构:;;

来源:公路交通科技:应用技术版

年:2013

卷:009

期:005

页码:P.301-303

页数:3

中图分类:U4

正文语种:CHI

关键词:杭州都市圈;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

摘要:杭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方案已基本确定,研究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研究分析国内外轨道交通各种不同的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杭州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的相关建议,以供同行参考。

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篇2

关于融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发展研究课题的专题报告

省会城市经济圈,指济南、淄博、泰安、莱芜、德州、聊城、滨州七市,也称“6+1”战略,是今年省政府39个重大调研课题之一。接到调研课题后,政府办公室组织专门人员多次赴临边县市进行专题调研,搜集资料,提炼信息,现将我县“南融”的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以供参考。

  一、“南融”的优势和潜力

  1.区位交通优越。地处山东省西部平原,位于济南、天津、石家庄的中心地带,青银高速、308国道、254省道、315省道和即将开工的德商高速纵横穿境,东去济南机场1小时,3小时经济圈可覆盖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青岛等20多个大中型城市,京九和京沪铁路距县城仅有20公里和30公里,是鲁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区总规划面积达到47平方公里,30公里的城市外环线全线贯通,城区内“两纵两横”的主干道,“四纵四横”的次干道交织贯通、四通八达,交通区位优势明显。

  2.基础资源充裕。棉花资源丰富,常年植棉65万亩,总产120万担,是国家重要的棉花现货交易集散中心,年交易棉花1000万担以上,素有“银夏津”之美誉。全县拥有棉花纺织企业140多家,生产规模达到230万纱锭,纯棉纺织能力位居全国第二位;
面粉年加工能力超过200万吨,占到全国的六分之一,创单体能力和整体规模两个全省第一;
植物油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占到全国的八分之一;
工艺品加工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年出口交易额达2亿美元以上。林果业发达,拥有长江以北最大的黄河故道生态森林公园,总面积12.8万亩,园内森林覆盖率达62.8%,林木资源有117属210种,百年以上古树仍保留3万多棵,其中500年以上古椹树多达6000多株,有“小杂果之乡”和“北方落叶树博物馆”之美誉。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在外务工人员达5万人左右。

  3.产业基础雄厚。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战略部署,外抓招商引资引活力,内抓企业提档激内力,棉纺织、油品、食品、装备制造、新能源、生态旅游六大主导产业渐成体系。近几年,相继荣获“中国棉纺织名城”、“中国面粉大县”、“中国植物油示范县”、“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中国生态文明先进县”等国家级荣誉称号。截至目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339家,华芳夏津纺织有限公司、泉林纸业集团等一批骨干企业迅速膨胀壮大,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强大支撑。

  4.生态环境优美。投资5亿元,实施了全长22公里的“碧水绕城”工程,建成了集生态保护、旅游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生态绿色长廊”。开工建设了人民公园、龙湖公园、会盟公园、鄃城公园、湿地公园、水系公园等六大公园,相互映衬,相得益彰,为城区增添了无限魅力。打通了中山南路,拓展改造锦纺街、砚池街、文化路等主干道近百公里,城市框架已经拉开。新一届县委、县政府视招商引资为首要任务,全员招商、全力招商,全面营造“重商、亲商、安商、扶商”的政务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着力招大商、招强商、招好商。

  二、“南融”的阶段性成果

  1.发展战略上深度融入。夏津县西接清河,东靠高唐,南接临清,距省会济南120公里,承接济南城市群辐射带动、发展临边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我县充分结合“南融”战略,科学规划,准确定位,按照“主动融入、错位发展、当好配角、互利共赢”的原则,努力实现观念接轨、产业接轨、企业接轨,力争把夏津打造成承接济南辐射的产业转移基地、制造业配套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服务省会经济的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劳动力输送基地,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当前,推进方案和各项推进措施都紧紧围绕这一战略定位扎实实施。

  2.项目引进上积极对接。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和产业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对接,从延长产业链入手,加强合作融合,引进大项目、培植大企业。济南客商投资2.8亿元建设的锐阳食品有限公司已经生产运营;
与山东力诺集团积极合作,成功引进了力诺光伏发电项目,总投资6亿元,年可实现产值5000万元,利税1500万元,目前正在进行开工前准备工作;
山东万华汽车销售有限公司投资2.2亿元兴建的万华汽贸园项目洽谈顺利,诸多高科技项目落户夏津。

