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事迹材料14篇
位置: 首页 >专题范文 > 脱贫攻坚 > 文章内容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14篇

2022-03-08 14:47:50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14篇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1

  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

  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_镇党委书记——_。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_:一直在路上的书记。

  还没到上班时间,_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_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_就出发来到了_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

  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_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从何顶才家出来,_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_又到了官家地组的_牛养殖场查看_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

  _年底,_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_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_镇全镇10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170户,共养牛852头,“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_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

  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_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

  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_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_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_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夜幕降临,_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_自_年以来就任_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_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_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_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

  _镇共有人口2.4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4611人,为了让这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_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_镇积极发展_牛养殖、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等多种产业,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谋福祉,创新路。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2

  在他上任的短短三年时间里,村里原来泥泞不堪的土路变成了干净整洁的水泥路面,家家入户的自来水管道结束了村民买水挑水吃的历史,村民破烂不堪的老旧危土房换成了砖木结构的安全住房,村口郁郁葱葱的绿化,文化休闲广场、健身器材、文化走廊的建成,让村民可以很骄傲的对来访的亲朋说:“看!这就是俺们村!”而这一切的带头人,就是__镇__村委会主任__。

  舍业为村终不悔,甘做村民孺子牛

  回村任主任前,__是一名出租车司机,事业做的有声有色,既有不错的收入,也能照顾家庭,加之孩子正上高中,马上面临考大学,家庭需要他承担的更多,家人、亲朋都多次劝说,他自己也思考过,但他最后还是果断选择了“改变家乡面貌,服务父老乡亲”这条路。在做村委会主任后,面对一个深度贫困村,面对父老乡亲的期盼,面对繁重的工作,他做出一名共产党员的选择,放弃出租车,脱产在村工作。虽然收入下降,也无法顾及家庭,但他却无怨无悔。在随后的3年里,以求真务实、干事创业的精神带领__村“两委”、驻村工作队成为了一个团结、高效、活泼、紧张的集体。

  加强党员自身建设,发挥党组核心作用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改变贫困面貌,必须要有战斗力强的村级班子和过硬的党员队伍。在脱贫攻坚中,为了更快更优完成工作任务,他坚持从抓实村委班子和党员入手,加强党员学习教育,发挥党员带动示范作用。工作期间,他严格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认真组织参与主题党日活动,讲党课、讲政策,并在组织、宣传部门的支持下,接通安装了村村响、党建直通车等设备。通过传统和现代教育宣传方式的结合,使农村党员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进一步提升,示范带动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村民逐步对政策从了解到支持,个别群众从最初的抵触变成现在的欢迎,有效增强了村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村委会在他的带领下,互相支持,把工作力量拧成一股绳,形成一个团结有力的好班子,重塑了基层干部在人民群众中的新形象,赢得了全村老百姓的信任和支持,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深入走访村户,全面体察民情

  __行政村总面积43平方公里,总户籍人口560户1797人,其中,常住人口218户610人,辖区内90%以上为土木结构住房,且绝大多数是危旧房。由于生产生活差,三分之二的群众外出务工,目前在村居住的也多为老、弱、病、残。工作期间,他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开展,走村串户,深入田间地头与群众座谈交流,挨家挨户询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了解致贫原因,对群众提出的医疗报销、接送亲戚、矛盾纠纷等每一件小事,都能够用心的提供帮助。临近春节,气温骤降,__村的老百姓大都呆在家中烤着炉火予以避寒,而他却冒着严寒前往贫困户家中走访、慰问,与群众共同探讨来年脱贫致富的路子,并从精神上鼓励他们依靠自己的双手改变命运。三年来,他将自己的电话留给了每一个家庭,对群众打来的每一个电话,都能积极的协调解决。

  夯实产业发展基础,解决村民基本问题

  基础设施滞后、地下水__缺乏、降水量不足、土地贫瘠是制约__村发展的重要原因。他与村“两委”、驻村工作队班子从实际出发,一是大力推进小村整合易地搬迁和危房改造项目。新村一期64户群众已完成入住,二期55户正在进行道路建设,即将具备入住条件。小腮和东哈新村40户正在建设中,即将完工。危房改造共涉及2个自然村,贫困户仅剩1户正准备开工建设,其余贫困户已全部完成建设。二是结合小村整合易地扶贫搬迁,实施土地流转,产业发展以庭院经济为主,为有养殖能力和意向的贫困群众新建羊棚,为10户贫困户购买杜泊种公羊,并提供政府补贴资金50000元。年末,在经济商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设立农村电子商务便民服务中心,为来年的市场销售提供了一条新路。三是大力发展“带资入股”,重点针对丧失或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和缺乏生产经营能力的贫困户,每户向中国邮政储蓄银行承贷5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分别带资入股至中加和赛诺两家企业,生产经营由企业全权负责,贫困户共享经营利润。目前,己向31户贫困户,发放入股红利124000元。

  关注重点人群,化解矛盾纠纷

  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重点人群服务管理、交通协管等方面主动进行政策解读,耐心做好工作。20__年、20__年的扶贫对象动态调整中,面对贫困户退出、进入,个别群众不理解,对此他就逐户逐人进行解释,对存在的困难,积极协调解决,确保合理诉求能够得到解决,不合理诉求能够解释到位。

  坚持以身作则,严守工作纪律

  在工作中,他坚持做到办事公正、处事公平、要事公开,增强工作透明度,主动接受村民监督。他带头遵纪守法,廉洁自律,处处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事事以各项制度约束自己。从不占集体便宜,为村民办事从不讲索取,利用空闲时间主动上门为群众解决实实在在的困难。农村的工作都是繁琐的工作。面对繁杂的日常事务和发展探索中面临的各种问题,__同志不怕苦、不怕累,全身心扑在村工作上。对个别党员干部和群众在初始阶段的误解,他不急躁、不争辩,用行动消除村民的误解,用实绩实效取得村民的信任。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3

  _村距龙胜县城62公里,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41户,129人,目前还有9户,25人未脱贫,是龙胜县59个贫困村之一。村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不论任何艰难险阻,带领贫困群众筑牢百折不饶、自强不息的思想防线,决胜_村20xx年脱贫攻坚战。

  “往年,过年前后是柑橘销售的最佳时机,今年由于疫情影响,看着金灿灿的柑橘到现在还挂在树上,有的甚至已经落果,我很心痛,为果农们感到惋惜。现在春耕在即,必须在做好防疫的同时,抢抓生产,帮助果农们减少损失”这位50岁村党支部书记杨再成动情的说道。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如何做到一手抓防疫、一手抓生产是他最多想、最多做的事情。

