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体会范本二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文章内容

2023年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体会范本二篇

2023-08-22 16:18: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体会范本二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3年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飞跃体会范本二篇

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体会2篇

【篇一】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体会

努力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作者:路松杰
来源:《学理论·下》2014年第04期

        摘 要: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必将引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就是在习近平超时空思维指引下,构建融会中西、贯通古今、“道法自然”、揭示规律、“格物致知”、统一科学、捍卫真理、统一信仰、强化“两个巩固”、引领世界潮流、指引人类未来的,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语言系统和话语体系,完成辩证唯物主义现代哲学思维新革命,终结西方的“哲学终结论”和“资本主义终结论”,为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实现两岸和平统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精神、智力、方法支撑。

        关键词:第三次飞跃;
超时空思维;
哲学话语体系;
思维新革命;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B0-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2-0033-04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十八大报告和十八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给我们以最直接的震撼和感悟,就是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的到来必将引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实现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第一年的良好开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的到来。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开启中国未来三十年、六十年、九十年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承前启后、开创未来,十八届三中全会责无旁贷、毫无悬念地具有划时代意义。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我们应当拿出什么样的理论创新成果来回应这样一个伟大的新时代呢?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经历了毛泽东、邓小平两个时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产生了两次历史性飞跃: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自成完整体系。经过邓小平理论“面”的描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线”的勾勒,科学发展观重大战略思想“点”的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面、线、点三要素具备,也完美地自成体系,让后来者几乎无法再续进新的内容。怎么办?中国全面深化改革新时代的到来能不能引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三次历史性飞跃?

【篇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体会

●论坛荟萃● 
《资料信息》2009年第6期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样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 
合,而中国实际的根本方面是中国革命、建设、 改革和现代化的实践,其次才是历史、文化与传 
统。如果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作文化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 面的理解和阐释则与其实质不完全吻合,这是把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它看做可以脱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作抽 象理解的产物,从历史的逻辑看这是不合适的。 姜喜咏在2009年第3期《学习论坛》发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过程可以有i个层 
章指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马 
次:实践层次,即哲学在实践中的实现;
理论层 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处于什么地位 具有什么功 面,‘即哲学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体系中作为 能,二者是对等关系还是包含关系?二者的实 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以及新思维、新概念、新 践、理论和学理层次关系如何?这需要深入二者 
观点等的“蕴含”式存在;
学术层面,即作为学 
的“内在”进行辨明。 
理性逻辑性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学术 
形态。相应地,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现机 一
方面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总体性的历 
史进程,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种包 制也就是实践、理论与学术j个方面的辩证统 
含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逻辑上也是没有问题 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在这种蕴含关系中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同一个过程,难分彼此,是 
时问 维度中的哲学 
作为一个理论整体的中国化。有人认为,毛泽东 
在1938年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报告中关于“马克思 
陈慧平在2009年第2期《社会科学辑刊》发 
主义中国化”的经典表述:这里所讲的马克思主 表文章认为,从时问维度来考察,大致可把哲学 
义,当然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因此,同样应该 
归纳为以下两点。 
把它看做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经典。比较 .
1.哲学是思想的运动:建构与解构相交替 准确地道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深刻内 哲学产生于时代和人们现实生活的需要,它 涵,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问 必然首先表现为一种思想理论的建构。这种建构 
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国化具有提供世界观、 既是对世界本原的思考,也是为人们寻找安身立 
方法论和精神实质的理论功能,同时具有在文化 
命的根基。建构的哲学所展示的是哲学传承的一 层面上与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与哲学的融会与贯 
面,哲学史的每一次进步似乎都是对一些古老哲 通的功能,实质上则是一个传播、理解、选择、 学命题的重新论证。 
接受和创造性的理论转换和再生产的中国化过 
 .
从哲学的外部环境看,哲学是时代的产物, 
程。这个过程直接产生的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它受f1寸代的制约。随着时代的发展,曾经先进的 理论形态即毛泽东思想和南邓小平理论、“三个 
难免会变成落后的,只有破除已经失去合理性的 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 落后观念,才能为新的思想开辟道路,此为解构 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的哲学基 的前提之一。从哲学的内部发展规律看,思想的 
础或所蕴含的哲学思想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中 
产生与发展并非独立于“权力”和“利益”—— 
国化形态。 
尼采和福柯等人时此有过深刻的论证——由此不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是 断滋生的顽固性难免使真理和谬误并存,只有通 作为改造世界的哲学实现过程,与马克思主义中 
过解构才能获得摧枯拉朽的力量,重新焕发哲学 国化在历史进程中应是完全一致的,但是马克思 的活力。此为解构的前提之二。从哲学思考的特 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又具有相对独立性,有自 
性看,哲学是慎终追远的学问,它不是对现成的 身的推进逻辑。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质与 
事物做出经验科学的分析研究,而是从未来的视 

5一 


推荐访问: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