  3.政策资金上大力争取。充分利用省会城市群丰富的金融资源,立足我县雄厚的产业基础和民营企业众多的优势,加强与省会金融机构的合作对接,多次在济南组织开展招商引资对接活动,举办恳谈会,宣传推介我县产业优势、重点项目、投资环境,争取省金融机构直接授信达十几亿元。济南民生银行1亿元授信已批复,一期已申报贷款2000万元。频繁的对接活动推动了银企合作关系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

  三、“南融”的推进路径

  1.坚持互融发展。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与繁荣,产业支撑是基础和根本,只有通过产业的大发展,才能推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通过运用技术创新、制度创新、资本创新和人才创新等方法,加快不同产业或同一产业不同行业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相互融合,形成具有竞争力、带动能强的新型产业形态。

  2.坚持对接发展。扎实推进“南融北接”战略,加强与周边县市在交通、产业、信息、文化等方面的对接,主导产业既要做“专”,又要讲求“联”,形成集聚效应,共同发展。

  3.坚持错位发展。合理定位,科学统筹,聚集发展要素,坚持“一元多极”,走差异发展之路,塑造特色和品牌,提升竞争力。

  四、“南融”的具体措施

  1.思想上融入。破除“独赢”思维,树立共赢观念,转变长期以来的行政地域观,确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经济地域观。坚持把边缘区域城市的功能定位、结构调整放到整个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乃至更大范围来进行,集中力量发展优势产业和特色经济,主动融入区域经济大循环。夏津县处于两省、三市、五县交界处,青银高速、308国道、315省道贯穿全境,根据自身产业实际,可以把我县定位为辐射德州、聊城、邢台、济南、石家庄、青岛、天津等大中城市的纺织服装、食品及畜产品供应基地。

  2.体制上融入。加强与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县市间协调合作,在信息、资源、人才等方面实现共享共用,积极构建一体化协商机制。发展邻边经济,边缘区域就要加快同核心城市的实质性经济协作,建立共同繁荣的规划协调和优势互补机制。因此,邻边政府应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建立友好关系,形成经常性的协调机制,实行经常性的交流磋商,并按比较优势的原则,形成合理的分工,努力在区域内打造一个平滑的整体大市场,让各种要素随市场需求流动。在这一点上,更需要省委、省政府创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优良环境,特别是要着力解决好行政壁垒问题,为接受核心城市辐射、吸纳外部要素创造条件。

  3.产业上融入。坚持三产融合,整体推进。农业方面,利用济南、泰安等市在科技、人才、资金、信息、市场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农业开发合作,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努力把我县建成省会城市群经济圈重要的绿色食品供应基地。一是靠政策吸引。制定优惠政策,吸引济南等市的企业来我县兴办龙头企业,建设生产基地,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二是靠科技提升。积极开展与济南、泰安等市高等农业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快农业先进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三是按市场所需。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要求,大力推进鑫秋科技等绿色农产品基地建设,面向济南都市圈的超市,建设蔬菜粮食配送中心,减少中间环节,提高市场占有率,使我县真正成为济南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菜园子”和“米袋子”。工业方面,立足棉纺织这一独特产业优势,瞄准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名牌企业搞合作,推动相关企业加入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的主导产业链条,吸引圈内企业参与我县主导产业链的开发与壮大,形成紧密型的合作关系。一方面依托60万亩棉花资源和华芳纺织、恒华纺织等骨干龙头企业,加强与济南元首、滨州魏桥、亚光等企业的联合与协作,培植壮大鑫润福针织等本土企业,着力引进中下游产品企业,完善棉纺织、印染、服装加工产业链,打造优势和品牌。另一方面,依托郑保屯镇“山东羊绒产业加工第一镇”独特品牌和影响力,发挥鼎源、德才、康奇三个绒毛有限公司的带动能力,加强与清河县毛纺企业的合作,着力打造羊绒加工产业聚集区。服务业方面,一方面,充分发挥我县物通天下、银谷仓储、交通物流、润华汽贸四大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加快鑫秋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卓兴汽贸园、林通物流、博新仓储、县社综合服务园等物流园区建设步伐,积极与济南、临沂等市的大型现代流通企业集团开展联合与协作,构织省际交通物流网,力争把夏津建成辐射鲁西北、冀东南的重要物资“转运站”。另一方面,深入挖掘我县黄河故道森林公园资源潜力,加快德百温泉度假村等景区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充实文化内涵,进一步提升档次和水平,全面叫响“生态逍遥游”品牌。依托椹果生态文化节、梨花节等节庆活动,做好“旅游搭台,经济唱戏”文章,加强与济南、齐河、泰安旅游线路的对接、延伸,建立旅游资源、网络、信息、市场等共享机制,联合开展宣传促销,协作开发旅游产品,联手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实现互融发展。同时,积极吸引经济圈内大型旅游企业集团来我县投资,全面提升旅游业水平。