  疫情前线防控员,勇担健康卫士职责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杨再成带领村“两委”班子始终把群众生命安全放在首要的位置,实行村网格化、地毯式管理,责任落实到组,联系到户,不漏一人。安排村干们分片区把流动音响拉到每组通组路上,让《致村民们的一封信》《预防新冠肺炎通用知识》送到村民手上,走进村民心间,全村250户都做到不恐慌、不轻视、不传谣,配合在家少外出、不集会。他组织村里的年轻党员、护林员等10余人组成疫情防控志愿服务队,认真对村委办公楼、戏台等公共场所进行消毒,动员群众自行清理整治房前屋后的环境卫生。与临近的几个村在进村的主干道上一起设置疫情检测点,对过往车辆、人员进行一一询问、登记、测量体温、消毒,做到进出人员来源明、去向清,坚决阻断传播链。“自家种的砂糖桔,很甜的,你们值班辛苦了,拿点来给你们尝尝,解解渴。”杨再成拎着两袋砂糖桔来到位于_村的疫情检测点,希望甜甜的果味能消去抗疫一线人员的一点点劳累。

  “外卖员”忙里忙外抢抓生产巩固脱贫

  杨再成每天挨家挨户宣传着防疫知识和政策的同时,总带着一个笔记本和一支笔,上面一一记录着谁家还有多少柑橘未卖出,砍除黄龙病病株果树多少蔸,需要新种多少棵果树。想着要怎么解决感觉滞销卖难的问题。杨再成介绍说:“_村有柑橘种植户70户,其中有4户是贫困户,种植面积达到160亩,品种有沙糖桔、沃柑、清香桔和马水桔,现在还有存量120000斤,依然挂在树上,价格很低,才是1块钱一斤,现阶段只能尽量减少损失了;而且,现在市面上的水果都很少,希望我们的柑橘销售出去,能够丰富正在紧张抗疫城市的果篮子,增加市民们的战疫信心”。他多方联系收购商,当起了柑橘“外卖员”,帮助果农们卖出一批又一批新鲜的水果。田间地头里,果农们采摘柑桔正在紧张进行,他一边向果农们宣传疫情防控知识,一边娴熟的拿着果剪在果树上采摘柑桔,更耐心地说服他们积极树立保本售果,减少损失的观念,为今年春耕生产做好充足的心理准备,争取今年底的柑橘产量和收入达到“双丰收”。目前,杨再成已帮助销售了60000斤柑橘,还在积极寻找销售渠道,“我很感激支书!在疫情面前,他一直坚守着工作岗位,虚心听取群众的心声和疾苦,帮助我们把柑桔卖出去,收入虽比不上去年的多,但我们还是很高兴!”_组周胜友笑着说道。

  当前疫情防控取得积极进展,春耕生产也在积极筹备。他虽然不是奋战一线的医护人员,但他坚守岗位,从不言苦。本着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初心践行着“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使命。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4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城口县坪坝镇光明村支部书记庞仁斌就带领该村群众积极投入到扶贫建设当中,组织村民大力发展以猕猴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保证农户持续增收;实施村容村貌整治,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有针对性地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他带领村支两委与驻村工作队一道,进村入户,对贫困户多次进行遍访,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光明村每一寸土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本村基础情况、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深刻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本村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制定出了“光明村整村脱贫规划”,科学合理的绘制了光明村脱贫攻坚蓝图,为光明村的脱贫攻坚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多渠道精准帮扶,确保脱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抓好主导产业,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助推产业化扶贫。他带头成立了城口县坪坝镇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借助坪坝镇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优势,采用“公司+专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扶持村主导产业猕猴桃500余亩,并成功创建国家级猕猴桃栽培标准化示范区,成立猕猴桃种植微型企业19家,农户以土地入股参加合作社,猕猴桃出售前,通过获取劳动报酬和收取土地租金获得收益,猕猴桃开始产出后,则凭股份年终分红。通过土地出租入社、劳务输出和股份分红的利益链接机制吸纳45户贫困户入社,常年吸纳贫困户务工120人次。促进了贫困户脱贫增收、共同致富,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产业精准扶贫成效显著。二是抓好山地鸡养殖,帮助贫困户致富增收。根据坪坝镇特色产业奖补方案,结合贫困户发展实际,对贫困户养殖山地鸡进行产业奖补。每修建一个标准鸡舍补助资金1000元,对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每户发放鸡苗200羽,每羽鸡苗发放全价饲料1斤,并与鹏城源公司签订认购合同,解决贫困户养殖后顾之忧,截止目前,全村共计修建标准鸡舍16间,发放鸡苗1450羽,补助饲料1450斤。三是抓好村容户貌整治,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通过院坝整治、修建人行便道、维修村级公路、增设垃圾桶(池)等一系列工程项目,完善了光明村的基础设施,提升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四是抓好搬迁安置、民政兜底和培训就业等其他工作,全村深度搬迁贫困户3户,预计10月份全部竣工,民政兜底贫困户9户,开展猕猴桃种植专业技术培训3次,参训人员120人次。

  三、全方位开展政策宣传,确保物质、精神齐脱贫。

  通过宣传标语、入户宣传、“一对一”帮教和政策培训会等多形式,让贫困户和广大村民了解脱贫攻坚“是什么,为什么,做什么”,纠正少数群众“等靠要”思想,坚持做到物质脱贫和精神脱贫“齐步走”,促使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脱贫攻坚工作中来。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5

  在_县岗乌镇镇柏寨村,有一位连续任柏寨村支书彭金全同志,他一心率领群众脱贫攻坚的孺子牛。出生于1963年的他,自任该村支书年来。始终坚持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精准扶贫工作中,他仍坚持不懈地带领524户2455人昂首阔步地向小康迈进,他又是如何发挥光和热的呢?

  强基固本摸底子,找准穷根谋发展。

  带领8个村民小组,524户2455人,在耕地面积1460亩和12.5平方公里的地域中顽强拼搏。在精准扶贫再次摸底排查时,仍还有因缺乏劳力、长期患病、自然灾害等因素导致153户597贫困,使他铭记心间,时刻促使他多次向上级不停地跑项目、找项目、求发展。

  瞄准班子建设不放松,为脱贫攻坚奠定坚实基础。

  作为村支书的他,根据村情组情。他首先认为要得火车快,全靠车头带的道理。重点从村“三委”班子、驻村帮扶队伍建设抓起,强化村级班子的执政能力入手,不断提升为民办事能力,为推进扶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扎实以“三严三实”学习教育为根本,以“两学一做”为主线,有力促进“三委”班子转变服务能力;三是努力强化党员队伍建设,对无职党员均设岗定责,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服务意识;四是从致富带头人,引导党员致富带头人通过领办、带动贫困户种植峰糖李和养牛专业合作社,带动贫困户发展,从而严格了各项规章制度,有效地加强了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帮扶到位。

  狠抓机遇求发展,努力为民谋福祉。

  在带领全村“村支两委”一班人的同时,有效地推进了产业调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的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业促增收,稳步发展畜牧养殖主导产业优势。成立了柏寨村村畜牧养殖业协会,吸收会员40余户,占全村贫困户数的26.14%,峰糖李种植1700余亩。在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同时,柏寨村流转土地_余亩,用于村养殖合作社发展青贮饲料;二是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惠民生。加快村组路、田院硬化、村路灯建设。以前,农村饮水安全、农田灌溉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桃锋村民的大问题,支书上任以来也一直在为村里水的问题尽心尽力。通过彭支书积极联系乡贤以及帮扶单位,现在这两个问题都基本得到了解决,其中柏寨村打鼓已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现该水圳建设质量安全可靠、径流量大,解决了300多亩农田多年来因水圳残旧、漏水而造成粮食减产的难题;柏寨村民自来水工程也即将建设完成,把水管直接铺设到贫困户家里,能解决困绕农户多户村民多年来安全饮水的难题,这些惠民项目得到了村民的交口称赞。 此外还有桃锋村道路灯、环卫等基础设施都实实在在为村民的生活带来了非常大的改善。

  心系群众,他不辞辛劳 。农村工作面广,头绪多,处理问题要合情合理合法,费劲劳神,处理不好还会得罪人。自从当选村支书以来,他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时时刻刻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

  上下联动谋发展,整体推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为全力推动精准扶贫工作扎实开展,组建了以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委会班子成员为主体的工作队,分别按照“单位到村、干部到户、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要求,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名干部帮扶。一是涌现出了县统计局工作队多次对帮扶户进行走访,并建好走访档案。算好时间帐、经济帐,“一户一策”找准脱贫致富的路径,制定年度目标、阶段计划和帮扶措施。对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的重点贫困户,开展一对一、点对点的结对帮扶。在广泛调研过程中,重点了解该村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现状、基础设施建设、农户致贫原因和期盼解决问题,为精准帮扶想法子、找路子,出点子;五是培育富民产业作为精准扶贫之策,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将互助基金,引导农户自身发展农户通过入股企业分红的方式,带动发展养殖业奔腾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有一位敢于担当,勇于担当的孺子牛率领群众不断脱贫奔小康。

  同志在领着村民抓经济建设的同时,时刻不放松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把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始终作为一件大事认真抓好。首要的是坚持理想信念、宗旨意识教育,解决为什么当干部、为谁当干部的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村委会上,他经常说:“我们共产党人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人民谋利益,这个问题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要想自己富,别当村干部,当干部就不能怕吃亏,怕吃亏就不能当干部。”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理想信念教育靠正确灌输,集体学习,个别谈心,他不喜欢开会点名批评人,人都有自尊心,都要表扬的一面,要启发自觉,在教育问题上,“支书”要给干部带好头,干部要给群众带好头,言行一致,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既要让干部群众畅所欲言,反映民意,又要敢于集中,重大问题坚持集体决定,程序是两委提出意见,召开党员会通报,召开村民代表会决定,最后再召开村民大会,这样,既保证了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又体现村民自治。

  制度建设是长远性的工作,村在学习、工作、会议、行为规范等方面都有制度,保证每项工作都有章可循,他们制定了村规民约,简易可行,加强宣传教育,通过教育把遵守制度变成大家的自觉行动,认识到了就不感到约束,也就养成了好的习惯。

  在几十年的工作中,感觉到,村党支部是团结的,是一个坚强的堡垒。村干部队伍几十年保持先进性,保持良好作风,保持一种干事创业的精神状态,不计名利的奉献精神,为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文物质富裕,精神更要富裕,村以远程教育、广播、标语、漫画等手段对全村干部群众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吃饱、穿好、精神更好,为了让村民每天生活都愉悦充实,村里投资兴建了老年活动中心,文化大院,订阅各种报刊杂志,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彭支书工作认真、作风扎实,充分发挥了村党支部书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他担任村干部多年,农村工作经验丰富,善于做过细思想工作,为人正直、作风扎实、廉洁奉公,生活严谨,能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倾听群众呼声。在支书的带领下,柏寨村各项工作都取得很好的成绩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6

  孙晓秀是夹江县市场监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自孙晓秀同志参加脱贫攻坚驻村工作以来,她坚持以紧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为宗旨,以优秀党员同志为学习榜样,坚定扎根基层、扶贫为民的信念,履职尽责、深入脱贫攻坚一线,扎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用实际行动获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赞扬。

  一、深入走访农户,掌握村情民情

  为扎实做好精准扶贫工作,确保打赢扶贫攻坚战,孙晓秀驻村后与村干部一起,加班加点深入开展走访农户活动,全面掌握白果村的基本情况。白果村位于夹江县木城镇西部,幅员面积10.2平方公里,辖9个村民小组,共909户2659人,有贫困户83户211人。大多数村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主要种植茶叶、黄花,科技含量较低,群众技术水平不高,经济收入水平较低且增长速度缓慢。虽有一小部分农户从事养殖业,但养猪、养鸡数量较少,均没有形成养殖规模,没有形成经济增长的支撑产业。且全村留守老人、儿童较多,缺少青壮年劳动力。

  通过深入走访,全面了解掌握了村情民情,为群众发展生产,实现增收献计献策奠定了坚实基础。白果村七组陈玉琴,家境困难,家里有一个80多岁的奶奶和一个50多岁的父亲,但是不幸的是在2018年11月,这个年仅10岁的小姑娘失去了唯一的父亲,这个家的顶梁柱倒了,就剩下这一老一小。孙晓秀得知后经常到孩子家问寒问暖,为陈玉琴买生活和学习用品。为从根本上解决陈玉琴家经济困难,孙晓秀积极努力,最终为陈玉琴办了五保。