  五、“南融“的几点建议

  1.要加强政策机制对接。政策是决定生产要素在区域间流向的重要因素,实现“南融”,应首先树立政策导向。近几年,省委、省政府相继实施了“突破菏泽”和“扶持发展30个强县和30个弱县”、“一蓝一黄”发展战略,并取得显著成绩。因此,省会城市群经济圈内各县市也应当享受特殊政策,得到倾力扶持,集中突破,尽快改变边缘经济欠发达现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鉴于边缘经济发展相对较晚、相对滞后的实际,建议上级在土地、融资、环保、税收等方面避免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要根据实际情况特事特办,给边缘区域政府更大的自由发展权。同时,应根据各地产业实际,合理培植资源项目,以便让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优先落户边缘地区,让更多的扶持资金投入到边缘地区,让更多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在边缘地区发挥作用,加速提升边缘区域经济发展的承载能力。另外,邻边经济发展要突破行政壁垒,仅靠县市政府力量有限,经济圈内各市必须与邻边同级政府加强沟通,帮助邻边县市政府与兄弟省市政府达成相关政策和相关决策的共识。建议成立专门的邻边经济领导机构,加强邻边经济的领导,完善相关政策。

  2.要加强产业融合对接。产业是经济发展的支撑和基础,是“南融”的重要内容。建议根据经济圈内的产业布局和各地产业发展基础,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产业扶持政策,引导产业集群式发展,避免各县区产业基础设施重复建设,产业招商恶性竞争等问题。比如夏津县,发展棉纺织产业有基础、有优势、有条件,就应该以夏津为基地,整合德州、经济圈内的相关产业资源,在企业转移、资金扶持、招商项目等方面给予重点倾斜,倾力培植壮大,建立起省会城市经济圈内的棉纺织产业集群,提高德州市棉纺织产业在整个经济圈内的竞争力和品牌。像齐河县就应该充分发挥济南卫星城优势,大力承接转移装备制造产业,成为德州“南融”的桥头堡。再如旅游业,要结合各地的旅游特色,细分旅游市场,科学设计经济圈内各类旅游路线,找准各县市区立足点,百花竞放,姹紫嫣红。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以休闲、养生为特色,适合家庭旅游消费群体,形成“逍遥游”;
齐河县国际生态城、黄河文化大观园等景区蜚声省内外,应以休闲娱乐为主打,形成“休闲游”;
庆云县海岛金山寺香火不断、信徒众多,应主打“佛教文化游”,结合青年甜蜜游、老年文化游、科技游等旅游套餐,形成德州“一日游”,再加上泰安、聊城登山赏水,打造内容丰富、特色独具的旅游品牌。

  3.要加强基础设施对接。“南融”也应当注重基础框架的结合和衔接。道路方面,应设立旅游公交。我县与高唐、临清、武城、清河、平原、禹城、聊城、德州、济南、青岛、烟台、威海、东营之间,均有始发车辆,建议在济南与森林公园、德州与森林公园之间,开通两条旅游专线,减少游客的中转时间,一票直达。同时,经济圈内各市设城际公交,减少转车和停留,节省时间。加快德商高速公路建设,该路是省“五纵连四横、一环绕山东”高速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县加强与经济圈内聊城、济南等市交流与合作的一条重要的交通要道,建议上级进一步加大资金扶持力度,争取德商高速早日开工、早日竣工通车。水系方面,夏津县属海河流域,西部边界有卫运河,东部边界有马颊河,应加强与周边县市的沟通,搞好对接,通过对现代水网规划进行调整、完善,实现地域间的互通交流,可持续发展。建议进一步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搞好引黄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引黄优势,抓住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的机遇,加强配套水库建设,提高供水保证率,同时涵养地下水资源,促进夏津及经济圈水资源综合平衡。同时,马颊河、卫运河流经我县,由于缺少统一的联合治污机制,上下游协调不一致,治污脱节现象严重。应充分利用通信网络,建立跨界河流污染监控机制,定期通报交接断面水质状况,实现监测信息共享。积极推动建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工作机制,保持相互之间的沟通畅通,最大限度地降低污染,提升资源共享的质量。