  幸福总是很短暂,不幸再次降临到陈玉琴身上,陈玉琴的奶奶在今年2月因病去世。知道这件事后,孙晓秀立即组织村干部、帮扶责任人入户慰问、帮助处理奶奶的后事。在奶奶的后事处理结束后,孙晓秀用心给陈玉琴做心理疏导,鼓励陈玉琴勇敢地生活,并积极与陈玉琴的亲属协商,落实陈玉琴的抚养人,还为陈玉琴发起爱心捐款活动,共筹集6000余元的爱心款,让这个失去亲人的小姑娘感受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让她在成长的道路上不觉得孤单。如今,只要孙晓秀去看她,己经懂事的小姑娘总是多远处出门脸上带着微笑迎接孙晓秀……

  二、讲究工作方法,稳步推进驻村帮扶工作

  (一)全面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孙晓秀作为第一书记,带领驻村帮扶工作队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扶贫工作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理清思路、强化责任,增添举措,切实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努力下功夫,扶贫攻坚工作扎实稳步推进。

  (二)深入抓好驻村帮扶工作。全面了解和掌握了建卡贫困户的家庭情况和致贫原因,并驻村帮扶工作队结合产业发展、民政保障、社会解贫等帮扶政策措施,量身定制“一户一策”帮扶措施,进行挂牌公开帮扶。

  (三)狠抓政策落实。孙晓秀自身加强对政策的学习,并通过脱贫攻坚专题会、主题党日活动、农民夜校、入户宣传等多种方式向村民宣传各项惠民政策,落实医保、低保、危房改造、教育救助、残疾补贴等各项惠民政策,确保扶贫政策应享尽享,各项惠民补贴准确无误。

  (四)实施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精准识别。掌握贫困对象变化情况,及时更新信息,做到贫困对象有进有出,进出有据,保证贫困人口信息真实、可靠、管用,实现动态管理。

  (五)抓典型示范,倡导新风正气。深入了解贫困户,及时掌握贫困户的思想动态,引导贫困户通过自己辛勤劳动来创造美好生活,消除“等靠要”思想;另外通过开展 “感恩奋进,抵制等、靠、要思想教育活动”,评选典型示范,增强贫困户勤劳致富的信念,引导新风正气。

  三、心系贫困群众,帮扶务求实效

  白果村属于山区,农业生产品种单一,除了采茶期间群众有稳定收入,其余时间的收入只能靠外出务工。但对于一些年纪大的群众来说,外出务工基本不可能。孙晓秀在走访的过程中发现,不少老人户都养了鸡,但山路偏远,存在销售难题。孙晓秀暗下决定,一定要帮助群众销售鸡蛋,让他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的蛋变成钱。她利用网络以及自己的朋友圈宣传村里的土鸡蛋,不辞劳苦,自己做起了“鸡蛋的搬运工”。有人曾问:“你是第一书记,只是来扶贫的,怎么干起了卖蛋的活,你又不赚钱,天天这样跑,不嫌累呀?”她说:“群众再小的事都是大事,只要是能帮到他们的,我都愿意。”。

  除了这样的事还有很多,群众随叫随到,孙晓秀在驻村期间,敬业爱岗,勤奋工作,并带着最深的感情去深入群众、走访群众、关心群众,坚持进门入户,讲解相关惠农政策、研究富民门路、与他们一起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她的努力与付出也得到了群众的高度认可。白果村七组71岁村民刘延洪去年得了偏瘫,唯一的儿子又要养家又要照顾生病的刘廷洪。孙晓秀下村了解后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同时,又联系相关部门最终给刘延洪儿子安排了公益性岗位,解决了该户家庭困难。孙晓秀这位年青扶贫干部赢得了群众好评。

  四、助推特色产业发展,实现全面小康

  白果村特色产业为黄花,已有40多年的种植历史,面积达5000亩,全村年产3000吨鲜花,600吨干黄花。孙晓秀深知,发展特色产品,打造“一村一品”,是脱贫攻坚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保障。为夯实产业基础,树立白果村黄花品牌形象,有效带动村民致富增收,孙晓秀为特色产业发展献言献策。今年,在孙晓秀及村干部的努力下,白果村首次举行了黄花推介会,收购商和游客相聚在白果村,观赏、品尝、推荐黄花,乐山日报、夹江发布等多家媒体纷纷宣传报道白果村的黄花产业,并两次登上“学习强国”平台,有效地推广了白果村的黄花产业,让更多人知晓白果黄花。如今,白果黄花已经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认可,白果村被评为四川省天府科技云服务科普惠民共享基地,并注册了自己的品牌――“文青”黄花,产品畅销,有效带动了村民致富增收,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花”。

  脱贫攻坚任重道远,孙晓秀坚信:只要心系群众,扑下身心,多谋思路,就一定能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一定能努力做个基层扶贫好干部,圆满地向党和组织以及人民群众交上满意答卷。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7

  邢桂勤,女,出生于1983年5月5日,中共党员,本科学历,城关第二小学教师。

  自县政府号召的“万人帮万户”扶贫运动展开后,作为教师的她被赋予了一种新的身份:帮扶干部。从那一刻起,她知道,她的舞台不再是教室的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肩上不只扛着祖国的花朵,还有人民百姓的小康生活。接受任务后她很快进村入户,和帮扶户王社军的谈话中了解到该户家中共有4人:王社军、妻子和两个儿子。王社军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疾病,妻子王丽娃体弱多病,这对需要劳动力养家糊口的农民来说是一个最大的缺陷;大儿子王刚初中毕业在外打工,由于性格桀骜不驯,天天换工作,一年到头来家里见不到一分钱;二儿王宇在山阳小学就读四年级,成绩还不错。家中共有12亩地,每年会种些小麦和玉米,雨水多的时候收成还乐观,遇到干旱就会颗粒无收。了解清帮扶户的基本情况后,她回到了单位,工作之余,她学习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方面的讲话,搜集各类惠民政策,终于在再次入户前确定了扶贫目标。

  农民,劳动力是第一,而想要劳动,身体是第一,所以首要任务先是为患有腰椎间盘疾病的王社军治病。她多次为王社军赠送药物,并打听和介绍医生,还在网上学习了缓解腰部劳损的“燕子飞”动作教会王社军,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和坚持,王社军的身体恢复的非常快,效果也非常明显,一般的田里劳作是不在话下。

  随后她引导帮扶户种植了4亩核桃树、3亩花椒树和4亩桃树,搜集了有关栽种和修剪技术的资料送给帮扶户,并鼓励他们承包了10亩空地来种富硒小米,2017年,富硒小米一项就净收入6000元;17年年前入户时她见到了王社军的大儿王刚,通过谈话了解了王刚的工作状况:还在换工作,基本上手里没存到钱。她帮王刚分析了家里的经济现况和未来发展以及父母的不容易,鼓励王刚要踏实务实,确定目标,好好努力,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在时间的流逝中,她俨然这家人成了“亲戚”。家里的果子成熟了,她会摘一些送过去;王丽娃手太干,她会给买护手霜;过年过节了,她也会送上自己的心意和祝福……

  在一次入户时听王社军的妻子说二儿王宇的字写得不好,最近一段时间不好好学习,她专门等到孩子放学和孩子进行了一次谈话交流,表扬了孩子的成绩,指出要努力的方向,并为孩子买了字帖,孩子大受鼓舞,在随后的期末考试中成绩优异。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党的惠民政策更是深入人心,每一次她都带着喜悦的心情和帮扶户分享:2017年的合疗费用退下来了,2018年的也不用交了;有线电视可以免费安装啦;王宇享受的教育补贴发下来了……特别是听说有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她更是兴奋,立马与帮扶户取得联系,通过交流分析最终确定了享受该政策,现在已拿到了房门钥匙,也已装修完毕,帮扶户非常的高兴,并对未来生活充满了更大的激情!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她的努力下,王社军家2018年的人均收入达4075元,超出陕西省发布的脱贫收入标准,成功脱贫。今年,她们栽植的果树将陆续结果,王刚的.工作也逐步稳定,这个家庭正迈着大步走向小康生活!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8

  _,男,汉族,1977年出生于_县_镇_村,小学毕业后辍学外出务工,在_漳州创办太尔科技有限公司并成功上市。在商海打拼的_时刻不忘家乡发展,竭力捐资助学,为_脱贫攻坚作出积极贡献。

  “脱贫攻坚需要多方发力,作为一名从_走出去的企业家,我应该尽一份力!”

  1990年,小学毕业、年仅13岁的_揣着奶奶借来的50元路费,离开家乡,跟着老乡前往海南打工。干过搬砖、扛钢筋、清理下水道的脏活累活,学过武术,当过武术教练,积累一定的人脉和经验后,与朋友一起创立太尔科技有限公司。_年,_率领太尔科技在新三板成功上市,成为骨传导声学领域第一股。

  回望外出打拼的轨迹,_无限感慨地说:“咱们_人吃得苦!”正式凭着这一股拼劲儿,_在_漳州打拼成一片天地。作为从_走出去的企业家,他时刻关注家乡的发展。从通高速到建机场,从红叶节到全域旅游,从_脆李到农产品开发,家乡的每一点变化都让_兴奋不已。_年,党中央作出扶贫开发部署后,_更关注家乡脱贫攻坚工作。_年10月17日,在全国第二个扶贫日活动中,_委托县人大活动办为困难群体和孤寡老人一次性捐款500万元。

  “知识是战胜贫穷的最好利器,作为一名曾经辍学的打工仔,我有责任帮助家乡贫困大学生!”

  _年6月,_县人大常委会在开展“代表主题活动”中,向各级人大代表和_籍企业人士发出资助贫困大学生的倡议。远在_漳州的_从网上得知消息后立即与_县人大活动办取得联系。

  “因为早年辍学,我深知失学之苦。”_动情地说,“作为从_走出来的企业家,我愿意以个人名义资助家庭贫困的高中应届毕业生。”随后,县人大常委会活动办会同县教委和相关学校对符合条件的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筛选,拟定资助名单。为让企业家的资助真正惠及贫困大学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谭观银亲自率队走访拟资助学生家庭,取消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3人,因确实困难新增加2人。当年,35名大学新生获得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第一批获资助的学生均出自_中学、官渡中学等_本地中学,目前正在西南大学、山东大学等高校就读。

  今年高考结束后,官渡镇店子村11组魏洪燕考取成都理工大学,因父母双双残疾,拿到通知书的魏洪燕却高兴不起来。得知魏洪燕的家境后,_承诺资助其完成大学学业。像魏洪燕一样,全县65名贫困大学生新生获得_每年6000元的资助,共资助4年。去年以来,_捐资助学金额达240余万元。

  “扶贫先扶志,作为一名在外打拼的创业者,我用自身经历激励家乡学子!”

  为让贫困大学生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_在捐资助学的同时,更关注资助对象成长成才。_年3月和8月,_两次专程回到_,走访资助对象家庭,与贫困大学生座谈。

  “贫困是暂时的,我们要有信心和决心摆脱贫困,你们当务之急是要念好书,学好知识,掌握本领,用自己的智慧为家乡和家庭作贡献!”在与_中学贫困学生座谈时,_一遍遍鼓励贫困学生发奋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为适时了解掌握资助对象的读书情况,_与近百名贫困学生建立了微信群。_每天都要抽时间与学生互动,解答学生的疑虑,鼓励学生立志成才。抱龙镇泉水村5组高达品的父亲瘫痪八年之久,一家三口全靠母亲种地为生。成绩优异的他今年高考被厦门大学临床医学院录取。说起填报医学院的初衷,高达品含着眼泪说:“_叔叔的励志故事让我很感动,我要学好专业为像父亲一样的病人服务,回馈社会。”

  反哺家乡在路上。_表示,资助家乡贫困大学生是他的第一个愿望,他还希望在_建设一所综合性的大学和一家三甲医院,切实改善家乡人民的就学和就医条件。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9

  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

  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_镇党委书记——_。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_:一直在路上的书记。

  还没到上班时间,_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_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_就出发来到了_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

  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_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从何顶才家出来,_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_又到了官家地组的_牛养殖场查看_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

  _年底,_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_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_镇全镇10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170户,共养牛852头,“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_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

  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_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

  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_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_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_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夜幕降临,_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_自_年以来就任_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_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_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_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

  _镇共有人口2.4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4611人,为了让这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_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_镇积极发展_牛养殖、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等多种产业,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谋福祉,创新路。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10

  ____,男,汉族,1991年8月生,中共党员,现任阜阳市信访局办公室副主任。2014年10月受组织选派到颍上县十八里铺镇古店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2017年5月改任扶贫专干。任职以来,他坚持吃住在村,认真履行职责,积极落实脱贫政策,帮助古店村强班子、带队伍,理思路、谋发展,定规划、争项目,为古店村的脱贫致富和持续发展倾注了心血、付出了真情。