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篇3

金融市场部
2012年第3期(上海)
2012年8月6日
金融市场研究报告
金融市场研究报告
本期作者:
王勇
021-60938501
wangyong.zh@ccb.com
本期复核:
邹萌
021-60930752
zoumeng.zh@ccb.com
服务实体经济发展黄金市场
2001年以来,中国黄金市场经历了从管理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到深化发展、对外开放的关键十年。2001年起国家陆续取消黄金统购统配政策。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计划经济体制让位于市场经济体制,拉开了中国黄金市场发展的序幕。2010年7月22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联合下发《关于促进黄金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成为中国黄金市场发展进程中的又一个里程碑。
商业银行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原则,积极开展黄金业务,满足了实体经济对金融安全、融资发展、保值增值和风险防范等多方面的实际需求。这主要体现在:(1)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保障国家金融安全;
(2)融入企业融资流程、助推黄金产业做强;
(3)推动储蓄转化投资、实现藏金于民要求;
(4)优化账户黄金产品、丰富黄金投资选择。
为认真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满足实体经济需求为根本出发点,商业银行应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1)扩展融资渠道,支持黄金产业发展;
(2)正确运用衍生工具,为企业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
(3)优化金融服务,保障普通投资者利益;
(4)开展产品创新,不断满足个人客户需求;
(5)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做市报价能力;
(6)主动投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1-

金融市场研究报告目录
一、国家多项政策支持,强力助推黄金市场发展..............................2二、商业银行开展黄金业务,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原则......................41、抵御国际金融危机、保障国家金融安全....................................42、融入企业融资流程、助推黄金产业做强....................................53、推动储蓄转化投资、实现藏金于民要求....................................64、优化账户黄金产品、丰富黄金投资选择....................................8三、积极捕捉市场机遇,更好满足实体需求......................................91、扩展融资渠道,支持黄金产业发展............................................92、正确运用衍生工具,为企业客户提供风险管理服务..............103、优化金融服务,保障普通投资者利益......................................104、开展产品创新,不断满足个人客户需求..................................115、积极参与国内外市场,努力提高做市报价能力......................116、主动投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12
2

金融市场研究报告
2001年以来,中国黄金市场经历了从管理体制改革、市场体系建设到深化发展、对外开放的关键十年。商业银行作为黄金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始终把握服务实体经济这一重要原则,在为黄金产业链扩张延伸和满足黄金消费投资等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为自身完善金融服务、不断优化开拓创新寻找到广阔的发展空间。
国家多项政策支持,强力助推黄金市场发展一、一、国家多项政策支持,强力助推黄金市场发展
2001年4月17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取消黄金的计划管理体制①,从而结束了自1983年以来对金银实行的统购统配政策,对促进黄金生产、流通和消费起到了至关重要的开启作用。2002年10月30日,上海黄金交易所正式开业,是中国黄金市场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包括建设银行在内的多家商业银行成为金交所的金融类会员,并率先开展黄金代客和自营交易。2002年11月1日和2003年2月27日,国务院分两次取消黄金、白银相关审批事项共计13项②,为发挥市场手段配置调节黄金资源提供了有力支持。
与此同时,中国银监会于2005年1月做出批复,允许商业银行开办个人实物黄金买卖业务和个人记账式黄金买卖业务。2008年1月9日,经中国证监会批复,黄金期货在上海期货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2009年1月9日,银监会、证监会允许商业银行进入上期所,从事黄金期货自营交易。国家外汇管理局在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过程中,针对黄金进出口额度及核销、结售汇敞口管理和黄金境外拆借等,不断出台规范发展和鼓励支持措施,
①《深化改革提高效率开创人民银行金融服务工作的新局面》——戴相龙在人民银行金融服务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②《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的决定》(国发[2002]24号)与《国务院关于取消第二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改变一批行政审批项目管理方式的决定》(国发[2003]5号)
3


推荐访问:研究报告 融入 都市 关于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3篇】 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 融入都市圈研究报告怎么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