  一是扎根基层真心服务群众。____同志生在农村、长在农村,2012年10月,通过安徽省公务员招录考试,进入阜阳市委、市政府信访局工作,工作不到两年,就积极响应组织号召,怀着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和一颗炽热之心,离开舒适的城市生活,深入基层、扎根农村,走村串户、了解民情、服务群众。三年多来,他的足迹踏遍了古店村的每一个角落,在春播繁忙的田间地头,在晚归休憩的农户家中,随处可见他忙碌的身影,鞋子都磨破了两双。在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帮扶工作规划和年度帮扶计划,并提出了“强班子、夯基础,调结构、兴产业”的工作思路,为古店村的发展明确了方向。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到深夜。三年多来,已记不清流了多少汗水,加了多少次班,吃了多少桶泡面。记不清多少次冒着高温、酷暑,狂风、暴雨,大雪、严寒,行走于贫困户之间。村里的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住址所在、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联系人等信息他都了如指掌,比包片的村干部还熟悉。

  二是真帮实扶助力脱贫攻坚。扶贫开发,贵在精准。立足掌握贫困底数,他积极组织村、组干部逐户逐人进行摸排,完成了贫困户建档立卡和信息录入等工作,为精准落实脱贫政策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他积极为古店村引项目、争资金,村容村貌明显改善。三年多来,硬化道路6.93公里,开挖疏浚沟渠4条,新打机井27眼,新增200KVA变压器2台、400KVA变压器1台,新建800㎡文化广场1个,为61户贫困户申请危房改造,为全村贫困户免费安装自来水,投资10万元扩建村卫生室,大力发展产业扶贫等。

  在他的积极协调下,古店村被列为省级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2017年6月,按照颍上县委、县政府要求,古店村乡村旅游“八个一”工程正式开建,工程进行到一半,由于部分群众不理解、对村干部不信任、对用地权属存在扯皮等原因,出现了阻挠施工现象,严重影响工程进度,村干部都束手无策,他自告奋勇,冒着高温酷暑,在工地组织召开群众现场会,宣传解释党和政府的好政策,后来又孤身一人挨家挨户做思想工作,连续坚持了五天,终于打动了群众,赢得了他们的理解、信任与支持,群众自掏腰包,购买烟花燃放庆祝复工。

  三是凝心聚力构筑战斗堡垒。“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基层党组织是推进精准脱贫、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民增收的战斗堡垒。任第一书记时,他从实际出发,健全完善各项工作制度,狠抓村级组织建设。帮助制定完善了村组干部定期学习、公开承诺、议事决策等制度,组织实施了村组干部素质提升行动,先后选派3名群众基础好、致富带富能力强的人进村班子,将2名致富能人发展为党员,选派致富带头人参加县举办的各类技能培训,有效促进了村“两委”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提升了村班子和党员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水平。2017年底,积极争取县委组织部、镇党委的支持,建设了400㎡党群服务中心,即将装修完毕,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服务党员和群众的能力。

  四是严格要求确保工作实效。在驻村工作中,____同志严格落实《驻村帮扶工作队考核管理考核办法》和驻村在岗、考勤签到、请销假、工作例会等制度,不断加强驻村帮扶队员管理,坚持带头转变作风、帮办实事,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进行决策、落实和公开公示,切实做到了让群众监督、让群众评判、让群众满意,也确保了各项扶贫措施的有效落实。2016年11月6号星期日,____同志在参加完镇里扶贫会议回村的路上遭遇车祸,乘坐的车辆在村部前102省道被追尾,索性没有严重的人员伤亡,到医院简单检查后,当即返回岗位,继续坚守。车祸带给内心的恐惧远不如内心对村民的牵挂,他这种不怕牺牲、忘我工作的精神深深地打动了古店村的干部群众,赢得了他们的拥护和爱戴。

  ____同志用一颗赤诚之心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庄严承诺!努力就有结果,付出就有收获。这三年多的扶贫工作得到了村民的广泛欢迎和认可,他已与村民融为一体,成为村民的知心人。在____同志的积极努力和带动引领下,古店村贫困人口由2014年的263户720人下降到2017年底的97户256人,减少166户464人。贫困发生率由12.45%下降到4.32%,减少8.13个百分点。村集体经济收入由零变为2017年底的9.5万元,村“两委”找到了引领发展的方向,村民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为实现2018年“村出列”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11

  “过年回趟家,七岁的女儿领了两百块钱红包,都要跳着拿给爸爸了,不和我这个老妈亲咯。”驱车驶往__“带货”的路上,__县__乡__村第一书记__笑着说。她本想趁着过年这几天好好粘着女儿,但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强烈的使命感让她提前返岗,哄女儿入睡,吻额头告别后,匆匆收拾行李便火速赶回了__村。

  “女儿不亲,__村的小孩子可和陈书记亲得很!她驻村不久就走遍了__村18个村民小组,苗话都难不住她。后来村里的小孩看见她都会甜甜地叫她姑奶奶。”一旁的__村委主任王修和说道。

  从疫情防控到春耕生产,__一直奋战在一线。为了减少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缓解村级产业的销售压力,在“守卡”结束后,__便奔波在了“带货”路上。

  山路陡峭,蜿蜒如水蛇。“离合、换挡、油门”,__驾驶汽车在崇山峻岭中来去自如。

  “得手动挡的车子才能搞定这边的山路。别看我这辆车小,装货可不少,一年要帮我们的村民装20多万的货物出去卖!”__骄傲地说。

  担任“第一书记”以来,__大力推行“消费扶贫”模式,探索“__农特产品进校园”活动,开通__村与后盾单位__师范大学消费扶贫的消费“专列”,将__村的土鸡、食用菌、辣椒、西红柿等农特产品与师大教职工的需求有效融合对接,线上线下进行销售,极大助力了该村产业发展。

  在担任第一书记的两年时间里,__的帕萨特在她的“物流通道”上跑了四五万公里。仅在2021年里,她就通过自己的“独家速运”将土味山货带回城里销售,为村里增收20余万元。

  “既然来到这个村,就要为这一方水土留下点什么。发展产业就是第一要义,将来我们走了,还有致富产业留在村里!”

  __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在市场调研中,她发现五排地区的黑猪深受广东市场青睐,如果能将其进行规模化科学养殖,将会是村民增收致富的“新引擎”。

  为此,__苦研政策,勤跑项目。在乡党委、政府的带领下,牢牢把握住粤桂扶贫协作对口帮扶机遇,20__年争取400万元资金,将黑猪养殖扶贫项目落户__村。经过一系列的筹备,黑猪养殖基地即将建设完成。然而,突如其来的非洲猪瘟打乱了养殖产业的发展步伐,__及时“刹车”,与各界人士积极探索勇寻出路。得益于车田乡海拔高、温差大等独特地理条件,__看准了食用菌种植的大好前景,通过乡里支持,黑猪养殖基地摇身一变成为了食用菌种植加工基地。__带领__村20余户贫困户在扎马头、洞尾子片区种植大球盖菇40余亩,预计将为该村创收20余万元。__表示,接下来她会根据市场“踩油门”,多方联系拓宽渠道,通过试点引领,示范进一步扩大该村食用菌种植规模,发展农户只浇水便增收的食用菌“自动挡”产业。

  “小鸡炖蘑菇”是一道美味的家常菜。菇有了,鸡怎么能少?在__村土鸡养殖基地,农户将背篓中刚采摘的油菜花撒在地上,顷刻间鸡群争相啄食,欢聚在溪边疏林和田间地头。该土鸡养殖基地就是__打下的另一片产业发展根据地,基地年养殖土鸡10000羽。

  因受疫情影响,存栏3000多羽土鸡的销售成了一大难题。__苦苦思索,借力“三八”女神节推出土鸡菌子尝鲜套餐活动。通过锲而不舍的线上推广,__师范大学教职工反应强烈,在学校扶贫微信群接力购买,现场扫码支付,人员零接触,给久居家中的教师们带来了“__宅急送”。“货郎书记”这一称号便由此而来。

  产业发展是第一要义,扶贫扶志更是本职。__深知其中的意义。

  __村贫困户罗立满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小小的个子用坚强的肩膀撑起大大一个家,西红柿和辣椒种植便是家中收入的全部来源。然而资金用于发展生产尚未回笼,小额贷款却即将到期,平日本就寡言少语的他,此时更是一言不发。“欠钱不还会影响征信,会影响到小孩的学业甚至一生。”看着贴满了一堂屋的孩子的奖状,罗立满心头一酸,严冬中躲在辣椒地里抽起了旱烟,一坐便是一天,心中的希望随着吐出的烟雾消失殆尽。

  偶然之际,罗立满的艰难传到了__的耳朵里,手头并不宽松的她连夜找到罗立满,借他3万元以解燃眉之急。同时不断鼓励他克服困难,用勤劳与智慧走上致富的道路。

  “欢欣”鼓舞,乌云散尽,心窗打开,光明进来。一次,__入户走访回到村委已是天黑。准备开门时一个黑影站了起来,原来是罗立满。由于__进入山中手机无信号,一时半会联系不上,他便蹲在村委门前守到了天黑。看到罗立满用塑料袋提着三万元现金,一向不让须眉的__眼睛早已湿润,没想到他一直惦记着这个事。

  “我们的群众非常的朴实!你为他们做一丁点事,他们都会记在心里。”__表示,担任第一书记两年多来,虽然有时觉得很苦很累,但看到贫困群众在自己的帮助下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打心底里为他们高兴,再苦再累也值得!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12

  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

  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_镇党委书记——_。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_:一直在路上的书记。

  还没到上班时间,_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_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_就出发来到了_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

  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_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从何顶才家出来,_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_又到了官家地组的_牛养殖场查看_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

  _年底,_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_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_镇全镇10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170户,共养牛852头,“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_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

  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_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

  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_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_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_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夜幕降临,_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_自_年以来就任_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_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_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_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

  _镇共有人口2.4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4611人,为了让这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_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_镇积极发展_牛养殖、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等多种产业,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谋福祉,创新路。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13

  一直在路上的“牛”书记

  奔走于村寨之间,一心一意为村民谋取福利,不辞劳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就是_镇党委书记——_。今天“基层干部争先锋·脱贫攻坚展风采”专栏播出,_:一直在路上的书记。

  还没到上班时间,_就在办公室忙碌的整理着资料,准备下乡实地调查_镇危房改造的情况,到办公室仔细的交代了工作以后,_就出发来到了_村官家地组的贫困户何顶才家中,与他亲切的交谈。

  详细的了解了何顶才的家庭情况以后,_又和他拉上了家常,鼓励他发展产业,早日脱掉贫困户的帽子。

  从何顶才家出来,_又到了其他几户危房改造的村民家中,给他们提建议、出主意,在查看了危房改造后,_又到了官家地组的_牛养殖场查看_牛的养殖情况,与养殖户交流养牛的经验。

  _年底,_通过不断的调研与摸索,创造性的提出了“五户联保”的_牛产业发展新模式,有效的解决了群众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目前,_镇全镇10个村已实现全覆盖,参与农户170户,共养牛852头,“五户联保”经验在全县上下推行,为_的产业脱贫翻开了新的篇章,大家也亲切的称他为“牛”书记。

  从官家地组出来,一路崎岖,_又来到了纸厂村村委会,指导工作人员收集资料,随后又叫上相关的负责人到纸厂村庭院硬化的施工现场去实地调查。

  夕阳已经快落下山坡,早已过了下班时间,_的工作却还没有结束,因为放心不下蔬菜、水果种植的情况,_又到了小寨村的水果种植基地,向村委会工作人员详细了解了种植和收成情况,看到娇艳欲滴的新鲜提子和农民忙碌的身影,_的心总算是放下来了。

  夜幕降临,_又转到前进村,在村民家中组织召开群众会议,就移民搬迁的工作给村民做思想工作,这就是_自_年以来就任_镇党委书记以来的工作常态,一心一意扑在岗位上,奔走于村寨之间,为_人民谋福利、谋发展,律己方能服人,身正方能带人,无私方能感人,这是_始终坚信的工作准则,同事都评价他为“一直在路上的书记”,正因为这种严于律己、率先垂范的精神,_才受到了工作人员的爱戴。

  _镇共有人口2.4万余人,其中贫困人口就占了4611人,为了让这些贫困人口早日脱贫,_紧密围绕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安排部署,在_镇积极发展_牛养殖、蔬菜种植、茶叶种植等多种产业,为人民群众真正的谋福祉,创新路。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篇14

  “我从党员的投票中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更从村民的眼神中感到了期盼和压力,在脱贫攻坚的最后冲刺时刻,我一定要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彻底摘掉贫困村帽子。”2018年4月,_再次当选为城山村支部书记时,满怀信心地说道。

  _,2006年成为_县_镇城山村的“当家人”,2015年被该县委授予“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2016年被县委授予“党员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他不仅是一位好党员,更是一位带头致富的好支书!

  主动担责贫困村发展难题

  改善基础设施。近年来,因为党的好政策和政府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城山村基础设施得到很大的改善,但人均农田少、资源匮乏等因素仍然制约着村子的发展。面对这些难题,_紧紧抓住政策机遇,多方奔走,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协调,为本村争取项目,对下协调群众,保证了工程的顺利实施。经过他的多方努力,2017年,村里97亩坝地进行了覆土、修排水渠,恢复780亩水毁农田和300亩撂荒果园,维修了村部党员活动阵地。目前,全村耕地面积达到了2421亩,人均2.4亩。

  筹措扶贫资金。成立互助资金协会,_任理事长,每户入股500元作为会费,可以贷款3000至5000元用于发展产业,优先贫困户贷款发展产业。开始的时候,大家对协会不认可,不愿意入股,_带头入了股,并说服自己的亲戚全部入了股。发放了第一笔贷款后,村民才相信了这个组织。现在全村互助资金已达21.8万元,会员发展到了436户,全村累计发放贷款10万元,为6户贫困户发放扶贫资金15万,使贫困户发展产业有了资金保障。

  返乡青年创业。_爱才也惜才,吸引众多在外能人回乡创业,且把他们都发展成党员,作为村上的后备发展力量。在他的感召下,这几年在外干得风生水起的杨占金回到村里,流转了15亩闲置土地,加上自家5亩土地,新建了20亩苹果园。畜牧防疫专业的_大学毕业后,回村养了50头猪20头肉牛,闲暇时给周边多个县区的牲畜看病,仅这一项净收入就多达十余万元。_说:“家乡和政府部门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创业环境好。而且回来创业实现自己致富梦的同时,还能为家乡作点贡献。”

  主动服务贫困户增收难题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

  城山村有精准扶贫户9户27人,张召花、刘世勇、王海丽等3户最困难的贫困户也是他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为了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他组织村“三委”班子多次走访调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为每户制定了脱贫办法和帮扶计划,帮助贫困户建成了长效发展产业,确保逐步增收,实现脱贫致富。

  改善人居环境。面对扶贫工作,_先从人居环境入手,争取人居环境改造项目,为9户贫困户进行了室内、围墙、双瓮式漏斗厕所粉刷、房屋置顶、配备了窗帘、沙发等。为张召花、刘世勇两户还配备了米面柜、衣服柜、洗衣机等。张召花、刘世勇两户属于兜底户,家人都带有弱智,这儿的人管叫愣汉,家里原来脏乱不堪,经过人居环境整治后,家里有了大的改观,市县主要领导也多次来访调研。贫困户胡有桂没有安全住房,_多方筹措资金争取危房改造项目,亲自监督建造房屋,现在已经住进了新房。胡有桂总对人说:“没有李支书,我哪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

  发展苹果产业。按照县上政策,_选定了苹果产业作为全村的的主导产业,现在全村已实现户户有果树,每户至少有1人懂果树管理技术。村上成立了果树技术服务队,来回督导培训,按时组织参加县镇果树技术培训会。张召花家有3口人,张召花和三儿刘世岩智残,刘世勇家有5口人,儿媳腿残,两户家所有人几乎都带有弱智倾向。为了发展长效产业,防止返贫,2017年_帮助张召花家和刘世勇家以每亩300元的价格分别流转了5.1亩、9亩土地,种植5年生初挂果果树。考虑到这两家劳力少,_带领村果树技术服务队帮忙套袋、打药、摘袋。何平贵今年80多岁,独居老人,家中4亩果园无人管理,_先是帮助代管,又上门做女儿的工作,现在由女儿和村上共同帮助管理。何平贵常念叨:“共产党好,村支部好,没有他们我也活不到今天,每年给我米面油,房子漏水给免费置顶,还领上免费看病,代管果园,就跟自己的亲儿子一样。”

  扶志与扶智。_每周都要到贫困户家中和他们拉家常,开导心智,帮他们树立致富信心。他还提倡贫困户每家必须有1人学会果树管理技术,村果树服务队手把手教,直至学会为止。

  拓展增收渠道。在发展苹果产业的同时,为了保障收入,增加增收渠道,_又为张召花家和刘世勇家各申请了一个公益性岗位,在本村公路沿线打扫卫生,每人一段300米距离,每月工资600元。他还雇佣贫困户给村集体干活,在逢年过节时给予提供米面油和时令衣服,保证了他们日常生活所需。

  发展特色养殖。富汉崾岘村王海丽家有6口人,由于男人犯法被判了3年有期徒刑,留下5个娃,其中最大的才六岁,还有一对双胞胎,2个已上幼儿园,3个还在家里,光娃娃都让王海丽一人忙不过来了,收入无从谈起。面对这种情况,2017年,_协调信用社给王海丽贷款扶贫资金5万元,帮助她养起了8头牛,并说服王海丽老人帮忙代管8头牛和3亩苹果,县上又给补助5000元产业发展资金,现在已发展到了20头了,每头牛至少能产肉350斤,按市场价每斤35元算,每头牛收入可以过万元,抛过本,每头牛也可挣大几千元,脱贫不成问题。为了帮助张召花和刘世勇两户贫困户脱贫,_加大投入力度,自己出资为两户每户各买3头猪,帮助发展养殖业。

  主动出击村集体经济空白难题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2016年,_代表村集体以每亩200元的价格流转了303亩被荒废的耕地,流转期限为25年。目前,已经栽上了苹果树苗198亩,其余的正在覆土增肥。

  2017年7月,城山村还成立了_清润果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集体经济的各项建设和运营管理工作。_算了笔账:前3年,通过在果园里套种黄豆,每亩基本能赚300元,把流转费稳稳就包住了。等苹果见利特别是进入丰产期后,每亩至少能卖1万元,刨除给村民30%的分红和其他各项投入开支,村里至少还能落下五六千元。现在村集体还有740亩林地,集体拆迁征地款21万元,全部用于发展苹果产业。

  有这样一个当家人、引路人,城山村连续两年被_镇党委、政府评为综合发展先进村、脱贫攻坚先进村,2017年又被县委授予“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

  _说:“当村干部不能敷衍,说干什么就干,不干就放下让别人干,不要把位占住,一味的嫌麻烦,你干上十年麻烦十年,最后什么都给老百姓干不下,你还占着位,所以,咱干一天像一天,要干成个样子!”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范文 脱贫攻坚主要事迹范文 脱贫攻坚先进事迹材料 关于脱贫攻坚的事迹 扶贫攻坚事迹材料 某村脱贫攻坚典型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典型事迹 脱贫攻坚先进集体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工作事迹材料 脱贫攻坚事迹材料题目

猜你喜欢